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啦,啥都别说,咱们回家过年吧,有家才有年啊

我出生在河南荥阳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村落:吉寨。 用我老家话念叫“jiazhuo”,”家着”。就是家永远在的意思。我曾问爷爷,这“吉寨”两字怎么念也不像念这个音的啊。爷爷说:旧社会兵荒马乱的。 当年咱们村好多年轻些的人为了活命,外出谋生。可等过年回来,有些人的家已经不在了。一打仗,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啊。 村里管事的就定了一个规矩,只要回来无家可归的,大家一定要请他们一起过年, 年后不愿再出去的,村里帮助他们重新盖房建设家园。 时间久了,外乡也陆续有人投奔我们这来,所有咱们村里姓氏特别多,很杂。这个村名吉寨是大家带着各自的方言念着念着就把这地名念成“家着”了。意思就是人不管去哪了,家都永远在, 有家才有年嘛,图个吉利。

春节啦,啥都别说,咱们回家过年吧,有家才有年啊

我们这个村背靠万山,三面环水,是个易守难攻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1635年,李自成起义,各路起义军会师于河南荥阳,共13家,72营,在一起共商对敌之策。吉寨就是当年李自成荥阳大会师是安营扎寨的一个地方,后来革命战争时期皮司令也曾在这里驻军,流传很多皮司令英勇打鬼子的故事。我们村里老人代代口口相传,是我们老家人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春节啦,啥都别说,咱们回家过年吧,有家才有年啊

我老家有很多习俗,家里长子长孙出生时一定要出生在家里。我是我家长孙,奶奶找来接生婆为妈妈接生,我顺利的出生在我家老宅里。 虽然是个女孩子,但对于爷爷奶奶来说就是有了下一辈,是家里的希望。我出生在傍晚,大家刚吃过晚饭,奶奶总说我一生出来,哭声特别响亮,连村里耳背的大爷爷都听到了,跑过来道喜。虽然觉得奶奶说的有些夸张,但是我能感觉到她老人家的喜悦和满足。

每年过春节,最开心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小年已过,就开始准备年货啦。腊月二十三小年, 各家各户开始做油锅、炸丸子、小酥肉、油豆腐,蒸各种造型的馒头、花枣馍、油卷等。什么属相年就做什么造型的馒头,今年是鼠年,老人们就会作各种小老鼠造型的馒头。


春节啦,啥都别说,咱们回家过年吧,有家才有年啊

七八十年代时村里都是集体杀猪,年轻小伙子在老人们的指导下学习杀猪技术;妈妈们忙着赶集为家人置办新衣服,做新鞋子。让我最开心的是妈妈每年都会用毛线为我和妹妹编织一个新的毛线帽。不过,这些做好的衣服鞋子和帽子一定要等到大年初一早上才能穿。成了我们小时候天天盼过年的一个美好期待。

腊月二十八贴对联,每年这天一大早村里几个书法写得好的老人会带着村里上初中的学生,在村会议堂为每家每户写对子。村支书会告知大家写对联的一些注意事项。譬如有结婚新人的要祝他们早生贵子 、多子多福;有正在上学孩子的要祝他们金榜题名,外出做生意的要祝他们财源滚滚,一路顺风。近三年家里有亲人去世的,要用黄纸写;孤寡老人无儿无女的要祝他们健康长寿,不要写子孙满堂,免得看着心里难受。

春节啦,啥都别说,咱们回家过年吧,有家才有年啊

年三十晚上要一家人在一起“熬百岁”。就是晚饭简单吃些东西,等凌晨已到,妈妈们开始煮饺子,叫醒已经熟睡的孩子起来吃饺子,让每个孩子都从柏树枝的火上跨过去,说是可以驱鬼避邪,长命百岁。然后一家人围着火堆烤火取暖、拉家常。

春节啦,啥都别说,咱们回家过年吧,有家才有年啊

年初一起床最早的是孩子们, 各家各户的兄弟姐妹们穿上新衣服去给村里所有的邻里乡亲们拜年。长辈们都会给大家发糖、花生、核桃表示祝福。平时有闹别扭的孩子们在这一天看到对方来拜年,也就握手言和,喜笑颜开,又做回好伙伴了。

很幸运的是,原本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正好路过我们村,是要拆迁搬家的。后来当地政府申请保护文化遗产,我们村作为历史古镇保存下来啦。

又是一年春节时,游子们归心似箭回到家乡,不只是为了衣锦还乡,却思乡之情,更是为了卸除一身的疲惫,放松身心,安顿灵魂。为来年,轻装上阵,重新踏上征途,奔个好前程。

祝所有的朋友们,新年快乐,幸福安康,万事顺遂!


春节啦,啥都别说,咱们回家过年吧,有家才有年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