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拍景用佳能18-200鏡頭能行嗎?

不喝皮酒會死星人

能不能的問題?一般來說,都是“能”的。沒錯,佳能18-200mm是適合旅遊拍攝用途的。關於旅遊拍攝,究竟用什麼樣的相機和鏡頭,我相信,每個人的想法和做法都會有所不同,不存在一個所謂的最佳解決方案了。


並且,旅遊拍攝,其實也是五花八門,拍攝目的地不同,拍攝題材偏好不相同,拍攝風格不同。所以,切不可一概而論之,也就是說,不能說佳能18-200mm鏡頭就是唯一。


針對一些典型的情況,我來具體分析和推薦一下:


一、攝影要有舍才有得

什麼都想拍,這個可以理解。除非你是做旅遊自媒體的,為了撰寫遊記和攻略,這個確實是應該什麼都要拍,18-200mm這種鏡頭自然是很棒的選擇了。


但是,如果我們是想要拍攝一些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照片,那就要有所捨棄了,至於你具體捨棄什麼,這個因人而異。


二、18-200mm鏡頭的替代品

說實話,如果只配一個18-200鏡頭,我覺得,對於做旅遊自媒體的朋友,完全可以購買1英寸的長焦一體機,畫質和單反配18-200差不多的。並且,可以單手操作,不需要像單反這樣必須雙手操作。嗯,單手操作比雙手操作真的是方便多了。


如果你是打算走遍全球,並且絕對不走回頭路,只為了走遍而走遍,也不是什麼風光攝影發燒友,那麼,其實,為了一次搞定,不留遺憾,我覺得這種松下長焦一體機真的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況且1英寸的長焦一體機的防抖性能,要比單反配18-200厲害得多。防抖對於不願意帶三腳架是非常有用的。確實,一般來說,打算配18-200的人,也確實不打算使用三腳架。


三、風光攝影,大多都不是很需要長焦鏡頭


我個人覺得,主要還是中國西部需要使用長焦鏡頭。如果是中國的中東部地區,旅行攝影,24-70或者24-105mm這個焦段基本上是夠了,對於風光攝影發燒友,16-35這個焦段最適合。但是,旅遊攝影和風光攝影發燒是兩碼事。


對於半畫幅來說,其實旅遊攝影,使用尼康16-80焦段或者佳能15-85這個焦段是比較常用的


對於全畫幅來說,24-105或者24-120mm是比較常用的旅遊鏡頭


如果去歐美國家或者東南亞國家旅遊,基本上24-70或者24-105這個焦段也是夠了。沒有必要非要把教堂頂上的十字架給拍下來嘛。


四、根據第三點,其實買一個24-100焦段的1英寸卡片機也是可以的了

這個,比如說佳能G7二代,索尼黑卡啥的,都是不錯的了。畫質綽綽有餘的了。


五、根據第四點,其實買一個五倍無損變焦的華為P20就夠了,退一步說,買個蘋果8p也夠了

真心話,如果你不是什麼攝影發燒友,就是旅遊愛好者,立志不走回頭路,立志走遍中國,立志走遍全球,以走遍為追求,而不是說專注於拍攝某一個地方為追求。那麼,其實華為P20真的是綽綽有餘的了。


光線攝影學院

18200這個焦段,目前佳能單反裡面只有APS-C畫幅才有,因此,需要算上1.6x的轉換系數,實際焦段就是29-320。而這個焦段有佳能原廠和適馬副廠推出。下面以佳能原廠鏡頭為例,配合拍攝題材來講講。



廣角端其實不算廣,29-35這個焦段在旅遊中可以拍攝一定範圍的風景、建築,並且在畸變控制方面會比較適中,不會出現明顯的畫質缺陷,但同時也不會有太誇張的視覺效果。這樣對於旅遊記錄用途來說已經足夠了。



標準端的話,由於這鏡頭光圈不大(F3.5-5.6),偶爾記錄一下旅程的人文、合照都足夠勝任。但是在一些弱光,以及大光圈虛化人像的情境下就不太夠用了。不過幸好,只要控制好被攝物的距離和構圖,還是能夠拍出不錯的畫面的。

中長焦段,這支鏡頭的優勢就能發揮出來了。從70-320這個焦段上,在旅程中,相比很多朋友都會有這樣那樣想拍的畫面或者題材,但是礙於各種各樣的主客觀條件限制,不能走進拍攝,這樣就能充分發揮大變焦鏡頭的長處。只要你的速度夠快,一般來說旅遊的大多數題材都能夠拍到。

好了,說了那麼多鏡頭能拍的題材,這裡就說說這鏡頭的硬件參數。對於相較於手機卡片機,更熱衷單反畫質,喜歡一步到位的用戶。用佳能APS-C機身配合18-200鏡頭便可滿足大部分的拍攝需求。做工方面,18-200還是足夠應付大多數戶外狀況。而在紫邊、焦外成像等方面也有不過不失的表現。雖然這枚平民級的長焦鏡頭沒有配備超聲波馬達,但是實際使用中對焦速度還是讓人滿意的。


小眼睛的日常

如果只是攝影愛好者,而不是專業拍照片的攝影師的話,那麼18-200毫米這門一鏡走天涯的鏡頭還是非常合適的。

這枚鏡頭具有18毫米的超廣角,可以拍攝風光或者建築

而且它的長焦段既可以拍攝人像的時候壓縮背景

也可以拍攝一些建築的特點,換另外一種表達方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殘幅相機搭配光學素質非常好的大三元鏡頭,紅圈鏡頭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焦段也會發生改變,而這枚18-200毫米鏡頭可以說是殘幅相機最好的選擇之一了,光學素質只能說一般,但是勝在方便,一鏡走天涯。


光學法則

瀉藥

對於18-200來說,其實是一個標準的一鏡走天下的鏡頭,不過現在更好的選擇是18-300,先不說18-300,說說18-200吧。優點自然是能夠覆蓋到大範圍的焦距,而且重量比較輕,不會成為旅遊的負擔。缺點也比較明顯了,這個鏡頭的光圈比較小,在白天室外拍攝問題不大,但是到了晚上和室內,基本上只能使用高ISO拍攝了,對於高畫質要求的朋友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而且200端的長焦距目前看不算是很有優勢了,既然選擇了一鏡走天下,就知道畫質一定會有所犧牲,所以一定要在焦距上不妥協,選擇更大的焦距,這樣在拍攝遠景時就遊刃有餘了。


墨跡天氣

18到200焦段的鏡頭不光佳能,騰龍適馬尼康都有。典型的一鏡走天涯一頭帶到老,小白用戶專屬。

殘副上有廣角有長焦,長焦還能有點虛化打個鳥。廣角拍拍小建築也能用。

旅遊用自然有它的好處,一鏡通吃不用換。

缺點?一般的鏡頭焦段差距越大,畫質越難做好。18到200……畫質嘛……也別奢求什麼了,特別是長焦端,拍個清楚就行。

這種一鏡走天涯的鏡頭畫質都不怎麼樣。騰龍那個真的不能買。畫質爛的讓你以為自己對焦是不是出毛病了。

其他的沒用過,但畫質肯定是比較差的。

佳能用戶的話還是18 135吧 也足夠,有stm馬達,安靜快速,而且新版有USM環超了。畫質也要高不少。

總之對畫質沒啥需求的同志可以買,個人不推薦。


網易灰評

不請自來。



18-200頭,對於旅遊拍景來說是非常合適的。

目前主流大廠,鞋廠、牙膏廠、適馬以及騰龍,基本都出產了自家的18-200mm鏡頭,原因很簡單,這個頭非常受歡迎。

既然需求是旅遊,那麼定位就是家用,娛樂或者休閒;而要求則很簡單,簡單便攜。

如果需求是專業的、非休閒性的,那麼18-200顯然不適合你,請出門左拐,選擇16-35mm + 50mm + 70-200mm 廣角定焦長焦三兄弟組合。

18-200在長焦端的畫質顯然不會對家用旅遊拍照產生任何不便之處,相反其覆蓋的焦段之廣,以及其重量之輕,對家用旅遊確實是一大便利。

但值得一提的是,18-200這個頭,是殘幅機專屬的 。所以如果你手裡的是全畫幅相機,18-200是裝不上你的相機的。

各大相機鏡頭廠在設計一款鏡頭時,是充分考慮過它的定位的,沒有廠商願意設計一款對任何人群都沒有用處的鏡頭。


景瑟

對於大多數攝影及旅遊愛好者來說這個鏡頭已經夠用了,這是70%左右的初學者常用的掛機套頭,覆蓋從廣角到長焦端範圍,基本滿足常用拍照需求,但如果對於追求畫質與宏大拍攝場景的攝友來說,這款鏡頭就不夠了。

首先,廣角端不夠廣,對於大場面的視覺張力不夠。比如拍建築以及層次較豐富的海邊風光,大場景下高反差畫面的營造就比較弱了。

其次,這款鏡頭光圈不夠大,對於弱光環境下的夜景風光拍攝則難以駕馭,對於風景中人物的虛化效果也將不明顯。

再次,這款鏡頭變焦焦距較廣,鏡片數較多,所以畫質不夠銳利,對於追求風光大片畫質的大師來說,這款鏡頭的畫質就跟不上了。

對於攝影器材這回事,目前基本上一分錢一分貨,有多少預算就用什麼檔次的設備吧!對於拍拍旅遊快照的攝友,這款鏡頭還是不錯的。

分享一張我拍的風景片,鏡頭騰龍15-30F2.8。


遇鏡520

旅遊拍攝18-200可以一鏡走天下,行!

如果對畫質有較高要求的,建議試用佳能24-105f4L,效果比18-200好,一代的這鏡頭價格也比18-200貴不了多少,但畫質好,效果明顯。


蔡讓民土老

這款鏡頭使用的廣泛性不容置疑,一般是商家在顧客提出大而全的要求下都推薦這款鏡頭。既能滿足廣角視野,又能兼顧小白們抓拍美女的機會。

但是,行內人都知道在鏡頭大範圍變焦的情況下,他的成像質量就會大幅度降低,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這個道理在這款鏡頭就變現得淋漓盡致。

所以,僅僅是滿足一般家庭旅遊攝影,這塊鏡頭是相當不錯的。如果你在要求畫質的情況下,還是不建議你走這個彎路。一分錢一分貨,術業有專攻,拍什麼題材選什麼鏡頭。比如你要拍煙盒大小的靜物,我就推薦百微。拍螞蟻般大小的靜物,我推薦180 3.5。所以買鏡頭還是要根據你自己的需求和購買力來決定。



木偶

完全可以,這個本身就應該算是旅遊鏡頭吧。另外建議,旅遊時,拍人像也會比較多,能配個大光圈鏡頭會錦上添花。極力推薦適馬18-35f1.8,圖經濟一點的話,可以配原廠50f1.8或者50f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