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高齡考生之一黃章,102歲參加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做官,可以說是在古代最受歡迎的考試做官制度,就像我們今天的高考,有的人一輩子都在為此努力!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句著名的勵志之語,出於曹操的《歲出夏門行》。是曹操在千里奔襲,以少勝多,大破烏桓20萬人凱旋而歸時所作。

隨著參考年齡的放開,每年的高考都會出現大齡甚至高齡考生。如成都今年出現47歲"叔叔考生",雖然年齡比應屆考生大一倍還多,但還是首次參加高,2017年還出現了56歲考生,39年前在湖北參加高考,考到廣州讀大學。39年後在廣州再進考場,參加了人生第二次高考。

中國古代最高齡考生之一黃章,102歲參加科舉考試

與南京爺爺級考生汪俠比起來,他們都很年輕。2015年汪俠已86歲,白髮蒼蒼、手拄柺杖、彎著腰背,在愛心送考司機和交警的攙扶下,參加他人生中的第15次高考。

在中國古代,參加科舉考試往往被認為是進入仕途的惟一出路,古代學子寒窗苦讀,目的大多是"奮志科名"。

謝啟祚。謝啟祚也是參加了一輩子考試,在參加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的廣東鄉試時已經98歲的高齡。當時家裡人都勸他放棄,那麼大年紀了,考上也不值當。但謝啟祚一定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堅持參加。沒想到在那一年,謝啟祚真考中了舉人。家人和親戚朋友也為他感到開心,一輩子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乾隆時,另一位廣東學子謝啟祚創造了另一項記錄:以九十八歲高齡中舉人。這位老謝卻是個幽默人,他寫了一首《老女出嫁》的詩調侃自己:"行年九十八,出嫁不勝羞。照鏡花生面,光梳雪滿頭。自知真處子,人號老風流。寄語青春女,休誇早好逑。"這種樂觀的精神也值得點贊。

中國古代最高齡考生之一黃章,102歲參加科舉考試

康熙三十八年,我國科考史上年齡最大的考生出現了。這一年,廣東佛山人黃章參加科考。當時,他已經一百零二歲了。黃章自十六歲開始參加科考,六十歲中了進士,進國子監時已經八十多了,他仍堅持要繼續考下去。但黃章實在是太老了,已經老眼昏花到看不清路的地步,於是特批其曾孫提著燈籠牽著他的手引路。很多人嘲笑他死讀書、讀死書,食古不化。但是子晟卻覺得,無論如何,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都該值得尊敬。

乾隆皇帝為這些老年考生而感動,"俱加賞賜"。在乾隆當皇帝期間,曾多次賜予老年考生功名,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江西鄉試中,興安縣99歲考生李煒,三場堅持考完仍未考中,乾隆聽說後特"賞給舉人"。

中國古代最高齡考生之一黃章,102歲參加科舉考試

延續千年的科舉制度,雖說有侷限性,但是也為朝廷提供了不少的人才,但發展到最後,逐漸走向衰落,社會腐敗風起時盛行。但我們依舊要向這些,學到老活到老的,高領考生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