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貴:回憶《山花》的復活

1972年9月1日的創刊號

白崇貴:回憶《山花》的復活

回憶《山花》的復活

我是1985年秋,從宜川調到延川工作的。過去有句話:武有三邊,文岀兩川。宜川文化底蘊深厚,我工作了五年,學到不少東西。而延川,我在地委辦公室工作時,就瞭解到一些情況,文化現象讓人嚮往:一是歷史上文人不少,諸如詩人李娓娓,其詩作,久傳不衰;二是出了眾多作家,路遙、史鐵生、曹谷溪等;三是小戲進京,唱紅了懷仁堂;四是在文化生活貧乏的那個特殊歲月,創辦了純文學刊物《山花》,發行十萬餘份。我覺得到延川工作,是我學習的極好機會。

1982年9月1日紀念《山花》創刊十週年的特刊

白崇貴:回憶《山花》的復活

我到延川前,《山花》停刊己有四年時間。作家海波寫了“為《山花》送行”的悼文,說“枯了的綠草有根活著,謝了的紅花一定會重新鮮豔”。它反映了群眾對這個小報復活的期聁。《山花》的停刊,主要原因是縣財政困難,沒有經費可養活。當時縣財政收入只有122萬元,而吃縣財政發工資的人頭就有四千多,連工資都不夠發,那有辦事業的錢。我把這個情況向行暑專員作了彙報。我說,延長油礦的機關在延川永坪,許多事由縣上出錢解決,可否把油礦形成的稅劃給延川一部分。專員回答,不可能,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你以為那個縣委書記好當哩!面對財政的極度困難,我想,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飯要給吃;經濟建設也要搞;文化生活方面的事也得辦。於是書記、縣長不停地向外跑,為縣上爭取資金;同時辦石油鉆採公司,發展烤煙等經濟作物,增加稅利,緩解財政困難。

1998年7月1日的復刊號

白崇貴:回憶《山花》的復活

經過一、兩年的調研和財政梳理後,縣委常委會終於對文化上的一些事下了決心,其中之一就是復活《山花》,給縣文化館核定了專用經費,並將榆林師專畢業有創作專長的曹建標分配到縣文化館,專門辦這一小報。為表示對小報的重現,我寫了讚揚革命先烈楊琪、詩人李娓娓的詩,經主編曹建標審閱修改後,在復刊的首期上發表,這件事獲得了縣內外文學愛好者的好評。記得1989年夏,路遙回到延川,拉話說到這件事,他直來直去地說,這是你應該辦的事,只抓經濟,不抓文化,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縣委書記。這話雖然過去近三十年了,但似一塊刻石,壓在我的心坎上,一直未能丟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