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患者,對於脫敏藥,該何去何從!

長期吃抗過敏藥的慢性蕁麻疹患者最關心的問題是抗過敏藥“副作用”問題以外更實際的問題是“怎麼吃”?


慢性蕁麻疹患者,對於脫敏藥,該何去何從!


據目前醫學指導和權威專家的意見,抗過敏藥自然要“有規律地服用”。也就是說,無論有沒有發作,每天都要定期服藥。這方面的研究證據不多,但一項研究比較兩組患者,一組每天定期定量服用藥物,另一組僅在發作比較明顯的時候服用,而前一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會更好。

那麼,這個“定期藥”的日子會維持多久呢?理論上,如果是較輕的患者,只要吃一種抗過敏藥,就完全不會發作,只要保持2-3個月,就可以考慮症狀下降。醫生通常建議患者先服用第二天,或先減少藥的分量,然後逐漸增加藥的分量。該減藥過程的持續時間應觀察蕁麻疹發作狀態。在此過程中,如果症狀持續不穩定,就會停藥。相反,應該考慮保持現在的藥量,通常比3個月長。


慢性蕁麻疹患者,對於脫敏藥,該何去何從!


但實際上,並非所有慢性蕁麻疹患者都能完美地遵循這個治療理論,很多人“按需服用”抗過敏藥物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每天服藥,病情會更好,但要給病人堅持幾個月,到幾年更難熬。

第二,服用抗過敏藥的主要作用是調節蕁麻疹發作引起的風瘙癢,即症狀。和蕁麻疹“交戰”一段時間後,一些患者逐漸適應了這種不便。對於發作較輕的患者,除了皮膚的不適外,沒有什麼影響,因此選擇“和平共處”的他們乾脆放棄藥物,等待自己痊癒。


慢性蕁麻疹患者,對於脫敏藥,該何去何從!


慢性蕁麻疹是疾病的特徵,實際上是自我限制疾病,平均經過約2-5年。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實際上可以自我治癒。而且,從目前的研究證據來看,絕大多數慢性蕁麻疹是獨立發生的,很少引發其他主要內科疾病,對整體健康的影響也不大。因此,有些患者具有治療慢性蕁麻疹的“佛系”態度,並不是通過服用間歇性藥物減少對生活的干擾,而是作為妥協現實的長期戰略。

要提醒你,蕁麻疹的急性發作仍有危險。特別是如果不伴有腹瀉、發燒、胸部壓迫等情況,一定要及時治療,服藥。慢性蕁麻疹患者希波林還通過儘量減少刺激性飲食和急劇的溫度變化,幫助減少急性發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