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頓的預言

預言1:中美衝突不可避免

人類歷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極和多元化的。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上,任何國家之間的關係都沒有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那樣至關重要。

亨廷頓的預言


如果中國經濟在未來的10年或20年中仍以現在的速度發展,那麼中國將有能力重建其1842年以前在東亞的霸權地位。

亨廷頓的預言


另一方面,美國一貫反對由另一個強國來主宰歐洲或東亞,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美國在本世紀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和一次冷戰。因此,未來的世界和平在相當程度上依賴中國和美國的領導人協調兩國各自利益的能力,而這些緊張狀態和對抗將不可避免地存在。(中文版序言P2)

亨廷頓的預言


美國與中國幾乎在所有重大政策問題上都沒有共同目標,兩國的分歧是全面的。(P204)

亨廷頓的預言


在最廣泛的層面上,盛行於眾多亞洲社會的儒家精神強調這樣一些價值觀:權威、等級制度、個人權力和利益居次要地位、一致的重要性、避免正面衝突、“保全”面子、以及總的說來,國家高於社會,社會高於個人。

亨廷頓的預言


此外,亞洲人傾向於以百年和千年為單位來計算其社會的演進,把擴大長遠利益放在首位。

亨廷頓的預言


這些態度與美國人信念的首要內容形成了對照,即自由、平等、民主和個人主義、以及美國人傾向於不信任政府、反對權威、贊成制衡、鼓勵競爭、崇尚人權、傾向於忘記過去、忽視未來、集中精力盡可能擴大眼前的利益。衝突的根源是社會和文化方面的根本差異。(P201)

亨廷頓的預言


尼克松於1994年說:“今天,中國的經濟實力使美國關於人權的說教顯得輕率;10年之內,會顯得不著邊際;20年之後,會顯得可笑。”(P172)

亨廷頓的預言


不論亞洲和美國社會之間存在怎樣的經濟聯繫,根本上的文化差異將使二者無法同居一室。(P283)

亨廷頓的預言


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規模、經濟活力和自我形象,都驅使它在東亞尋求一種霸權地位。這個目標是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自然結果。所有其他大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美國和蘇聯,在經歷高速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同時,或在緊隨其後的年代裡,都進行了對外擴張、自我伸張和實現帝國主義。

亨廷頓的預言


沒有理由認為,中國在經濟和軍事實力增強後不會採取同樣的做法。兩千年來,中國曾一直是東亞的傑出大國。現在,中國人越來越明確地表示他們想恢復這個歷史地位,結束屈辱與屈從西方和日本的漫長世紀,這個世紀是以1842年英國強加給中國的南京條約為開端的。(P205)

亨廷頓的預言


李光耀於1994年說:“中國參與世界地位重組的規模,使得世界必須在30或40年的時間內找到一種新的平衡。假裝中國不過是另一個大的參與者是不可能的,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參與者。”(P207)

亨廷頓的預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