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實體店還有多少生存空間?

2020,實體店還有多少生存空間?

這是一個大蕭條的時代,這是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這裡萬物沉寂,這裡新生萌動,這裡英雄輩出,這裡逆轉隨時發生。

馬雲一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用燒錢的模式讓電商突飛猛進近十年,它憑藉低成本、低價格、購物便捷、產品多樣的優勢,打下一片江山,但現在電商成本之高已經不低於實體店:人工11%、天貓扣點5.5%、推廣成本15%、快遞12%、售後2%、財務成本2%、水電房租2%,加上未來的稅務,如果沒有50%以上的毛利率,電商根本沒有辦法持續經營。

反觀實體經濟,中國商業地產經過30年的發展,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同一個商圈,幾個大的綜合體同時存在,造成顧客的嚴重分流,相關數據顯示,大陸人均商鋪面積,甚至是香港的兩到三倍,而大陸的人口密集度即是北上廣,也沒有香港高,所以未來的店鋪,有一半是關閉狀態都正常。

2020,實體店還有多少生存空間?

以作者老家為例,四線縣城,幾乎路兩邊全是店鋪,原來有精品一條街、步行街等,現在全條路都是關閉狀態,只有兩個綜合型商場一南一北,還算是人流密集,尤其是年底外出打工人回來以後。但據一個曾經在裡面開店的同學講,原來一年13萬租金,現在漲到了30來萬。

實體的錢燒在了租金,一年30萬,至少還有一年,有位仁兄雙十一7天燒直通車20多萬,換來兩百件的銷量,連本帶利都沒有燒錢零頭多,直接把自己燒死。電商和實體經濟已經在費用上扯平,雖然現在還會不停的有人通過網絡來攪局,但是要想生存或者發展,只是攪局是肯定不行的,攪局者也需要利潤支撐才能存活,現在只能說這潭水越來越混。

2020,實體店還有多少生存空間?

綜述:現階段說實體經濟是被電商打敗的,還不如說是敗給了自己。

未來,商業爭奪的是80後、90後、00後的新生代消費群,這群人生下來就不缺物質、不缺產品,他們需要的是一種“關懷”,這種關懷更需要面對面的交流與觸覺才能更好體現。而這恰恰就是“實體店”最大的機會!如果給我一個籌碼,我一定賭實體店會贏。

毛爺爺說:“人的因素第一”,做生意尤其是我們服裝生意,一切以人為本,一切都因討好了“人”而存在。你討好“人”的程度,決定了你存在的價值。實體店最大的優勢就是能與人接觸,要充分體現對人的尊重與關注,讓商業迴歸本質,把原來的“買賣關係”過度到“服務關係”,這會是一個驚喜的變化,也是實體店復甦的機會。

電商的雙十一雖然交易額飛起,但更多的是是典型的賠本賺吆喝,比如拼多多一個雙十一下來,虧損擴大13億,這需要多少產品才能彌補這些損失?電商無底限的價格戰導致中國零售走向無利潤時代,電商在毀滅傳統經濟結構的同時,本身也陷入了沼澤無法自拔。

2020,實體店還有多少生存空間?

經濟已經到了一個拐點,然而,大部分實體店還不能清醒的認識自己。

電商是用“價格”逆襲的實體店,現在實體店需要用“服務”扳回一局!當價格對等的時候,服務就成為了關鍵,但是比拼起服務,“電商”又怎麼可能是“實體店”的對手?日本也曾有過實體店衰退期,但幾年的調整後,重新穩定崛起,當下的中國正如同當年的日本。

現在眾多實體店之所以還在徘徊,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醒來,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模式。記住:未來會有一半的店鋪倒閉,唯有那些能為用戶提供獨有體驗的實體店,才能脫穎而出。商家需要在實體店上大動手腳,從而營造出一種無與倫比的消費場景,有如壹聯邦“千廠萬店”新零售一樣,將千百個優質廠家的產品,同時呈現在你小小的100平米店裡,而同時全國萬千個你這樣的店,形成一個實體網絡,相互照應相互協助,更好的為顧客服務,顧客既可以體驗逛街的樂趣,又可以隨心所欲的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在這裡,可以完全滿足顧客的“需求升級”,產品滿意、精神滿足,一改以前的人隨物動,成為物隨人心,商家的文化、創新、體驗及情懷,都將英雄有用武之地!

2020,實體店還有多少生存空間?

可以預見,未來市場,VR購物也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即使電商,也需要實體店的支持才能維持。

請記住:最優秀的商業模式,一定誕生在最兵荒馬亂的時代!

2020,實體店還有多少生存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