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等“精锐”:第15党卫军“哥萨克”骑兵军(番外篇)

党卫军作为德意志第三帝国重要的武装力量活跃于二战战场的各个角落,他们以帅气的军服、与众不同的建制成为二战诸多军迷追捧的对象。虽然与德国正式的武装力量国防军相比,党卫军只能算作是纳粹党的“私党”武装,但在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上台之后,这一点就不再是限制党卫军扩充发展的阻碍因素。

在党卫军全国领袖希姆莱的不懈努力之下,作为纳粹党的“私党武装”的党卫军从希特勒的“御林军”逐渐演变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与国防军并驾齐驱的中坚力量。整个二战期间武装党卫军的总兵力接近60万人,共筹建45个师,实际建设完成的有38个师,此外还有独立的哥萨克骑兵军!


劣等“精锐”:第15党卫军“哥萨克”骑兵军(番外篇)

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哥萨克人一直承担着欧洲战争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雇佣兵角色,缺乏足够的忠诚但又具备强大战斗能力的哥萨克骑兵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1941年8月,苏军红军436团指挥官哥萨克人考诺诺夫战场投降带着整团的士兵投入德军的怀抱,此后在其努力下,德军吸收了一定数量俘获的哥萨克士兵之后组建了第一支哥萨克骑兵部队,哥萨克第102骑兵团,该团即是党卫军哥萨克骑兵军的前身部队,但在此时该师属于国防军系列。

1942年,德军攻入高加索和伏尔加河地区,这里是哥萨克人的聚居地,因为斯大林对哥萨克人执行的政策导致这里的大多数哥萨克人对德军的到来并不反感反而积极拥护。

劣等“精锐”:第15党卫军“哥萨克”骑兵军(番外篇)

德军也投桃报李的在库班地区建立了拥有一定“国家权力”的自治区性质的哥萨克国,这一举动直接促使了哥萨克人踊跃的加入到德军的系统中充当德军的战争利器!

1942年8月,希特勒同意组建隶属于国防军的哥萨克部队,德军将南方集团军群内组建了哥萨克骑兵团组建了一个完全有哥萨克人组建的骑兵师,师长是国防军的高级指挥官潘维茨,该师在国防军序列中被称为,“潘维茨骑兵师”。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逐渐占据战役主动权,在苏军不断的发动的凌厉反击下,哥萨克人的“自治区”再次被苏军占据,而由哥萨克人组建的“潘维茨骑兵师”则被派往克里米亚建立防线。

1943年9月,在新晋升少将指挥官潘维茨的努力下,德军在潘维茨骑兵师的基础上进行拆解重置建立了由哥萨克人与德国人混编的哥萨克第一骑兵师。

劣等“精锐”:第15党卫军“哥萨克”骑兵军(番外篇)

1943年10月,哥萨克第一骑兵师被投入巴尔干地区围剿铁托领导的游击队,该师在战斗中秉承哥萨克人冷血残酷的战斗特点,对游击队造成非常大的战斗损失。除此之外,该师对支持游击队的村庄乡镇实施大规模的屠杀与残忍破坏,成为该师历史上不可抹去的黑色痕迹。

1944年6月,盟军登陆诺曼底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为了应对东线与西线的双重压力,德军想尽办法组建更多的军队投入到残酷的二战战场,而战斗力颇强的哥萨克骑兵也引起了党卫军的注意。

在党卫军头目希姆莱的要求下,哥萨克骑兵第一师与后来的哥萨克骑兵第二师从国防军序列中划入党卫军,但两个师划归党卫军不久即被合并为党卫军第15骑兵军。

劣等“精锐”:第15党卫军“哥萨克”骑兵军(番外篇)

1945年3月,苏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与第3方面军向奥地利发动“维也纳”攻势,该军被投入到奥地利战场。

虽然哥萨克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成为杀戮利器,但是在苏军强大的装甲集群面前,第十五军根本无法创造有效战果,虽然在局部战斗哥萨克骑兵利用有限的运动优势对苏军发动小规模的袭扰战斗,但是这无法在根本上改变战局。

部署于维也纳外围的第一师在防守作战中被作为德军“E”集团军的预备队,但直到战斗结束该师也未能被送上一线,因为苏军进展太快,该师随后跟随“E”集团军群奥地利边境斯洛文尼亚。

而部署于维也纳城内的第二师则遭到了苏军强力的强大的火力袭击伤亡惨重,虽然后来该师侥幸突围,但已经无力再战。

劣等“精锐”:第15党卫军“哥萨克”骑兵军(番外篇)

1945年4月,第一骑兵师在奥地利的林茨向英国军队投降,但是随后英国人将该师移交给了苏军;第二师残部与5月向包围自己的苏军投降,两个师后来都遭到了苏联法庭的审判,大多数军队指挥官被以“叛国罪”执行死定。

哥萨克骑兵的传说也到此为止,退出战争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