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場主動管理和被動管理型基金,應該選哪個

大家好,我是小許!

據美國市場數據顯示長期跑贏指數的基金佔比不超過三成,一些知名的投資大師更是直指有效市場下的主動管理悖論,以及主動管理的弊端——高額管理費,如此看來美國是比較推崇被動管理的。我們本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嚴謹態度,想來探討一下,在我國大A股市場環境下該選擇主動管理還是被動管理基金。

在A股市場主動管理和被動管理型基金,應該選哪個

主動型基金尋求取得超越市場的業績表現;而被動型基金(通常被稱為指數型基金)一般選取特定的指數作為投資的對象,不主動尋求超越市場的表現,而是試圖複製指數的表現。

(一)有效市場的假說

有效市場假說是由尤金·法瑪於1970年深化並提出的。有效市場假說的前提假設是:參與市場的投資者有足夠的理性,並且能夠迅速對所有市場信息作出合理反應。該理論將市場分為強勢有效、半強勢有效和弱勢有效三種。

1.強式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價格已充分地反映了所有市場信息,包括已公開的和未公開的信息。在強式有效市場中,沒有任何方法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利潤,即使你有內幕消息。

2.半強勢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開的市場信息。在半強勢有效市場中,內幕消息可以獲得超額利潤。

3.在弱式有效市場中,市場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過去歷史的證券價格信息。基本分析可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利潤。

表:市場有效性與投資分析的關係

在A股市場主動管理和被動管理型基金,應該選哪個

關於有效市場假說理論存在的侷限性這裡我們不談,僅從中美兩國的市場發展情況,以及可追溯的歷史數據作為考證,將美國主張被動管理的理由總結如下:

1. 美國股市是半強勢—強勢的有效市場,大多數時間內股票價格能及時反映價值,尋找價格被低估的價值投資機會較少,因此長期戰勝市場平均收益的難度較大。

2. 美國投資者較成熟且結構穩定,機構投資者佔較大比重,市場定價較為合理,套利機會和空間較小。

3.標普500近十年(2007-2016)年化收益6.87%,美國指數型基金管理費0.2%-0.5%,主動型基金管理費2% 對收益的侵蝕過大。

所以美國的專家學者很容易得出“被動管理更好”的結論。在美國市場中一切已公開信息已被充分反映,因此基金管理者是無法通過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獲取超額收益。既然無法通過主動投資獲得超額收益,那我為啥還要花高昂的管理費去買主動型基金呢?這就是所謂的主動管理悖論。

(二)弱有效市場下的A股存在超額收益

根據有效市場假說理論,很明顯我國市場對應的是弱勢有效市場,市場信息的透明度和及時性都有待提高。而且中國與美國不同,市場構成主要以散戶為主,相比較專業機構來說可能沒有那麼理性,對信息的理解程度和反應速度都有所差距,這也就給了專業的基金管理者獲取超額收益的機會。

我們來看近五年的數據,上證綜指在2012.4——2017.4期間是從2043點上漲到了3154點,年化收益為9.07%。而同期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為12.07%,超額收益為3%。如果按不同風格和規模拆分,收益率前三的分別為:小盤基金的年化收益為20.86%,成長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為17.69%,中盤基金的 年化收益為17.31%,超額收益可以達到7到11個點。即使扣掉1.5個點的管理費,主動型管理基金的超額收益也是非常明顯的。

表:(2012.4——2017.4)各類基金收益情況

在A股市場主動管理和被動管理型基金,應該選哪個

本文中的平均收益均為算術平均,一方面數據的樣本量足夠大,且剔除了異常值的情況;另一方面一些股票基金規模過大,如果採取加權平均會對結果產生過大影響,不利於對總體的判斷。因此主動管理型的基金有較大的優勢,從中長期來是能夠獲取顯著的超額收益的。

另外有投資者可能會比較關心A股獲取超額收益能否持續?可以說,任何市場從新興市場走向成熟市場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美國市場已經有超過200年的歷史。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市場進化的過程會極大的縮短。不過從A股過往的進化速度來看,這種超額收益至少在5年-10年內都還是可以做到的。只不過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超額收益獲取的難度可能會越來越大,超額收益的幅度可能會越來越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