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發作該如何到醫院檢查治療?

  因為癲癇沒得到有效控制,它的每一次發作都會引起新的病灶,影響大腦發育,造成語言、智力等功能的缺陷。雖然說,檢查癲癇的診斷必須要由專科醫師綜合臨床資料,結合腦電圖和其他輔助檢查(頭顱CT和/或MRI)後才能做出。但這並不是說,症狀對確診不重要,比如患者發作時的具體表現就對診斷癲癇至關重要。

癲癇病發作該如何到醫院檢查治療?

  在患者就診時,最好有當時發作的目擊者陪同。或者,更好的是家屬在患者發作時拍下視頻,這樣避免了描述可能出現的遺漏或錯誤,更有助於醫生判斷是否確實是患有癲癇。

  由於癲癇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細緻的過程,在不同的患者身上治療方案可以演繹得千變萬化,每一個細節的疏漏都可能導致癲癇的復發和加重。因此,治療癲癇,除了醫生要有深厚的專業水平以外,還需要患者及其家屬時刻留意病情的變化。對於已經確診為癲癇的患者來說,為了儘早擺脫疾病的困擾,本人或家屬應該養成記錄病情發生變化的“日誌”,並在複診時報告主管醫生,由醫生來對治療方案作必要的調整。

  對癲癇而言並沒有“治癒”這個說法,只能用癲癇發作的緩解率來判斷愈後。因而,對於病情變化的觀察更顯得尤為重要。在不懈的抗癲癇治療之後,依照恢復程度可能會產生四種結果。

  第一種為停藥後緩解,患者在經過合理的藥物治療後,停藥通常5年乃至10年不會發作;

  第二種為藥物控制下的緩解,患者在吃藥一兩年間多不發作,但是如果想要過渡到不吃藥也不發作的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治療;

  第三種為藥物控制下的發作減輕;

  第四種為藥物狀態下仍頻繁發作,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通過手術、迷走神經刺激術等進行治療。手術最好選擇在功能型神經外科進行,以保證手術儘可能切除癇灶而又完整地保留腦功能。

  大部分癲癇病人的治療週期長、過程繁雜、常不能短時間內完全控制發作,因此容易導致患者治療不規範,甚至造成醫源性藥物難治性癲癇。在這部分病人中,醫生藥物選擇不當、劑量不足,或頻繁更換藥物、過早減藥、停藥以及與患者的溝通與指導不足是主要因素;而在患者方面主要是依從性差,即不能很好配合醫生的治療,不按醫囑服藥,這樣往往使得治療過程事倍功半、欲速而不達。從後者來講,尋求患者的依從與配合是治療過程中的關鍵一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