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他留給清朝多少白眼

八大山人——他留給清朝多少白眼

八大山人——清朝四大畫僧之一,一生創造了數以千計的藝術作品。他在詩、書、畫、印四個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他另闢蹊徑,給後世繪畫樹立了敢於打破陳規的榜樣,三百多年來,不同時期的畫壇巨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八大山人的影響,在傳承他超載時空的藝術觀念之後各自成為大家。

八大山人本名叫朱耷,是明朝皇家後裔,在明清易代後他便出家為僧,因其藏有一本《八大人覺經》的比書,便以八大為號。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將【朱】字拆開成牛八,他的一個兄弟用了牛字為姓,而他便用了八這個姓,而且將“八大山人”寫的像“哭之笑之”這也反應明清相易之後,他內心那種痛苦跟無奈。

八大山人——他留給清朝多少白眼

明代自崇禎皇帝自縊而亡時宣佈著明朝的滅亡,此時的八大山人正好是十九歲,恰好剛剛成年。作為皇室後裔,他不可能去跟清人服軟,但若是不服軟便會招來殺身之禍,所以他就選擇出家為僧。遁世的八大山人既保全了自己,又可以因為一個世俗外人這樣一個身份來說很多自己想說的話。

八大山人的畫風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少,畫面簡潔精煉,顯得非常空靈。但這種”少“並非空洞,而是少裡面藏著多,很有哲學味道,這倒也像極了現在美學上提出的一個觀點——少即是多。

八大山人——他留給清朝多少白眼

【少】首先是精煉,是概括,一個人的技巧如果達到了爐火純青的時候,總是願意用最少的語言,將最重要的意思表達出來。從不願意多說一些沒意義的話,一個人在技法還沒成熟之時,總是喜歡做加法,而技藝嫻熟後便會越來越喜歡做減法。

影響八大山人的畫風可能還有一個原因,便是他僧人的身份,佛家講究【空】講究【少】。而八大的畫風之所以看起來如此空靈,我想這跟他學佛的身份也是有一定關係的。

當然國畫本身也講究留白,而留白既可以是天,又可以是水,還可以是畫面本身的不著墨處等等。國畫中的留白是能夠把觀畫之人帶入畫中的,它能給看畫的人無限想像,空白處在你看來可以是水,在我看來卻可以是天空。留白越多,供人想象的空間也就越大。

八大山人——他留給清朝多少白眼

我們看八大畫作,其中有很多魚鳥花草,往往畫面中都只有一個主體,可能就只是一隻鳥,也可能只有一根樹枝,然後上面畫只小蟲子。對於這種構圖我們在觀畫時卻並不覺得他很空,反倒覺得這樣的畫面感給我們一種非常遼闊的空間。

這便是筆畫的張力,它能夠充實畫面,只要你構圖巧妙精到,畫面中哪怕只有一片葉,也會覺得很飽滿。在這一點上,八大山人有著非凡的藝術天分,他在構圖上面是非常奇,同時也是非常之險絕的。

按照他的構圖畫法,可能一般的畫家就會覺得肯定完蛋,但是筆墨一到入他的手中,便會變得無比靈巧。

八大山人——他留給清朝多少白眼

八大山人曾將中國寫意花鳥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承襲了五代徐熙的野逸,吃透了宋代文人畫的傳統,又汲限沈周、陸治等人的技法,借徐渭、陳淳之風集眾家大成,創立了獨特的風格。

他畫面中所有的主體,其實都是他自己本人,與其說那些是他的畫作,倒不如說是他留給後世的自傳,只不過是用畫面的形式來表現。他的無助、孤獨、空靈都在畫面裡,他的花鳥其實就是他自己。

國畫的最高境界往往不是在於畫面本身,而是透過畫面來表達作者內心的一些東西。我畫只是為了表達我的內心,並不是畫給別人看的,也不為任何人畫。如果能看透這一點,我們再回過頭看看他畫的魚、鳥,就會理解為什麼都是半個眼珠,都是翻著白眼的。

因為他不想看這個世界,他只想給這個世界一個白眼。

八大山人——他留給清朝多少白眼

八大山人畫鳥有兩個含義,其中一點就是畫鳥便是空,佛教裡說鳥道是空。鳥的飛行路線,他的道路我們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們看他的畫作,多數的鳥下面是沒有依託的,沒有石頭,沒有樹枝,站在一個空的地方。

另外還有一個含義,便是他內心的孤寂,開館天台山,山鳥為門徒。他的內心已經孤寂到不想面對任何世人了,完全就是一個不想看這個世界一眼的心態。

八大山人——他留給清朝多少白眼

二十三歲削髮為僧,五十五歲回到故里,八大曾以逃避來撫慰身心的絞痛,而此時他內心完全沒有任何牽掛,以驢為名,賣畫為生。晚年的八大山人完成了對永恆的中叩問,完成了由故國情懷的清思,到生命價值求索的轉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