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域:從漢字中找到“拯救”地球的解決方案之“住”

阿域:從漢字中找到“拯救”地球的解決方案之“住”

阿域今天給大家說說衣、食、住、行之中的“住”字。

住房的問題成為當今時代一個首要問題,但是也是一個挑戰自然最為嚴峻的問題。當今時代已經由原來的農耕文明時代的固定住所的民族,轉變成流動和漂流的民族。人類的流動性改變了居住性,因而助燃了城市房地產市場,加快了城市房產建設,從而使原本屬於農業耕種的土地,轉變成為一個可以倒賣的商品。

城市化的房地產建設無疑加快了經濟的繁榮,締造了一個個土豪富翁。但是房地產的開發與政府資源配套成在脫節問題,因而城市化的建設並沒有改變人類的流動性。同時直接加快了另一個行業的快速發展,那就是鐵路和公路的交通建設(相關內容在行中詳述)。

阿域:從漢字中找到“拯救”地球的解決方案之“住”

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做出了貢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房地產業發展中仍然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資源的浪費與流失。由於開發失控和無序發展,導致土地資源的大量浪費和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商品房空置量增加,而且正在進一步擴大。國際慣例商品房的空置率一般是控制在10%左右,而中國房地產開發的空置房已超過了這個指標。中國的空置商品房仍然繼續上升,現已接近20%。  

房地產開發中的短期行為,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開發單位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致使建築密度過高、容積率過高,缺少綠色空間,一些房地產開發建設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  

房地產業發展與金融業關係尚未理順,房地產開發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房地產金融基礎體系欠完備,國外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住房消費信貸一般佔到整個房地產信貸總額的70%左右,而我國消費信貸占房地產信貸的比例不到10%,僅佔銀行全部貸款總量的1%。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中國房產業面臨的一項戰略任務。 

中國房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資源在當代人群之間及代與代人群之間公平合理的分配”。因此,房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滿足當代人對房地產的各種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為後代人的生產生活創造必要的空間發展條件。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應把房屋、業主和環境三要素作為一個整體,重視對自然資源的使用和保護,爭取實現向自然的索取與對自然的回報之間的平衡。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避免浪費。土地資源是房地產業發展的命脈。但土地資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房地產開發通常是對城市邊緣土地進行開發,因此要注意保護好這一地區的農用地,防止過多的農用地成為城市建設用地。

重視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平衡。房地產業發展要與人口發展、環境發展、資源利用相協調。生態保護水平的差異,將會極大地影響房地產的價值,房地產生態價值的實現是房地產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在開發的同時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使房地產業成為城市生態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

阿域:從漢字中找到“拯救”地球的解決方案之“住”

面對當今農村住房處境,一面是日漸消失的村莊,留下的是一棟棟破舊的老房子。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流動,農村人用在城裡賺來的錢,蓋起一棟棟幾乎無人居住的樓房,形同建築垃圾。再一方面,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但新農村出現了新變化和新面貌的同時,生態環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汙染,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較為突出,嚴重影響新農村科學規劃建設並威脅著農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強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治理十分緊迫。

新農村建設資金非常有限,加之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因此新農村建設中規劃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這些差距給新農村建設和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各種程度的負面影響,不利於生態保護。例如,新農村建設中規劃的不合理,造成大挖大填,對環境破壞。此外,新農村建設中防護措施落後,而且很多土石方作業後,沒有及時補綠,破壞了原有的植被覆蓋。

在新農村規劃建設過程中,由於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制定的建設目標具有盲目性和片面性,存在佈局凌亂、配置失當以及功能不明顯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土地資源的閒置和浪費,很容易導致生態破壞。

新農村建設施工中會使用一些材料,如石灰、水泥,這些基礎的建築材料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有一定形變和揮發,這樣就會對空氣質量有影響。此外,新農村建設很多建築材料管理不當,殘留成為固體廢物、建築垃圾、施工過程產生的工程棄土、工程垃圾,還包括挖槽過程產生的挖方泥土和鑽渣以及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也對環境產生很大影響。

新農村建設受到當時當地的影響,例如經濟水平、環境因素、人文因素等的影響,使得很多新農村都出現了建設水平低的情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相對滯後,房屋、道路、綠化等建設推進不夠快,汙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進度偏慢,對環境造成極大影響。

為了防止建設工程中產生環境破壞問題,應在工程規劃設計階段給予考慮。諸如,在新農村建設時要合理規劃場地,要充分避讓沿線環境敏感區,如文物保護區、生態森林區等。此外,要將新農村規劃建設融入區域體系格局,做到分工明確、佈局合理,與中心城市建設相互補充、相互呼應。規劃的編制必須堅持依靠專家、科學決策;審批通過的規劃,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隨意變更,確需審批調整也要嚴格按照合法程序,公開透明,接受專家及群眾監督。

再者,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往往與施工方法、機械設備、工程質量等原因是密切相連的。因此,要防止因施工導致河流、農田破壞和汙染,做好施工防水便道的修建,儘可能地多修涵洞、小橋,以滿足洪水通過。在巖體鬆散或構造不穩定地段,嚴禁爆破施工,破壞邊坡穩定,造成巖體崩塌和水土流失;在取土坑周圍應建設排水應急系統,防止河道、農田汙染淤積;完善施工過程中排水設施的建設,防止地表水的沖刷及下滲,造成對植被生態的破壞。

新農村總體規劃的編制,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當地農業、工業發展基本情況,圍繞發揮當地資源優勢來進行,實現規劃目標與新農村建設目標、和諧社會建設目標相統一。做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山、水、田、林、路要合理佈局;同時要對新農村交通、科教文衛、給排水、廢物處理等公共設施和社會公益設施建設進行統一規劃,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可以充分挖掘當地的旅遊資源,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主線,大力完善服務設施,以硬件設施水平和服務接待水平的全面提高來打造旅遊產業,建設旅遊服務型新農村。要增強服務意識,以便捷高效的管理吸引企業和資本,以優質的服務和設施建設流通商貿型新農村。

再者,新農村建設中中所出現的環境問題和農民的環保意識不高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完善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因素就是政府部門要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政府部門要根據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因地制宜的推廣與制定生態環境制度,並且將各項制度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

綜上所述,新農村規劃的核心和最終目的是為人們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因此,新農村規劃的合理規模決不等同於規模的盲目擴大,而應該是使生態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達到最佳狀態的規模。同時,我們要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一定要牢記科學發展觀,鞏固生態環境建設的成果,統籌城鄉規劃,全面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可持續化發展。從新農村規劃實踐出發,探討新農村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並非能解決新農村規劃中的所有問題,因此需從實踐出發,探求理性規劃之道,儘可能減少規劃失誤。

注:部分內容摘自《淺析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作者未知。

相關連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