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冠疫情想到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大眾的影響》

由新冠疫情想到的突發公共事件對大眾的影響》

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性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例如"911"恐怖襲擊事件、SARS疫情、"5.12"汶川大地震、"毒奶粉"事件以及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發事件不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人員傷亡,而且給人們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和精神傷害。

突發公共事件對於現實生活的影響涉及許多方面: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政治、經濟環境變化。由於信息的不對稱,許多傳言往往伴隨著一定的負面影響,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會帶來一定刺激或衝擊,並逐步形成一種社會心理環境。

一方面,從人們的信息需求的角度來看,情況模糊或人們正常的信息渠道受阻,使得人們的信息總需求難以得到滿足,這種信息的缺少使個人的心理承受力和社會心理承受力都受到嚴重的削弱,由於心理的焦慮、緊張、狂躁、不安,又無法得到權威信息,心理壓力得不到緩解,情緒得不到釋放。另一方面,群體的從眾心理,即社會心理趨同性,在社會心理環境上,通過傳言的蔓延,容易造成社會恐慌。就如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起始時,大眾不清楚情況,傳言導致了恐慌,人們焦慮不安的情緒弱化了其對刺激的耐受力。通過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努力,公眾傳媒公佈準確、透明的信息,普通大眾就有能力在專業的指導下從容地應對疫情了。

新冠肺炎不但給感染者的身體帶來傷害,而且由於其高傳染性,也給普通大眾的心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對心理的傷害影響面更大,持續的時間更長。一些人除了感到恐慌以外,還會產生嚴重的心理應激,出現自覺身體不適,如心血管、胃腸道、呼吸和其他系統的主訴不適,伴有情緒低落、與人疏遠、待人敵對及莫名恐懼,以至於出現反覆檢查身體、或不敢去醫院看病的情況。直到目前人們普遍都還在關心新冠病毒的傳播渠道、危害性、預防措施、研究進展情況,及是否有後遺症等問題。

在危機中,大眾的心理十分脆弱,需要強大的社會支持。政府在處理危機時間的過程中,處於社會支持系統的核心地位,我們看到了政府採取的措施起到了控制疫情的決定性作用。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只有正視危機,政府及時讓大眾瞭解事件本身的性質、可控制狀況和防禦措施,才能降低危害的程度。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遭遇或大或小的公共事件,地震、火災、洪水,當年的非典,現在的新冠……。突發災難面前會有各種不同的情緒反映:激動,憤怒,傷心,捲入。任何人無法逃避這樣的狀態。心理有防禦機制作用,個體面臨挫折或衝突的緊張情境時,心理內部具有自覺或不自覺的脫離煩惱,減輕內心不安,恢復心理平衡的一種傾向。但是有一些防禦機制會帶來消極的結果,比如:壓抑,否定,退行,由於長時間沒能走出這樣的情緒而形成逃避、分裂、投射、幻想等。如果能很好的轉化負面情緒,我們就會更加正向、豁達、寬容。

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個體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素質和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通過及時從正規渠道和媒體瞭解事件進展,增加對突發事件的瞭解,才能增強心理應對能力,起到有效預防和積極應對的作用。

突發事件造成的強烈的精神應激不僅會導致個體出現短時的心理障礙,如急性應激障礙,還可能會導致長期的心理創傷,如創傷後應激障礙。也會對全社會造成潛在的心理損傷,使普通大眾內心蒙上陰影,同時還會導致公眾行為的變化。研究表明,SARS流行期間,一些人感到焦慮不安、恐懼、無助,甚至惶惶不可終日,閉門不出、過量使用消毒劑,每天反覆洗手等。雖然總的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突發事件造成的心理傷害能逐漸減退,但有些症狀即使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都不能完全消除。

作為國家精神文明與社會發展重要標誌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干預體系建設,為國民大眾精神健康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政府在突發公共衛生危機時,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要求,迅速制定應急方案,向公眾傳達重要的信息,滿足了民眾的知情權,減小了不必要的社會恐慌,穩定了民心穩定了社會。

各級政府組織通過對人員的監測與信息管理、通過建立社會心理預警系統、通過加強對公眾的健康教育、通過專業性心理干預通過社區網絡化管理機制等一系列措施,有效保障了人民的健康,減小了心理危害程度,降低了特殊人員的無助、恐慌和緊張情緒。通過用心理科學理論和健康教育等方法,幫助大家掌握心理保健知識,樹立心理健康觀念,自覺採納有益於心理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減輕或消除影響心理健康的危險因素,增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由新冠疫情想到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大眾的影響》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


《由新冠疫情想到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大眾的影響》

公共衛生健康


《由新冠疫情想到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大眾的影響》

關愛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