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如曾国藩也难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丰真的做错了么?

他出身不高,祖上多为平民百姓;智力平常,连考了7次才中得秀才;身体极差,常年与病魔相伴。即便如此,他最后还是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远超同时代的各路精英。没错,他就是晚清第一“笨拙”大师——曾国藩。

在一个幽寂的深夜,曾国藩踌躇满志的同友人述说着近日京城的动荡。道光皇帝的身故,让不久前还萌生退意的他决意留下观望。他寄希望这位荣登大宝的咸丰皇帝能够履行他刚继位时许下的承诺。可如今,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之前还雄心万丈推陈出新的年轻皇帝怎么开始刚愎自用起来?他本期待着这位年少的皇帝能为这早已腐朽至极的中华帝国带来曙光,可惜事事往往不遂人心愿。

睿智如曾国藩也难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丰真的做错了么?

关于咸丰皇帝的继位,最令人津津称道的就是那个“藏拙示仁”的传说,因为它不光出现在野史,更出现在《清史稿·杜受田传》里。说是咸丰皇帝奕詝自小就没有弟弟奕明敏能干,所以选谁做继承人,道光皇帝可真犯了难。为了进一步考察他们,道光决意让他们到南苑骑射。咸丰的老师杜受田知道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就对弟子讲,说你骑射远不及你弟弟,我们只能另辟蹊径。

睿智如曾国藩也难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丰真的做错了么?

到了猎场不久,咸丰就按照老师的教导,既不上马,也不射箭,见他父亲时也是两手空空。道光就很纳闷,说你是怎么回事?咸丰听后马上跪地,说阿玛教导我们要仁慈,现在正值初春母兽怀孕时节,如若将它射杀,那岂不是连它还未出生的孩子也跟着一起殒命?未免太过残忍。道光一听就觉得这是个仁慈的孩子,心中也有了答案。

睿智如曾国藩也难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丰真的做错了么?

这个故事实在过于传奇,即便收录在《清史稿》里也不能证实其事,不过从中也不难看出,与聪明伶俐、外向活泼的弟弟奕比起来,咸丰可以说得上是笨拙、安静、少有寡言。咸丰的最后胜出,完全与道光皇帝的偏好有关,他之所以选择咸丰,是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以务实为本,喜欢安静听话之人,咸丰比起弟弟更稳重,更听话。让他当皇帝,更利于守成,风险比较小。可惜,大清早已不是守成之世,咸丰也缺乏当皇帝的才能。

睿智如曾国藩也难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丰真的做错了么?

早在咸丰登基之初,他就雷厉风行地处置了当时的军机大臣穆彰阿,使还在犹豫中的曾国藩看见了希望,于是他连夜奋笔写下《应诏陈言疏》。在这份上疏中,他大胆地指出,道光皇帝的循规蹈矩只利于守成,并不适用于解决大清的实质问题。在收到奏折后,咸丰皇帝认为曾国藩的见解独特,对他大家赞誉,更是委任曾国藩一人身兼五部的殊荣。得到新皇帝肯定的曾国藩大受鼓舞,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接连给皇帝上了好几道折子,给皇帝提了诸多建议。然而,他有点天真了。

睿智如曾国藩也难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丰真的做错了么?

虽然口头上对他大加赞赏,可他的折子却如石沉大海,咸丰皇帝往往只是草草地读一遍,之后就扔进废纸篓里,没了下文。他开始发现他看错了人,新皇帝并不是他想象中的明君,而难成大器。在草草烧完他的“三把火”之后,便显示出刚愎自用的性格。对于大臣们的意见,也常常被他当场驳回。陷入痛苦的曾国藩便上了一道惊世骇俗的《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这是自乾隆初年孙嘉淦的《三习一弊疏》之后,大清王朝一百多年间从未有过敢如此言辞犀利地批评皇帝的奏疏,他在奏疏中直指咸丰皇帝的全部缺点,希望借此可以好好敲打下这位刚愎自用的新皇帝。

睿智如曾国藩也难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丰真的做错了么?

可惜,咸丰不用于一般的皇帝,他是个特别自卑、敏感的人,最在乎的就是你看得起看不起我。我们从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那么纠结于中外礼仪之争中不难看出端倪。这样一位皇帝看见奏折的反应可想而知,他对曾国藩的印象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此,小心眼的咸丰就开始不断地给曾国藩小鞋穿。乃至后来到了国家危亡,太平天国爆发,咸丰皇帝也处处提防猜忌他,从不肯给他信任。

睿智如曾国藩也难逃皇帝猜忌,他上疏咸丰真的做错了么?

就这样,精神十分痛苦的曾国藩深感国事荒唐,纵他百计奋斗,也丝毫不补。再次萌生退意的曾国藩于咸丰二年(1852)六月,回归故里,结束了十来年的京官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