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縣,曾名吳旗縣,因吳起在這裡屯田戍邊而得名

心胸狹窄的魏武侯讓吳起帶著他的軍隊來到白于山地,本計劃讓他自生自滅,反而卻造就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這也催生了一個地名——吳起鎮。

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在吳起鎮會師,標誌著二萬五千里長徵結束。那麼這個吳起鎮在現在哪裡呢?為何以吳起命名呢?

其實吳起鎮就是今天的吳起縣吳起鎮,吳起縣的名字正因吳起鎮而來。吳起縣隸屬於陝西省延安市,位於延安市的西北部。

吳起縣,曾名吳旗縣,因吳起在這裡屯田戍邊而得名

吳起縣長征紅軍勝利紀念園

從吳起縣縣名的來源來看,這裡註定是一個和軍事頗有淵源的縣。

話說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吳起,他與一般上陣殺敵的將軍不同,有自己的思想和大戰略。吳起主張戍邊和屯田相結合,士兵們平時耕種訓練,戰時打仗。這不僅減輕了國家的負擔,而且可以大大提升軍隊的戰鬥力。

吳起在訓練方面,紀律嚴明,講求公平。他甚至要求貴族都要到邊地墾荒戍邊,他為了嚴明軍紀甚至殺了吳王的愛姬。可能正是由於這種行事方式,讓他一生際遇坎坷。他在魯國效命,打敗了魯國的死敵齊國,卻遭到誣陷。他支持魏文侯的改革,卻被權臣排擠不得不出走楚國。他在楚國勵精圖治,卻遭到宗室大臣暗算,被亂箭射死。

正是這麼一位很有性格的將軍在吳起縣這個地方寫下了非常精彩的一筆,時至今日人們仍傳頌著他的故事。

那是吳起在魏國為將的時候,魏文侯非常看重吳起,委以重任。可是不久之後魏文侯去世了,新繼位的魏武侯聽信小人讒言,不僅不重視這位雄才大略的將軍,反而有意把他趕走。魏武侯信誓旦旦地說:“將軍不是主張戍邊屯兵,建立一支常備軍嗎?白于山(今吳起縣境內)這個地方就是個屯兵的好地方,將軍不妨帶人去那裡駐紮。”

吳起知道自己不受待見,只好率領士兵去了白于山地。這裡在當時是魏國和秦國的交界處,是一片山谷縱橫,荊棘遍地,人煙稀少的荒涼之地。

吳起率領萬餘軍馬,長途跋涉來到這裡。許多將士都驚呆了,這裡怎麼能夠戍守呢?更有一些人憤憤難平,建議吳起帶兵殺回去,找魏武侯興師問罪。

但吳起不是這樣的人,他以國家大局為重,寫了一份書信,報告白于山地的情況,並且請求魏武侯發來糧草,以供大軍戍守。可是這封信如石沉大海,接著他又寫了兩封信,同樣如此。吳起就不再寫信了,他決定自己解決問題。

吳起縣,曾名吳旗縣,因吳起在這裡屯田戍邊而得名

吳起縣吳起廣場上的塑像

他白天黑夜,忙前忙後,騎馬於白于山前,步行於洛川河道,觀察地形,尋找可以戍守和墾荒的地方。白于山前有大片的荒地,吳起率領的這支軍隊,許多士兵本來就是種地的農民,現在又迴歸了老本行,他們就在這裡農忙時種地,閒時訓練。

還好老天眷顧,一連三年這裡風調雨順。吳起開墾的荒地取得大豐收,谷糧滿倉,戰馬肥壯。這支軍隊不僅沒有因魏武侯的冷落而自暴自棄,反而成為魏國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之一。

吳起在這裡開荒帶動了當地的農業生產,許多百姓攜兒帶女來到這裡定居,往日的荒僻之地,變得生機勃勃。

1819年,清朝嘉慶皇帝在位期間,在此設鎮,鎮名就叫吳起鎮。這顯然是因為吳起在這裡屯田的緣故。1942年吳起鎮升級為吳起縣,後來又改為吳旗縣。2005年又恢復了原來吳起縣的名字。

吳起縣,曾名吳旗縣,因吳起在這裡屯田戍邊而得名

吳起縣城全景

如今的吳起縣礦產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是中國西部百強縣市之一。吳起鎮在全國率先推行封山禁牧、退耕還林政策,是全國退耕還林第一縣,還曾因為率先實行15年免費教育廣受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