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期在新疆地區所設都護府影響深遠

新疆地處中西交通要道,歷史上我國曆代王朝都十分重視這一地區的開發和治理,以利加強中原和西域的聯繫,因而,歷代中原王朝總是儘可能的在西域設置派出機構,兩漢的西域都護府就是中央王朝派駐西域的軍政管理機構,而作為駐地的治所往往是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先的地區。

漢朝時期在新疆地區所設都護府影響深遠

公元前60年(西漢神爵二年),西域歷史的進程出現了巨大轉折,即天山南北、巴爾喀什湖以東和以南,蔥嶺以東諸國皆歸屬於西漢王朝的治理之下,自此,新疆已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西域諸國“自譯長、城長、君、監、吏、大祿、百長、千長、都尉、且渠、當戶、將、相至候、王,皆佩漢印綬”。

漢在西域(新疆)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機構,其最高軍政長官是“都護”,由朝廷直接委派,都護下有付校尉、戊己校尉、丞、司馬、候等文武職官,西漢第一任都護始於鄭吉,其都護府治輪臺的烏壘城。

漢朝時期在新疆地區所設都護府影響深遠

史籍所載,第一任都護鄭吉至王莽時止,前後繼任者共十八人。其中較有名者:鄭吉(公元前60-前49年)、韓宣(公元前48——前46年)、甘延壽(公元前36——前34年)、段會宗(公元前33—前31年)、廉褒(公元前30—前28年)、韓立(公元前21—前19年)、郭舜(公元前12—前10年)、孫建(公元1—3年)、但欽(公元4—13年)、李崇(公元16—23年)。

東漢王朝時,西域曾“三絕三通”,都護亦曾二度廢置,公元73年(東漢永平十六年),班超隨軍進西域,定樓蘭(鄯善)、于闐、守疏勒。歷假司馬、軍司馬、長史。公元91年,“龜茲、姑墨、溫宿皆降,乃以超為都護,徐幹為長史”。班超任西域都護時,府治龜茲它乾城,有學者研究,它乾城位於渭幹河西岸,新和縣境的玉奇喀特鄉,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行抵條支(阿拉伯國家)諸國,“臨西海而還”。

漢朝時期在新疆地區所設都護府影響深遠

班超在西域達三十年,任都護十一年,公元102年8月奉召回洛陽,公元123年(延光二年),朝廷接納了敦煌太守張當、尚書陳忠建議,委派班超之子班勇為“西域長史”,屯駐柳中(高昌東南),龜茲、疏勒、于闐、莎車諸國隨即來歸附,恢復了一度中斷的宗主權關係,自此西域長史節制西域諸國的經營機構一直到魏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