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已經到了,你被建議做什麼事了嗎

先前並不知道,到了年關,給人建議是一個慣例。

小時候,經常有大人,會時不時摸著你的頭,以後可以做什麼,有這好處那好處的。等到自己長大了,又會摸著小孩子的頭——以後可以做這個哈!

用一句不好聽的話類比,就是“我們長成了我們過去厭惡的樣子”。

2020已經到了,你被建議做什麼事了嗎

你居然成了過去自己討厭的人

1

什麼人在給你建議?

當然是權威了。

小時候的權威是大人,長大後的權威是專家學者或者名人。權威,用現在互聯網語言說,就是“中心化背書”。既然是背書,那自然有其背後的理由。至於這個理由好與不好,與我們有什麼關聯,我們常常是猜不到也弄不明白。

畢竟我們太平凡了,在生活中是普羅大眾,在網絡上也不是意見領袖。

被給建議,確實符合我們的身份。

如果這個建議很符合實際情況,而你又能貫徹執行,那太好了!免費的年度諮詢,多好!要知道,你去買一份行業報告都要好幾千呢!這實在是太划算了。

可問題是,他們怎麼知道我們要建議以及要什麼樣的建議呢?他們又不是推薦系統,時刻在收集我們的行為數據,就這麼給出建議,那不是太不負責了嘛!起碼不專業吧。

我又想起了一句話,“We are what we eat”,翻譯過來就是“你吃什麼食物,你就變成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改改,“We are what we read”,也就是“你讀什麼東西,你就變成什麼樣的人”。簡單來說,人家也不需要知道你需要什麼,因為給你什麼,你就變成什麼呀。

老虎吃什麼,跟你綿羊沒啥關係的吧。

2020已經到了,你被建議做什麼事了嗎

平凡的人生

2

我們真的需要建議嗎?

網上流傳著一個故事:哈佛大學做了一個調查,發現87%的沒有清晰的目標,這部分人後來成了我們所說的最平凡的人,而剩下的13%的人有著清晰的目標,他們成了社會上的精英人物。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也具有普適性,那麼是不是可以認為,大多數的人其實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

所以,我們,至少多數的我們,並不需要建議。

你也許會很好奇,這麼多人都渾渾噩噩的,不會很可怕嗎?並不——因為我們的社會還存在著,這起碼就說明了,額,這個生存的方式還算正常。

不過有這麼一段話,足夠讓我們反省:

當他們來抓共產主義者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反對,我想我反正不是共產主義者;

當他們來抓猶太人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反對,我想我反正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來抓工會組織者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反對,我想我反正不是工會的人;

當他們來抓天主教徒的時候,我沒有站出來反對,我想我反正不是天主教徒;

後來,當他們來抓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這倒是讓我想起了一句話:狼有狼的生活方式,狗有狗的生活方式。是忍飢挨餓的在荒野狩獵,還是在主人的懷裡度過人生,對動物來說,大概,並沒有特別的不同。

2020已經到了,你被建議做什麼事了嗎

3

“建議”這個東西,有強加的屬性,對於接受者來說是比較痛苦的。

古代有不少的名人,本來可以在勝負上有更多的變數的,就因為聽不進去建議,所以走向了滅亡。項羽不聽范增建議,司馬遷留下了這樣一句話:

豎子不足與謀!

不聽人勸,是要被人罵的。

進入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很自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項羽,不僅聽不進建議,別人還不能罵。所以你說的新年建議也很少有人聽得進去,而聽得進去又老老實實施行的就更少了。

既然被建議的人不需要,也不會聽,那你還建議什麼呢?或許是過去好為人師的傳統和心理在作祟吧!

好為人師不是什麼錯事,就是討人厭罷了。不過,也該換種形式了,因為太苦的藥沒人喜歡吃啊。權威們想要達成好的傳播效果,得用甜藥,讓人家喜歡吃的同時又可以治病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