春已暮,夏将至——从“雨生百谷”看古人如何描绘春季节气


春已暮,夏将至——从“雨生百谷”看古人如何描绘春季节气

谷雨,雨生百谷

今天是谷雨,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的到来说明春季即将过去,夏季正将赶来。谷雨取"雨生百谷"之义,在这个阶段,降水明显增加,田中作物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若雨水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就能茁壮成长。

一直觉得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个神奇存在,我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二十四节气不仅总结了农耕时代的天气规律,上,应天时;还囊括了大地万物的生长规律,下,顺地利;为人们田耕劳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经验,可至人和。

谷雨已至,炎夏不远。自古以来,人们以节气识时令,更有许多围绕节气的特殊活动,那即将过去的春季都有哪些节气,古人又是如何来抒发对于节气的情怀呢?



立春


春已暮,夏将至——从“雨生百谷”看古人如何描绘春季节气

立春,万物起始


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一到,代表着进入春季,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万物起始、一切更生。这天之后,人们能明显地觉得白天的时间变长了,气候也逐渐向暖发展,不再有冬天的寒冷刺骨之感。

唐 白居易《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一年之计在于春,告别严冬,万物复苏之际,踏春而行,赏美景,作诗赋,实属人生一大快事。立春那天,乐天兄和他的同事下了班之后骑马离开烦人的办公楼,一起游玩,两人携手并行,一路好山好水,柳枝抽出新芽,水面波纹清澈,两人一直逛至黄昏,却发现这春景简直"愈夜愈美丽"啊,而且因为天色已晚,路上行人车马都逐渐减少,两人感觉自己仿佛回到贪玩的孩童时代,竟然玩得忘了时间,那一刻俗世烦恼似乎都烟消云散,二人相视而笑,没有惊动空中的飞鸟。

这首诗寥寥几句描绘了春景,抒发了游玩之意,两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忍俊不禁。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春日伊始山水景色的确美得让人不想回家,这个时候去踏青寻春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雨水


春已暮,夏将至——从“雨生百谷”看古人如何描绘春季节气

雨水,草木萌动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节气后,日照时长增加,气温回升较快,降雨逐渐增多,但降雨量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南方草木萌动,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雨水节气的天气特点对越冬的作物生长影响很大,农家谚语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唐 韩愈《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京城大道上空雨丝纷纷,像酥酪般细滑而滋润,远远望去,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衰落的晚春景色。

韩愈的这首诗犹如一幅绝美的画卷,将春雨细密润泽的姿态描画得栩栩如生,全诗没有任何一个描述颜色的词,却能让人想象出雨、草、春的颜色,并且组合在一起,形成若有似无的独特颜色,极淡,却胜似万紫千红,将早春毛毛雨的丝滑之感描摹得尤其细腻。

惊蛰


春已暮,夏将至——从“雨生百谷”看古人如何描绘春季节气

惊蛰,蛰虫惊醒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阳气上升、气温回暖、雨水增多,日照时间也有了明显的增加。惊蛰后,"春雷响,万物长",农家无闲。中国南方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北方地区也渐渐入春,春耕由南向北渐次展开。

唐 韦应物《观田家》节选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一场微细的春雨让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之后,惊蛰节令来临。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开始忙碌起来。这首诗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惊蛰至,春耕始,农民的艰辛劳作自此开始。

小时候,对惊蛰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声春雷。春雷仿佛是虫类的起床闹钟,只要春雷一响,各种蛇虫鼠蚁就要从冬眠中苏醒,开始出洞觅食了。所以惊蛰过后,外面的飞虫就会慢慢多起来,家里各类防虫神器又可以有用武之地了。

春分


春已暮,夏将至——从“雨生百谷”看古人如何描绘春季节气

春分,春已过半

春分,是春季第四个节气。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也就是白天与黑夜一样长。春分是春天的中间时刻,又称春之半。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分过后,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

唐 杜牧《村行》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仲春时节,杜牧经过南阳县西,看到村庄里的桑树都长出了嫩芽,和风吹拂着依依垂柳,宛如摇曳生姿的少女,点点细雨滴在曲折的池塘上。披着蓑衣的牧童在唱歌,穿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笆偷偷张望。由于衣裳被细雨淋得半湿,杜牧就走进一户农家,想要歇歇脚,哪想到主人十分热情地招呼,还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

这首五律小诗语言轻快,意境优美,犹如一幅优美的农村风景画。此画不是静态的,而是有着动态美。风拂垂柳、雨落涟漪、牧童歌唱、少女张望。此情此景,有声有色。村人好客、饭菜丰盛,又将农村人民勤劳质朴、热情好客的品质以及淳朴民风烘托出来,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清丽生动。

清明


春已暮,夏将至——从“雨生百谷”看古人如何描绘春季节气

清明,细雨纷纷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唐 孟浩然《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适逢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帝都定是热闹非凡,而浩然兄只身在外,难免各种离愁别绪一齐涌上心头。踏青、祭祖的人们在街上穿梭,马车轱辘声不停。春风抚着翠绿的柳枝,落花飞舞,草木茂盛,鸟儿蝴蝶嬉戏打闹。屋外一片热闹,屋内却惟有自己孤身一人,坐在空荡的大堂里回首往事,只能以茶代酒,聊以慰藉。孟浩然的这个清明,分外寂寥。

说起清明的诗句,最脍炙人口的是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实孟浩然的这首《清明即事》也有别样滋味。写这首诗时,浩然兄不在京城,格外想念京城生活。通过屋内外的一热闹一冷清的情景对比,更加凸显当时寂寥忧愁的情绪,与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有异曲同工之妙。

谷雨


春已暮,夏将至——从“雨生百谷”看古人如何描绘春季节气

谷雨,春已至暮


谷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多雨,有利于谷物生长。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时至暮春。

宋 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细雨像丝线一样落在地上,飞溅起来又像是尘土,煮酒的瓶子上,封口的蜡还浮在上面,现在正是品尝新酿好酒的时候。牡丹开,樱桃熟,不用过太久,就要花谢花飞春归去,春天就结束了。

范成大一直以写田园小诗出名,《晚春田园杂兴》其实是一组诗,共有12首,这是其中的第10首,这组七绝描写了暮春的景色和农村的田园风貌,将当时农村人民的劳作辛苦、乡间质朴景色都描述得极为详细,犹如南宋乡村生活的田园史诗。

春已暮,夏将至——从“雨生百谷”看古人如何描绘春季节气

春已暮,夏将至


从节气上说,春季已经接近尾声,一年中的第二个季节马上来临。从日期上说,公历4月已接近尾声,一年的三分之一也马上过去。古人素有惜春伤春之情,是对美好年华的不舍与追思。时间素来匆匆,如今,我们一样感叹岁月易逝,美好短暂。但

伤春悲秋从来不是主流,唯有把握每一个当下,珍惜生命每一个时刻,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才不会有太多遗憾与后悔。

作者简介:叶读君,资深中年少女,爱好教育、文学、历史和心理学。欢迎关注我,一起聊聊看过的书,走过的路,还有未知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