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廣獄酷罰”為“寬緩刑獄”,漢朝獄政思想如何形成發展?

秦朝,是一個化時代的轉折點,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它的律法之嚴密,治國之嚴謹,疆域之遼闊,

在歷史上畫上了凝墨重彩的一筆,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它僅僅統治了15年的時間,就二世而亡了,秦朝之後,漢承秦制,劉邦漢高祖劉邦所建立西漢,繼承了,秦朝的制度以及天下,可同樣,它也不是完全都繼承的,諸如秦朝“廣獄而酷罰” 的刑罰思想,它不僅沒有繼承,反而一股腦的改變。

它用同為諸子百家之一的儒家思想代替了法家,成為了國家的指導思想,從而因指導思想,以及統治者的決定,兩漢時期的監獄政制度發生了根本的形式的改變,諸如秦朝時期,法律嚴苛,輕罪重判,導致監獄人滿為患,人們不服國家的統治,從而引發了起義,而兩漢時期,寬緩刑獄的獄政思想,則使得公民對國家充滿了感激。

一改“廣獄酷罰”為“寬緩刑獄”,漢朝獄政思想如何形成發展?

同樣,漢朝這種獄政思想的形成,也使得獄政思想的內涵,從根本上改變,開闢了一種全新的獄政思想,也成為了之後的歷代王朝所制定的監獄法規的藍圖,為後世管理制度的制定起了重大的作用,推動了制度的發展。

一·寬緩刑獄思想的萌芽

思想,文字,它的傳播以及存在,都要以人為載體,同樣,它也隨著人的意識而改變,前朝時期,“廣獄而酷罰” 的刑罰思想形成,是因為長期紛亂不堪的帝國經過了統一,那必然需要嚴明的法紀來一維護,再加上韓非子思想的指導,故而引發出了這種刑法思想,和秦朝相比,漢朝則不同,漢朝創立者劉邦是從底層民眾一步一步的當上皇帝,從而它知道眾生疾苦,也知道身為百姓的苦衷。

它不喜歡秦朝嚴苛的峻法,仔細考察人性的特點,以及國家的現狀,制定出了一種不一樣的,獄政制度與思想,同樣,將獄政制度的指導思想,由秦朝時期的法家,換成了儒家,實行了儒家泛愛眾而親仁的態度,用寬恕的思想來治理關押囚犯的的牢房,看重思想改造的特徵。

從而加強監獄管理,進行監獄統治,就這樣,具有漢朝特色的獄政思想就此形成了,同樣,後世的國家相比秦朝“廣獄而酷罰” 的這一思想,更加喜歡漢朝的“寬緩刑獄”的獄政思想。

1、更化

秦朝只通知了短短的15年,就被項羽所率領的起義軍推翻,而後項羽再次實行分封制,將劉封在了川蜀之地,劉邦在川蜀地區,暗自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終於天下有變,劉邦從陳倉出關,剿滅滅三秦,開始了和項羽爭奪天下的鬥爭,而後,項羽在烏江自刎,劉邦徹底平定了天下,然而,在西漢剛剛建國時,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過得都十分不好,因為秦國的暴政,加上連年戰亂,社會的生產力已經十分低下。

而國庫十不存一,土地荒蕪,物價飛漲,皇帝、丞相出行,甚至連馬車都沒有,只得乘坐牛車,即便是貴為天子的劉邦,也只能吃一些粗糧,生活十分艱苦,鑑於此,西漢的統治者們決心要反思前朝的罪過以及弊端,將這些暴政廢除,使得百姓安居樂業

,從而,漢朝的統治者廢除了秦國的嚴刑峻法,從而順應了民意的發展。

使得法治觀念深入人心,並且順應民意,無為而治,休養生息,使得西漢的國力,處於快速的發展之中,幾十年過後,文景之治出現,漢代的獄政思想以及獄政制度也隨之確立。

一改“廣獄酷罰”為“寬緩刑獄”,漢朝獄政思想如何形成發展?

2、黃老思想風靡

漢朝初期統治者,順應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任琦社會自由發展展,那什麼是黃老呢?顧名思義,黃老自然就是老子了,同樣以無為而治為基礎的黃老思想倡導的便是清靜無為,輕徭薄賦,百姓安定,任憑自由發展,而不去過多的干涉,不得不說,這一思想十分適宜漢初時期那個百廢待興的社會,從而在漢朝的統治集團內,漢高祖漢惠帝,兩代皇帝都是以黃老思想為主要思想而奉行的。

一改“廣獄酷罰”為“寬緩刑獄”,漢朝獄政思想如何形成發展?

二·“寬緩刑獄”獄政思想形成發展及價值

漢朝初期到漢朝中期,一連七位明君的出現,使得漢朝內外,四海昇平,而“寬緩刑獄”的獄政思想,也就是依託著漢朝初期到中期,陸賈、賈誼以及董仲舒的治國立法思想而成立的,漢武帝時期,依靠著文景之治的盛世,成功擊潰了匈奴,攘外成功,接下來便是安內了,這個時候,國家共有三位大才,它們的思想也是獨樹一幟,令統治者所場賞識。

它們分別是陸賈的 “禮法結合” 的思想、 賈誼的 “先禮義後刑罰” 的思想, 與 董仲舒的 “德主刑輔” 的治國及立法思想,這三種思想都受到了漢武帝的喜愛及歡迎,漢武帝實在不知道選哪種,於是便完全採納,將這三種思想合二為一,形成了一種新的治國方案,也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中的一種-------“德主刑輔”。

相比於秦朝時期,治理國家是以律法為主,漢朝改變了這種主張與說法,將國家的管理改為以

德育、教化為主,以刑罰為輔,倡導儒家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使得獄政上的指導思想變為了儒家的教化思想,賦予了仁義的特點。

1、陸賈“無為而治、文武並用、禮法結合”

那麼,陸賈倡導的“無為而治、文武並用、禮法結合”是什麼意思呢?六甲結合了當初的情況,提出了夫道莫大於無為,行莫大於經盡,在國家的治理上,遵循著無為而治,順其其自然的原則,以民為本,不要去幹涉,也不去增加繁重的勞役以及賦稅,也不去過多幹涉民間的生活。

農民就讓它去種田,官員就讓它好好的管理好自己土地上的政事,不要去過多的要求其它,不能做出因為國家的工人稀少,就讓農民放下手中勞作的工具,而轉為去當工人的念頭,這就違背了無為的觀點,並且文武並重,絕對不偏向於文官或者是武官,兩種類型的官職是相同,遵守西周時期傳下的禮儀,也不能放棄秦朝時期所擁護的法治,故而形成

無為而治,文武並用,禮法結合的思想。

一改“廣獄酷罰”為“寬緩刑獄”,漢朝獄政思想如何形成發展?

2、賈誼“先禮儀後刑罰”

而陸賈之後便是賈誼,賈誼同陸賈的觀點相似,賈宜倡導禮法結合,先禮儀後刑法,在陸賈無為而治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同樣倡導著以教育為主,刑罰為輔

的思想,不以刑罰作為主要的統治,對於犯人倡導多元化管理,淨化其心靈的說法同樣,賈誼在 «過秦論» 中提出:“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二世“重之以無道,繁刑嚴誅,吏治深刻,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紀,百姓困窮,而主弗收恤,將人民百姓放在首要的位置,不得因為自己的私慾而置人民的利益於不顧,無論是人民又或是是犯人,都要以教化為主。

一改“廣獄酷罰”為“寬緩刑獄”,漢朝獄政思想如何形成發展?

3、獄政思想的內涵發生了根本轉變

秦朝信仰法家思想,而漢朝則信仰儒家思想,法家思想應用到了獄政思想上,就變成了嚴刑峻法,而儒家思想運用到了獄政思想上則成為了寬緩刑獄,這與天時、地利、人和都有關,秦朝自商鞅變法之後,加之春秋時期,禮樂崩壞,諸侯國之間的兼併,以及壯大,秦代周朝已經成了定局,故而孔子付出一生,也沒能恢復禮儀,而秦朝的強大,令其它國家望而生畏,故而,秦國的統一已經是無可逆轉。

那地利呢?地利,則是齊國佔據著川蜀地區,擁有天下糧倉的美譽,再加上遠交近攻的戰略,秦國滅了位置後,已經成為了最為強大的國家,佔據這天下大部分的地區、地形,此為地利,那人和呢?人和則是秦國任賢舉才,並且以統治者的身份信賴法家,在古代社會,往往一個人的決定就能就是歷史的決定。

而漢朝同樣,以天時地利人和有關,漢朝的天時,在於天下統一,地利在於承繼秦國之後,再次開闢出了西域的絲綢道路,奠定了當代中國的版圖,人和,則是在於統治者,對於秦朝,下場的反思,同樣,在人和方面,秦始皇全面繼承了法家嚴刑峻法的主張,並且與商鞅的,觀點全面結合,廣設監獄,以暴制暴。

漢朝建立後,以儒家思想為主,將德、智、禮的思想滲透到獄政的思想之中,將儒家與法家相結合,更好地治理了犯罪,從而使得外儒而內法,外仁義內苛刻,德與刑兼施,禮與法並用,自此“寬緩刑獄”的獄政思想徹底形成,它的內涵也悄無聲息的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一改“廣獄酷罰”為“寬緩刑獄”,漢朝獄政思想如何形成發展?

4、“寬緩刑獄” 獄政思想成為各封建王朝確立治獄思想的藍圖

就是憑藉著漢朝時期,寬緩刑獄的思想,為封建社會晚期的那五個王朝提供了一個獄政思想的藍圖,從而,對於監獄方面的建設混入了自己的想法、特色,加之多方考察,從而避免了對於犯人的暴政,危急統治,唐太宗時期,所提出的寬人治獄的獄政思想,影響更為廣泛,將法律與禮相結合,並且以仁政治國,寬恕於其它人,為人者,則人敬之,君王以身作則,去感化百姓,禮儀教育,從而使得官吏守法,盜賊減少,以仁治天下。

一改“廣獄酷罰”為“寬緩刑獄”,漢朝獄政思想如何形成發展?

三·漢朝寬緩刑獄的獄政思想形成的原因

漢朝時期,寬緩刑獄的獄政思想的形成與儒家的發展,以及確立不關係,憑藉著儒家思想的指導,兩漢的監獄制度趨於仁慈化,督促了官吏與君王注意冤案,還人清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政治精明,社會進步,而儒家也因此奠定了,百家之首的地位。

1、天人合一到天人感應

儒家思想的確立,是在漢武帝時期,由董仲舒提出,漢武帝聽從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君權神授的思想深入人心,抬高了君主的合法性以及地位,可同樣,這種封建思想也荼毒了人們的思想,禁錮了人們的思維,因為君權神授,從而天子作為神仙在人間的代理,那麼普通人則必須要聽從於天子的命令,即便是死,也不得違抗。

故而才會有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迷信思想,這是對人權極大的玷汙,而相反,若是反抗天子的命令,那麼則是與天作對,這就是師出無名,不得人心,從而,在王朝更替時,起兵造反的都會有一個極為恰當的想法,用於自身的合法性。

一改“廣獄酷罰”為“寬緩刑獄”,漢朝獄政思想如何形成發展?

2、三綱五常

哪何為忠孝仁義的說教呢?自然就是三綱五常了,那什麼是三綱,什麼又是五常呢?根據儒家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從而三綱便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自然就是仁、義、禮、智、信這五常了,在三綱五常最初提出之時,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追捧,以及信奉,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三綱五常都是封建社會衡量一個人道德好壞的標誌。

然而,身為現代人的我們都知道,三綱五常是對人性、人權的極大抹滅,可任何言論都有著時代性,在封建社會的漢朝,以及接下來的王朝,三綱五常,就像如今的法律,不容人玷汙,同樣,對於這些信奉之乎者也的儒生而言,三綱五常更是諸如孔子口中的禮儀,是維護社會安定的源泉。

一改“廣獄酷罰”為“寬緩刑獄”,漢朝獄政思想如何形成發展?

3、德主刑輔

接下來便是董仲舒所主張的德主刑輔論了,漢朝的統治者,反思了秦朝滅亡的原因,認為是法律太過於嚴苛,求人們而言,最重要的是教化,以及禮儀,對於帝王而言,自己的統治最為重要,同樣法律無情,人卻是有情的,無情的法律去掌管有情的人,那麼無疑是自取滅亡,從而,董仲舒在繼承前人德主刑輔的思想基礎上,以陰陽學說與之相融合,至此,君權神授,便與德主刑輔有了相關聯的聯繫,此後,儒家的仁義,也代替了法家的刑罰,成為了世間衡量善惡的標準。

一改“廣獄酷罰”為“寬緩刑獄”,漢朝獄政思想如何形成發展?

4、相適應的監獄法規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以儒家思想確立為獄政的指導思想,也並不能說沒有一點法律,法律是國家必不可少的東西。

一改“廣獄酷罰”為“寬緩刑獄”,漢朝獄政思想如何形成發展?

那麼確定了寬緩刑獄的思想的漢朝統治者,則要重新制定相適應的法律來約束犯人以及百姓,這也就是外儒內法,以教為主,以刑為輔的漢代獄政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