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為什麼把地盤分出去?同樣是分封制,漢朝怎麼就行不通?

武王在滅了商朝之後,面臨著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就是如何建設這個國家,建設一個怎樣的國家?這是每個王朝在初期都會面臨的問題,究其根本就是這個國家的基調,也就是基本制度。

為此武王決定效仿前人,採取“國王大統諸侯分治制”,從此開啟了周朝八百年的“分封制”。

什麼是分封制

關於分封制的起源有很多說法,大致起源於夏、商時代,當時名義上國王統治著土地遼闊的國家,實際上國王直接統治的地區也不過方千里。當時大部分土地不是由同姓封國治理,就是臣服方國管治,它們向中央王朝的國王稱臣並承擔朝覲、納貢等義務。

周天子為什麼把地盤分出去?同樣是分封制,漢朝怎麼就行不通?


而周朝建立的初期,社會環境和生產力實際上同商朝沒有本質上的變化,面對廣袤的土地,武王並沒有足夠的人力、武力和財力去管理,但又不忍放棄這麼一大塊蛋糕,所以只能效仿實行“分封制”。

周朝分封制的基本原則是“本大而末小”。

《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雲:“武王、成、康所封數百,而周姓者五十五,地上不過百里,下三十里,以輔王室。

周朝的分封制包括傳說時代及夏商帝王后裔和呂尚等周室功臣,後來又擴展到秦、楚、肅慎、戎狄等許多臣服於周天子的異姓異族部落。分封對象不限於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於夏商周王族的活動中心,而是覆蓋了中華民族賴以發祥的黃河、長江流域主要地區。這些被封的諸侯又將自己的土地分封給卿大夫,稱為“采邑”。

周天子為什麼把地盤分出去?同樣是分封制,漢朝怎麼就行不通?


周天子如何控制國家

周天子把底盤都分給了諸侯,諸侯自己掌握自己的土地、財政、兵權及人口,那麼周天子是如何控制國家的呢?

說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一下“周公制禮”,作為西周的統治者,從商王朝的滅亡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訓,認為僅僅“聽天命”還是不夠的,還應該“重人事”,因此在治國理論探索中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治國理念,突破了殷商在天人關係中人是消極無為的定位,在天人關係處理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強調人在天面前的主觀能動性。在治國的方略上採用兩手,一手是依然對神的敬仰,一手是依據歷史和現實設計安排統治制度,即“周公制禮”。

周天子為什麼把地盤分出去?同樣是分封制,漢朝怎麼就行不通?


“周公制禮”作為周朝的基本法,規定了各種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以禮作為社會制度的基本核心,所有的人和事都要遵循“禮”的制度,形成了嚴格的宗族制度、傳承製度及等級制度等等,基本上涵蓋了所有人和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禮制”下完成,“禮”在無時無刻的影響著周朝政治和社會,在“禮”的影響下,周朝達到了“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的目的。

周天子所“封建”的“國”,並不是現代意義的國家概念,而是如同“王畿”、“采邑”等名稱一樣的地區稱謂。在這種制度之下,諸侯作為受封者,自然要遵循“君上臣下”的等級制度,接受封地的同時還要履行必要的義務。例如:要定期納貢、交稅,同時一旦周天子需要他們的時候,要承擔出兵的義務等等。

周天子為什麼把地盤分出去?同樣是分封制,漢朝怎麼就行不通?


因此,在“禮”的制度下,保證了周天子在全國範圍內的統治地位,同時“分而治之”的治國方針,也讓周朝的疆域面積不斷擴大,在分封制條件下,周天子與各地諸侯的君臣關係和天下共主的權威一直到春秋初都是實際存在的,周夷王烹齊哀公而立其弟靜為齊國君、周宣王兩次伐魯而廢嫡立庶和廢長立幼等事件足以表明周天子在分封諸侯中的絕對權威。當然,諸侯在不斷髮展中逐漸強大,周天子的權威逐漸減弱,隨著周禮的崩塌,周天子逐漸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那就是後話了。

分封制給周朝帶來了什麼

分封制給西周帶來了幾百年的興盛,它給西周帶來了穩定的政治體系和社會體系。

疆域方面。西周的疆域範圍在諸侯的不斷髮展中獲得了空前的擴大,對各個區域的控制都得到了顯著提升,西周的疆域達到了“東起今山東沿海地區,西至陝西西部,南到江蘇、安徽二省北部,北抵河北及山西北部”,國土面積大致是商朝的兩倍。

周天子為什麼把地盤分出去?同樣是分封制,漢朝怎麼就行不通?


經濟方面。古代的農業是衡量一個王朝興盛與否的重要指標,西周農業生產技術不斷髮展,在分封制的作用下,各諸侯國爭相開展“農業軍備大賽”,不斷髮展自身經濟水平,大量青銅器農用器具的使用,使得西周時期的農業技術不斷提升。農業設施和水利設施的修建也為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便利,為西周的經濟發展貢獻了巨大作用。

周天子為什麼把地盤分出去?同樣是分封制,漢朝怎麼就行不通?


文化方面。從文化上看,禮制不僅成為周朝時期的基本制度,也成為了中華文化的傳統內核,歷朝歷代的人們都崇尚“禮”,形成中華文化的主流意識。同時,分封制的作用下諸侯為了提高自身的統治力和國家實力,催生的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的文化現象,也對後世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漢朝的分封制為什麼行不通

漢高祖劉邦在建國初期也面臨著周武王同樣的問題,在接收了秦朝的底盤的同時,但他並沒有實行秦朝的制度,他準備效仿周武王,也實行“分封制”。

漢初分封了七個異姓的王,大大小小的列侯一百多個,而後又分封了九個同姓的王,在此之後,新皇上位都會分封同姓王。這些受封者擁兵自重,各持一方,他們既有兵權,又有財權,各自形成割據一方的勢力。

景帝時發生的“七國之亂”造成了漢統一政權的分裂,為漢朝敲響了警鐘,所以漢朝初期一直在致力於削弱和去除藩王的勢力。

周天子為什麼把地盤分出去?同樣是分封制,漢朝怎麼就行不通?


同樣是分封制,為什麼在漢朝就行不通呢?其實這也與社會制度有關。

與西周不同的是,漢朝之前的秦朝並不是實行分封制,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發覺分封制雖有益處,但無法實現高度的中央集權,因此採用的是郡縣制的治國策略,在這種制度下,漢初的分封異姓王並沒有像西周一樣,有著對天子“君上臣下”的概念,而分封的同姓王只是為了牽制異姓王的勢力,因此處於矛盾的狀態。同時,王國擁有高度的自治權力,財政、軍事都掌握在藩王自己手裡,加上土地私有制的的快速發展,漢王朝無法從王國手中取得應有的利益,導致王國的勢力越來越大,漢天子的地位一天比一天低。

因此,王國成為了漢朝初期最大的問題。

結語

制度與其所處時代的社會土壤息息相關,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社會環境,適用的制度也是不同的。分封制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發揮了它的作用,但隨著歷史的不斷髮展,歷史環境逐漸地不適應這種制度,西周和漢朝的分封制實踐,也為後世的歷朝歷代提供了經驗與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