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少帥的一生?

石橋詩話


沒他爹一半的能力,這句評價夠嗎?當時九一八丟光了所有,瀋陽兵工廠也叫東三省兵工廠,地址在大東邊門外東塔以西,(東塔以東為飛機場),1921年建成,1924年進行擴建。工人最多時達2.5萬人。廠內聘有日、德、奧、俄、瑞典等國的技師,能夠生產各種炸藥、各種口徑步槍、輕重機槍、各種口徑大炮、地雷,以及各種槍彈、炮彈等。該廠是奉軍軍火的主要生產基地。

19日上午10時,日軍在槍殺守廠衛兵10餘名後,強行佔領兵工廠,然後由他們荷槍實彈的士兵把守大門,並立上“日本軍佔領”、“除日軍外,出入者格殺勿論”的守標。 在九一八事變前夕,東塔飛機場裡有先後從意、法、德、英、美、日等同購進的各種類型的轟炸機、戰鬥機、偵察機、教練機、民航機等262架,這都是東北空軍1921年始建後,張學良先後任航空處長和航空軍司令時逐漸買進來的,使東北空軍有了一定的規模和戰鬥力。

可惜在九一八事變時,機場接到上級的電話命令:“今天不準飛機起飛,以免出事”。空軍參謀長陳海華沒了主張,束手無策。就這樣在“不準抵抗”的命令限制下,武器裝備齊全的262架飛機,在19日上午10時20分被攻佔機場的曰軍掠為己有,並在掠奪的飛機上塗上“日徽”標誌,在東北航空軍司令部牌子上貼上了“日軍佔領”字樣。東北軍苦苦10年慘淡經營起來的東北空軍毀於一旦。


日軍在瀋陽獨立守備隊向北大營進攻的同時.關東軍第二師第三旅第二十九團向奉天城攻擊。9月19日凌晨,關東軍司令本莊繁下令:遼陽的第二師主力增援對奉天的進攻;獨立守備隊第三營進攻營口、第四營進攻鳳凰城、安東(今丹東);第二師第三旅主力、騎兵第二團、獨立守備第一營分別進攻長春寬城區、二道溝、南嶺等地。至9月19日1()時,日軍先後攻佔奉天、四平、營口、鳳凰城、安東等南滿鐵路、安奉鐵路沿線18座城鎮。 在當時東北邊防軍的“不抵抗”政策下,日軍如入無人之境,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掠地千里。 這就是九一八,中國人心上永遠的痛。


李三萬的三萬裡


風流浪子,亂世梟雄。


(張學良)

《少帥》是張愛玲在美國時想為張學良寫的一部自傳,想解決她當時困頓的生活,然而,只留下了一部分手稿,張愛玲就去世了。


(宋美齡)

我們提到張學良,就不得不說宋美齡。他們兩個半輩子糾纏在一起,互相的命運也因為對方而有了很大的改變。

張學良遇到宋美齡比蔣介石還早。當時的兩人郎才女貌,天作之合,都受過西方的良好的教育。張學良丰神俊朗,談吐不凡,對高爾夫和游泳極為擅長,而宋美齡名媛淑女,氣質超群。兩個同樣優秀的人不免互相吸引,互生愛慕。但是,他們卻沒有在一起,因為宋美齡信奉基督教,主張一夫一妻,而當時的張學良已經有了妻子于鳳至,還有小妾,互不妥協。

而在此時,蔣介石也在孫中山的家中,看到了宋美齡,而一見鍾情。背靠大樹好乘涼,蔣介石當時的職位不高,還是普通人一個,他立刻對宋美齡展開攻勢,並且蔣介石為宋美齡做到了一夫一妻。而與張學良不了了之後,宋美齡嫁給了蔣介石。

(宋美齡和蔣介石)


後來,張學良和于鳳至拜訪蔣介石和宋美齡,宋美齡還和于鳳至結成異性姐妹。翌日,蔣介石也和張學良換了蘭譜,結了異性兄弟。這時候,他們的關係還極為密切,這和宋美齡在他們之間斡旋不無關係。😳

再後來,西安事變中,張學良扣押蔣介石,逼迫他聯合抗日,當時,周恩來代表共產黨也在。


(民國四大美男的周恩來,還有張學良,梅蘭芳,汪精衛)

這其中的黨權陰謀,我一介小女子也無法分析呀。但是,當時張學良扣押蔣介石後,沒有限制他和宋美齡聯繫,而之後蔣介石簽署共同抗日的協議後,張學良為顧全蔣介石顏面,要親自互送蔣介石回南京,蔣對張說:“我不能保證你在南京的生命安全。”可見,蔣介石對張學良是要殺之後快的。但,宋美齡堅持:“回到南京,一定要送漢卿(張學良)回西安。”

從歷史中我們看到,張學良沒有回去西安,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拘禁生活。但最終沒有被殺。

張學良後來說過,“夫人是我的保護神”“宋美齡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可見,宋美齡在張學良心中的地位。

以上。


未半兮


奉系軍閥第二代領袖張學良是一位以民族大義和國家利益為重的偉大愛國將領,只是因為軍閥思想的侷限性,對日本入侵中國的形勢產生嚴重的誤判,最終釀成東北三省淪亡的惡果。

張學良早年參加直奉戰爭,曾一舉突破山海關直搗北京,為奉系軍閥奪取中央政權立下汗馬功勞。

1928年皇姑屯事件後,張學良接任奉系軍閥總司令。此時面對日本侵略東三省的步伐日益加快,張學良從民族大義和國家利益出發,就職不到一週就採取果斷行動,宣佈東三省服從南京國民政府的領導,正式結束了北洋軍閥統治中國的歷史。

東北易幟後的張學良依然以半獨立的狀態坐擁東三省,靜觀全國局勢的變化。1930年,北方軍閥馮玉祥、閻錫山聯合南方的李宗仁共同反對南京國民政府,挑起了中原大戰。就在雙方打得難解難分之際,張學良率大軍入關,支持南京國民政府,戰爭的天平一下子向南京國民政府傾斜,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相繼戰敗並下野。最後參戰的張學良隨即控制了華北大部分地區。

然而由於東北軍精銳部隊大部分開進了華北,根據地東北瞬間空虛,而那個一直覬覦東三省領土的日本關東軍突然伸出了魔爪。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策劃並發動了旨在奪取東北軍總部所在地——瀋陽的軍事行動。張學良實際上對此並非沒有察覺,但是對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和決心沒有深刻認識,同時也認為東北軍實力不足以抵抗日軍武裝侵略,也得不到南京國民政府切實有力的支援,於是依然沿用過去軍閥時期藉助列強調停解決領土爭端來保存實力的辦法。因此在事發當天,居住在北平的張學良電令東北各軍對日軍的挑釁不得抵抗。東北第一大城市瀋陽在一夜之間陷落敵手,同時東北軍在瀋陽囤積的大批軍用物資也被日軍繳獲。而此時的南京國民政府也在第一時間默認了張學良這一做法,以待所謂的“國際公理”來裁決。在這一錯誤方針指導下,留守東三省的東北軍各部全部向錦州集中,錦州以北大好河山全部淪於日本關東軍之手。12月底,張學良又不顧南京國民政府的命令放棄錦州,全軍撤進山海關。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和南京國民政府的錯誤行徑遭到舉國上下一致聲討。

在舉國輿論壓力下再加上日本關東軍繼續向華北滲透,南京國民政府和張學良被迫在熱河排兵佈陣,迎戰南侵的日軍。結果由於東北軍內部不團結,以至戰事一敗塗地,熱河也被日軍佔領。

隨後張學良一度被解職出洋數月,回國後率東北軍移防陝西,參加剿共作戰。此時隨著全國抗戰熱潮的興起和日本侵略的進一步加深,張學良開始轉變思想,意識到只有武力抵抗日本侵略才是唯一出路。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張學良徹底背離南京國民政府制定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與共產黨合作,共謀抗日大計。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聯合西北第17路軍總司令楊虎城從民族大義和國家利益出發,共同向來西安督戰剿共的蔣介石發動兵諫,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然後在中國共產黨幫助下以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結束了長達10年的國共內戰,並最終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然而,西安事變也標誌著張學良政治生涯的終結,年僅36歲的張學良從此步入了長達50餘年的軟禁生涯。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縱觀少帥張學良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三十年看東北風流倜儻張少帥,五十年識臺灣風花雪月真漢卿”。

張學良是一位愛國將領,其一生有兩次重大事件對他的影響很大,一個是九一八,一個是西安事變,雖然在九一八事變中被揹負了不抵抗將軍的罵名,但是後來為了扭轉局勢,為了全面抗日,毅然決然的與楊虎城將軍發動了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最終落得個被蔣介石終身監禁的結果。



張學良這個將門虎子,曾經被視為紈絝子弟,一個令天下女人為之心動民國四大美男子,一生充滿了神奇色彩。

少帥的一生早年因為年輕酷愛女色被稱為花花公子,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因為一槍一炮沒放,被視為不抵抗將軍,臭名昭著。後來由於西安事變兵諫結束了他輝煌的政治生涯,從此淪為階下囚。


關於少帥張學良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在這裡就不多多解讀了,下面就奉上一些張學良從小到大終老一生的照片,就讓這些美好瞬間留下的影像來回味一下少帥浪漫傳奇的一生。

一,童年的張學良照片

少年張學良照片

青年張學良照片

張學良戎裝照





西安事變時的張學良與楊虎城


張學良囚禁時的照片

張學良晚年照片


感謝閱讀,我是任馳贏天下,關注我看更多精彩歷史故事。


任馳贏天下


少帥為人處事遠沒有老帥那麼圓滑,當時東北在日本和沙俄的夾縫中生存,老帥能做到忽悠日本人不招惹沙俄不容易。下邊說一下少帥個人的幾個事件,觀點為個人觀點。 1、交好郭松齡,郭松齡作為張學良的老師和摯友對少帥的影響很大,郭松齡帶兵與士兵同甘苦,訓練出了一支很能打硬仗的隊伍,參加過幾次軍閥內戰都有發揮,這支部隊後來裝備最好,營團長都基本是東北陸軍講武堂的學員也即郭松齡的學生,少帥名義上是這支新軍的總指揮,卻將平時新軍的所有事情交給郭打理,對郭的人事任免從來不插手,一次在郭松齡出兵天津與其他軍閥作戰的機會宣佈反奉,提出停止內戰,讓老帥下野,這支有10萬人的部隊在郭的帶領下攻下錦州直取奉天,最後因為部隊內部倒戈失敗,大家想想有造反前科的部隊最後的下場,旅團長不是被殺也就是不錄用,這支新軍基本可以說經過這次內戰沒有了。期間老帥為了不丟奉天口頭答應了日本人一些條約,最後事情平息了都沒兌現。 2、殺了楊宇霆、而且是在議會大廳當場宣佈罪狀直接槍殺,這在近代史少有血腥,楊雖然在老帥死後對少帥不如以前客氣,但在斡旋和日本的關係上有不少計謀,少帥覺得他暗培勢力會影響到自己的地位,在沒有確鑿證據下就將其殺害。 3、東北易幟,宣佈聽從老蔣的指揮,成了將中原大戰勝利籌碼,維護了國家統一。 4、丟失東北,退入關內,因將的不抵抗政策,也有少帥自己想保存東北軍實力,基本沒有抵抗,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相繼淪陷,除了部分義勇軍和沒來得及撤入關內的東北軍繼續戰鬥,不難想象東北到1945年解放這個期間有多少資源被餐食、多少老百姓被奴役、多少勞工死在鐵路邊上。 5、西北剿共,將的政策攘外必先安內,少帥在和共產黨的紅軍的作戰中屢戰屢敗,沒幾天丟了3個師,使得其心態發生變化,再者底下的官兵也覺得為啥不去收復東北,軍心渙散,期間呂正操將軍帥部起義,此時共產黨也發現少帥心態的變化做了大量思想工作。 6、西安事變(1937、12、12),軟禁了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共御外辱,少帥和平釋放將於南京後被軟禁長達半個世紀,結束政治生涯,我個人覺得西安事變最大的收益者是共產黨,贏得了喘息的時間,正面戰場國軍損失慘重到國共內戰前夕共軍已基本有敢和國軍叫板的實力了,軍隊人數相差不是太懸殊了。 少帥的私生活咱沒資格說,我覺的以上那些事件,我覺得他不會用人,對郭松齡要造反沒能力扼殺於萌芽,楊宇霆又不加以利用遠不及老帥,辦事衝動但是愛國,愛國這方面應該受郭松齡的影響。


奚prince程


短促、暢快可以說是對少帥張學良一生真實的寫照,在張學良晚年,他曾說自己的生命到36歲就結束了,而張學良本人則是活了100歲,到2001年離世,他剩下的64年光陰去哪了?(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張學良說自己的人生到36歲就結束了,倒也不錯,因為從1936年開始,張學良度過了54年的拘謹生涯,這與他人生前36年的肆意妄為,豐富閱歷形成的對比。

如果說張學良前36年的生活像萬花筒,那麼後64年的生活則是黑白照片,還是老舊昏黃的那種,滄桑而又平淡!

從1936年往前推,1930年,張學良率20萬東北軍再次入關,參加中原大戰,勝利後得到平津地區,這些都是張作霖打下的天地,後開北伐戰爭開始,張作霖被迫放棄平津地區。

如今張學良重新收回,可以說是對他父親事業的有效延續,藉著中原大戰的東風,張學良在民國的地位迅速竄生,升任海陸空軍副司令。


這一地位雖然與他父親當年雖小有差距,但卻不遠,因此1930年到1936年的張學良也是人生最得意的幾年,因為它不僅可以在東北得瑟,還得瑟到了全國。

當然這種權勢和榮耀在1931年受到嚴重的挑戰,1932年華北事變,張學良辭去本兼各職,出國考察,規避由於自己不抵抗產生政治風波。

從這些事情上裡面其實也可以看出張學良人生中的一些隱患,那就是被時局左右沉浮,而他的父親,是很少受這種脅迫的。

在往前1928年東北易幟,與1936年的西安事變,這些都是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大事。


發生在一個人身上並主導,一下子就可以被上升到歷史的高度,對一個人來說,能承其重,已經很難得,也不能再要求張學良更多。

36年就可以青史留名,比很多人浪活百歲都要有價值,夫復何求!


歷史三日談


張學良是中國近古代史上極具爭議的人物。以前普遍(教科書)以為張學良是愛國將領、民族英雄,近年來網上又把他批的一無是處。罵一個歷史人物很容易,恰如其分的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卻非易事。

假定張學良只是一個普通的富二代或不是處於那個民族危機絕後的年代,張學良估量是個愛國憤青,但偏偏他趕上了那個年代和地點,喜劇不可防止。

先說張學良的一大功績:西南易幟。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全世界,宣佈恪守三民主義,聽從國民政府,在西南將原五色旗改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光天化日旗,宣佈支持國民政府的政治舉動,這就是西南易幟。

西南易幟維護了國度分歧,也是張學良的一大功勞,這是無須置疑的。

西南易幟之後半年,1929年7月,張學良以武力發出蘇聯掌握的中東路的局部管理權,將蘇聯職員遣送回國,中東路事情迸發。蘇軍與西南軍發作武裝牴觸後,國民政府對蘇宣戰。11月,蘇軍先後攻佔扎賚諾爾、滿洲里、海拉爾。

這場牴觸達5個月之久,單方發起兵力抵達20萬,蘇軍傷亡800多人,西南軍傷亡2000人,被俘7000人,中方慘敗。

張學良發出中東路管理權雖然目的是好的,但在蘇聯做出退讓的狀況下,依然間接動用武力,顯然太莽撞。此事由張學良率先挑起,後來擋不住蘇軍的防禦,又不顧國民政府的支持,雙方面與蘇聯議和,招致中國權益受損。

中東路事情構成黑瞎子被蘇軍佔領,直到2005年才被髮出一半。另外,中東路事情也讓日自己看到了西南軍的外強中乾,使日本佔領西南的野心收縮,為“九一八”事故的迸發埋下隱患。

中東路事情是張學良的一大過失。

1931年“九一八”事故迸發,日本佔領整個西南,西南的喪失是中國近代最為嚴重的一次領土損失。

故弄玄虛,從中東路事情中西南軍的表現來看,即便是張作霖在世,西南一局部地域依然會被日自己佔領,但是相對不會一夜之間喪失整個西南,甚至可以經過各種手腕保全西南絕大局部地域。

“九一八”事故中西南軍不抵抗政策,張學良相對要負次要責任。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故迸發。張學良在這件事中的表現終究是愛國行為還是愚笨之舉,眾說紛紜。

西安事故戰爭處置後,張學良被幽禁,其政治生命宣告終了。


蠔尾


評價一個人物,需要從不同角度,從不同政權的角度來分析

共產黨:之所以中國共產黨高度評價張學良,一生的功績,在於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促使蔣介石抗日,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共產黨當時正遭受國民黨的圍剿,雖未成功,但已經窮途末路,恰巧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使蔣介石不得不轉移兵力,抵抗日本軍隊,你中國共產黨緩衝的機會,並且在抗日時期積極發展自我政權和實力,也就促成了中國共產黨建國這一歷史偉績,所以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教科書上,高度評價張學良一生的偉績,因為沒有張學良可能就沒有新中國。

國民黨:這張學良為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兒子,行事作風不像其父親,主動向國民政府易幟你流血的情況下使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民族的統一,然而發動西安事變,促使蔣介石不得不抗日,從而給中共發展留下了機會,國民黨乃至臺灣對張學良的評價始終不高,沒人理,如果張學良不發東西安事變,還有可能紅軍現在早已消滅,那麼現在的政權也就不是國民黨了

客觀:張學良主動向國民政府易幟,使東北在不流血的情況下,實現了統一,這是對民族統一有利的事情,這就是功勞

在日軍侵入東北之時,張學良率領的20多萬東北軍拒絕抵抗,,當時擁有的一百多架戰鬥機,原封不動地接受日軍的檢閱,拱手東北讓給日本,而日本的關東軍才不到2萬,有人質疑,說張學良不抵抗是蔣介石命令的,上,在張學良政權歸順國民政府時期,國民政府給張學良的只是表面的名號,並沒有實際的管轄權力,張學良擁有獨自的外交主權,可以獨自的命令,和行使一定的外交,奪取中東鐵路的以前知識,中央政府命令張學良奪取中東鐵路,但在最後,中央卻沒有撥一兵一卒,然後就在滅亡之時,,又獨自與蘇聯談判,這也就是用了獨自外交,該外交與中華民國無關,在日軍侵入東北之時,張學良均有抵抗的機會,他個人放棄了抵抗,促使了日軍今後的猖狂,這就是罪

學歷史都知道,歷史具有雙面性的,成王敗寇,是中國歷史的特點,一個人物也一樣,歷史上對他褒貶不一,客觀的角度來判斷一個人,我們才能得到更完美的答案。


於灝10


起初瞭解張學良,是在歷史書上,張學良,楊虎城西安事變,促進國共合作,當仁不讓的民族英雄

而後,聽曉松奇談,翻看近現代史,對此人的荒唐行徑真的憤恨。民國第一敗家子,真的是虎父犬子。有時間可以看看曉松奇談的講述西安事變的那幾期。

後來,就仔細想想,張學良當年不抵抗放棄東北三省,他爹掙得那些個家底也幾乎全部都留在了東北。後來全國最精銳的東北軍變成了窩囊廢,在全國各路正規軍面前都抬不起頭了,都混到跟楊虎城一個階級了。雙王四個二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但是,這些都是結果,當然,這也是蓋棺定論。

用張學良自己的話說,他的人生也就是從21歲到36歲。21歲之前,他是花花公子,36以後,他被蔣介石囚禁大半輩子,知道蔣介石死了才把他放出來。

當年的事,誰也說不清楚,為什麼張學良不抵抗,就連汪精衛開著飛機去求他,也不抵抗。要說張學良沒有心懷國家,也不太可能。中間具體發生了什麼事,身為屁民,我們不得而知。


木劍溫不勝


張學良的一生,十分具有傳奇色彩,由於其執著而又自信的叛逆性格,導致在張作霖生前兩人關係並不和睦。但是,張作霖扮演的角色就是在張學良不知道自己姓啥的時候,及時打醒他。

無論是郭松齡事件,還是對於女人問題上,都可以看出當時的張學良並沒有太成熟,張作霖死後,張學良真的對日本人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就這樣一切隱瞞,不了了之。張學良缺乏對大事的正確決策和判斷力,而他又十分固執,別人給的建議都被他當成是不相信他。



楊常事變足矣看出張學良的幼稚,對於東北當時你兩名要員,居然採用摔杯為號這樣只有在小說裡才會出現的橋段來解決,從此,也讓他真正的陷入孤立無援狀態,而他卻認為,自己終於可以大幹一場了。


張學良的一生,從36歲被軟禁可以說就草草收場了,戰士戰死沙場是一種榮耀,但是被軟禁的民族英雄是少之又少。張學良從離開東北,一直到死都沒回去給張作霖掃過一次墓。他的一生,既是悲劇,又順理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