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前言:每一年選秀都有每一年選秀的代言人,這在NBA幾十年的歷史中,從未改變。1996年的象徵是科比與阿倫·艾弗森,2002年的代表正是“移動長城”姚明,2003年是詹姆斯、韋德與安東尼的時代。而2018年,則屬於今天的主角,獨行俠新王盧卡·東契奇與老鷹天賦新星特雷·楊。

即使他們兩人的順位僅是探花秀與5號位,但是他們的名氣與實力,絕對冠絕同屆新秀。即使18年還有著狀元艾頓、榜眼巴格利以及賈倫·傑克遜等實力新人,但是,比起東契奇與特雷·楊兩位,他們身上的星光都要暗淡幾分。然而,僅過兩年,兩人帶隊成績卻天差地別,然而,兩人的數據差距並不大,那麼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東契奇與特雷楊

入選聯盟之前,兩者各佔一片天地

東契奇與特雷·楊的對比,或許從他們還未進入聯盟便已拉開序幕。在參加選秀之前,東契奇效力於歐洲的皇家馬德里俱樂部,年僅19歲的他,便成為了皇馬的天王巨星,場均12.8分5.7個籃板5次助攻的數據,幫助皇馬拿到了西甲冠軍和國王杯冠軍。並且在同年,東契奇包攬了2017-2018賽季歐洲聯賽最有價值球員及最佳新秀獎項

與東契奇在歐洲叱吒風雲不同,特雷·楊則是在NCAA的賽場上大殺四方,雖然僅在NCAA效力一年,但是大學時期的特雷·楊場均可以砍下27.4分,3.9籃板,8.7助攻,0.3蓋帽和1.7搶斷,命中率42.2%,三分命中率36.0%,罰球命中率86.1%的優秀戰績,是NCAA歷史上第一個得分王兼助攻王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大學時期數據對比

從大學時期的數據可以看出,從進攻天賦上來說,東契奇與特雷楊可以說是不相伯仲,光從數據上看,特雷楊甚至超過東契奇不少。但是,我們不可忽略的是,歐洲籃球與美國籃球的理念有所不同,在歐洲,籃球更看重的是團隊,而美國,則是個人英雄主義佔據上風。雖然數據上,大學時期的特雷·楊大勝東契奇,可並不代表從實力上,特雷·楊便佔據上風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東契奇


身體素質對比,特雷·楊慘敗下風

沒錯,身體素質並不是一個球員的全部,但身體素質必定會對球員產生較大的影響。雖然特雷·楊在賽場上打出了不錯的表現,但是,這並不能掩蓋他與東契奇在身體天賦上的差距。同為控球后衛,東契奇身高201cm,而特雷·楊僅有188cm,雖然比起普通人來說,特雷楊已經算是大高個,但是,在天賦滿滿的NBA,他的身高在後衛線都算是較矮的。在身高受限的同時,特雷楊的體重僅有82公斤,遠遠低於東契奇的99公斤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三人身體素質對比

從身高和體重來看,特雷·楊甚至還比不過斯蒂芬·庫裡,哪怕是以身體瘦弱著稱的庫裡,都還有著191cm的身高與86公斤的體重。然而,就算如此,庫裡仍被視作勇士隊最大的防守漏洞,可想而知,特雷·楊的防守會有多麼糟糕

還好,瘦小的身材,給予了特雷·楊不錯的速度,使他即使在防守端苦不堪言,也能在進攻端遊刃有餘。但是,雖然比起普通後衛,特雷·楊的速度能成為他的優勢,但面對東契奇,這點速度看上去好像還是不太夠用雖然靈活性不如小巧的特雷·楊,但東契奇對節奏的領悟卻是特雷·楊無法比擬的。即使在速度上有所差距,東契奇在進攻端所展示出的實力,卻一點不遜色於特雷·楊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特雷楊突破

數據相差無幾,帶隊成績卻天差地別,東契奇與特雷楊定位截然不同

僅在聯盟效力兩年,東契奇與特雷·楊成長速度之快,卻超乎我們的想象。在生涯第一年,東契奇場均砍下21.2分,6.0助攻,7.8籃板,而今年,東契奇數據爆炸式增長,場均能砍下28.7分,8.7助攻,9.3籃板的三雙數據。而特雷楊的進步更加驚人,數據從19.1+8.1+4.7,一舉上漲至如今29.6+9.3+4.2。數據證明,兩人天賦,毋庸置疑。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東契奇與特雷楊對比


除了籃板有所差距外,兩者數據不相上下,然而兩人的帶隊數據卻大不相同。獨行俠在東契奇的帶領下,本賽季高居西部第七,成為季後賽的有力競爭者,然而,老鷹在特雷·楊的帶領之下,本賽季仍然浪跡於樂透區,雖然球隊戰績與球隊整體實力關係密切,但從數據上看,特雷·楊的帶隊實力確實值得商榷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東契奇與特雷楊

作為球隊核心,特雷楊的在19-20年的效率值僅為24.0,而東契奇的效率值為27.8。可見,在數據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東契奇對球隊的貢獻更多,與此同時,東契奇116的進攻效率,也是高於特雷·楊114的進攻效率。雖然特雷楊的進攻貢獻值高達5.4,僅比東契奇落後0.4,但是由於身體天賦限制,他的防守貢獻值僅為0.5,是球隊的絕對防守黑洞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東契奇與特雷楊球隊貢獻對比

雖然兩人都是天賦異稟,且都在生涯的第二年便進入了全明星正賽,但是兩者的定位卻截然不同,成長至今,東契奇已經成為了提高球隊戰績的巨星級別球員,而特雷·楊卻還處於刷數據的實力新人階段。這並不是否認特雷·楊在未來不是一個優秀球員,但是,就本賽季來說,東契奇確實比特雷·楊高上一個臺階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老鷹與獨行俠戰績對比


綽號“小庫裡”,特雷·楊的進攻能力卻並非無懈可擊

特雷·楊在剛進入聯盟時,因為一手酷似庫裡的不講理三分,被球迷稱之為“小庫裡”,但是,仔細斟酌數據,你會發現,好像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庫裡11年的職業生涯中,三分命中率從來沒有低於40%,而特雷·楊本賽季三分命中率,僅為36.1%庫裡的三分,雖然不講理,但是無理中卻有著更無理的命中率

反觀特雷·楊,他的高難度三分球表演,是建立在擁有無限開火權的前提下。再來,老鷹隊現在並不追求戰績,對於老鷹來說,如何將特雷·楊塑造成一個庫裡般不講理的射手,才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因此,特雷·楊出手,完全沒有心裡負擔,倘若將他交易至一個旨在奪冠的球隊,他絕對不會有如此如此驚豔的超難三分。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庫裡與特雷楊命中率對比


相比於特雷·楊的無憂無慮,東契奇的每一次出手,都事關球隊的勝敗與否,而球隊的勝敗,則事關他們最看重的戰績。因此,東契奇身上的壓力,比特雷·楊重了不只一點半點。雖然特雷·楊與東契奇場均得分差距不大,但是考慮到兩人所處環境,心理壓力,以及每一個球所承擔的分量,我認為東契奇的28.7分,含金量遠遠高於特雷楊的29.6分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東契奇


防守端的差距,註定了特雷·楊比東契奇更加依賴球隊

正如上文中數據所展示,特雷·楊在防守端的表現屬實辣眼,防守與進攻能力的嚴重失衡,導致特雷·楊必定會更加依賴球隊體系。即便強如庫裡,在沒有格林填補其防守漏洞之前,他也未能達到總冠軍高度。而特雷·楊防守問題之嚴重,相比於庫裡,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老鷹要想以特雷·楊為核心,必須為其配置一到兩個專門填補其漏洞的超級防守球員。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特雷楊防守庫裡

然而,東契奇卻並不需要擔心這類問題,雖然他的防守能力算不上頂尖,但是他的身體天賦擺在那裡,201cm的身高,加上99公斤的體重,在後衛線上,很少有人能夠單吃東契奇,再來,看似肥胖的他,力量卻絲毫不差,再加上其獨特的籃板及防守嗅覺,使東契奇場均能貢獻9.3個籃板,以及1.1個搶斷

少年老成,東契奇有著超乎他年齡的心理素質

該怎麼去形容東契奇?我想只有“少年老成”一詞。在21歲這個年少輕狂的年紀,東契奇打球卻出奇的合理,他的進攻範圍之廣,讓你無法發覺這只是一個剛進入聯盟不久的少年。相比於特雷·楊在場上的激情四射,東契奇卻冷靜得讓人害怕。你只能從他略顯稚嫩得臉上,才能看出他只是一個少年。倘如他帶上頭套打球,他的對手或許會認為自己的敵人是進攻技巧如哈登般的勒布朗·詹姆斯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東契奇與詹姆斯

作為歐洲最好的球員,東契奇將他從歐洲聯賽學來的一切都帶入了NBA,他的對團隊籃球的理解,在18屆新秀裡首屈一指。場均8.7的助攻以及45.3%的助攻率,無不在向人們宣告:我來自歐羅巴,是歐洲聯賽的MVP級別球員

如今的東契奇,詹姆斯太相似了,詹姆斯在生涯的第二年,砍下了27.2+7.2+7.4的數據,而東契奇本賽季砍下了28.7+8.7+9.3的數據,兩人都是在生涯第二年便入選全明星首發,都是那年的最佳新秀

而本賽季兩人的首場交鋒,兩人都霸佔了各自球隊的數據榜單,或許,這就是傳承。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東契奇與詹姆斯對比


個人評價:不可否認,東契奇與特雷·楊都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球員,但比起東契奇的成熟,特雷·楊還略顯稚嫩,再加上球隊的目標不同,這也導致了兩人無法在同一平臺上進行對比,但是,特雷·楊的天賦不容置疑,或許在幾年的成長過後,特雷·楊會再次與東契奇站在同一水平線,復刻當年詹姆斯與庫裡的巔峰對決。

深度分析:同是天賦新秀,東契奇到底比特雷·楊強在哪?

特雷楊與東契奇

總結:就現在的表現來看,在進攻端,東契奇比特雷·楊多上一份理智,雖然數據相差無幾,但特雷·楊卻佔據了球隊的絕對出手權。在防守端,特雷·楊劣勢明顯,而東契奇雖不說防守有多好,但不至於成為漏洞。總體來看,特雷·楊需要做的是成長,然後不斷完善自己的數據,而東契奇卻沒有了成長的時間,他需要做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將球隊帶上新的高度。或許多年後,兩人會平分天下,但現在,東契奇還是18屆新秀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