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高龄考生之一黄章,102岁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做官,可以说是在古代最受欢迎的考试做官制度,就像我们今天的高考,有的人一辈子都在为此努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著名的励志之语,出于曹操的《岁出夏门行》。是曹操在千里奔袭,以少胜多,大破乌桓20万人凯旋而归时所作。

随着参考年龄的放开,每年的高考都会出现大龄甚至高龄考生。如成都今年出现47岁"叔叔考生",虽然年龄比应届考生大一倍还多,但还是首次参加高,2017年还出现了56岁考生,39年前在湖北参加高考,考到广州读大学。39年后在广州再进考场,参加了人生第二次高考。

中国古代最高龄考生之一黄章,102岁参加科举考试

与南京爷爷级考生汪侠比起来,他们都很年轻。2015年汪侠已86岁,白发苍苍、手拄拐杖、弯着腰背,在爱心送考司机和交警的搀扶下,参加他人生中的第15次高考。

在中国古代,参加科举考试往往被认为是进入仕途的惟一出路,古代学子寒窗苦读,目的大多是"奋志科名"。

谢启祚。谢启祚也是参加了一辈子考试,在参加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的广东乡试时已经98岁的高龄。当时家里人都劝他放弃,那么大年纪了,考上也不值当。但谢启祚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坚持参加。没想到在那一年,谢启祚真考中了举人。家人和亲戚朋友也为他感到开心,一辈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乾隆时,另一位广东学子谢启祚创造了另一项记录:以九十八岁高龄中举人。这位老谢却是个幽默人,他写了一首《老女出嫁》的诗调侃自己:"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照镜花生面,光梳雪满头。自知真处子,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这种乐观的精神也值得点赞。

中国古代最高龄考生之一黄章,102岁参加科举考试

康熙三十八年,我国科考史上年龄最大的考生出现了。这一年,广东佛山人黄章参加科考。当时,他已经一百零二岁了。黄章自十六岁开始参加科考,六十岁中了进士,进国子监时已经八十多了,他仍坚持要继续考下去。但黄章实在是太老了,已经老眼昏花到看不清路的地步,于是特批其曾孙提着灯笼牵着他的手引路。很多人嘲笑他死读书、读死书,食古不化。但是子晟却觉得,无论如何,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都该值得尊敬。

乾隆皇帝为这些老年考生而感动,"俱加赏赐"。在乾隆当皇帝期间,曾多次赐予老年考生功名,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江西乡试中,兴安县99岁考生李炜,三场坚持考完仍未考中,乾隆听说后特"赏给举人"。

中国古代最高龄考生之一黄章,102岁参加科举考试

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虽说有局限性,但是也为朝廷提供了不少的人才,但发展到最后,逐渐走向衰落,社会腐败风起时盛行。但我们依旧要向这些,学到老活到老的,高领考生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