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閃亮的“東城社工”

北京日報

本報記者 李瑤

2月初,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在東城區圖書館工作的師毅、史湘怡夫妻倆便雙雙走上了社區防疫崗。

本不是社工,卻與“社工”共赴防疫一線。在東城區,像師毅、史湘怡這樣的人有千千萬萬。

幹部、黨員、社區居民、小巷管家……他們的本職身份各有不同,但疫情發生以來,他們都緊緊團結在“東城社工”周圍,無畏逆行戰疫一線,手挽手築成堅強堡壘,是距離79萬東城百姓最近的守護者,成為繼“朝陽群眾”“西城大媽”之後又一個閃亮的社會協同品牌。

千萬人凝聚為戰疫共同體

穿上紅馬甲、每天走萬餘步、敲千家門,兩個多月來,師毅、史湘怡夫妻倆和那些默默奉獻的社工們一起並肩戰鬥。

他們分別是東城區第一、第二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受疫情影響,圖書館暫時閉館,但他們卻比上班還充實。幫居家觀察的外地返京人員買菜、日行上萬步挨家挨戶摸排、為居民解煩難……與“東城社工”並肩而行,讓本可以宅在家的他們收穫了不一樣的抗疫時光。2月7日是史湘怡的生日,師毅在送妻子的生日蛋糕上珍重地寫道“共抗疫情 不負韶華”。

不負韶華、衝鋒在前,無數像他們一樣的東城居民和“東城社工”一起,加入到抗擊疫情的隊伍中,他們不止於社區工作者,有黨員、幹部,還有普通居民、志願者、外籍人士,甚至無名者。

在安定門街道車輦店衚衕11號守望崗上,00後張洪赫加入到“東城社工”隊伍中,和父母一起志願輪流堅守,成長與奉獻,這位大學生用自己的行動讓2020年寒假有了新的註解。年過七旬的龍潭街道左安浦園社區小巷管家郭平戌,將報紙上、新聞廣播上的防疫要點摘抄成冊,挨個走訪管片商戶,向他們宣傳防疫知識。來中國18年的英國人江浩志願值守小區檢查點,架起了外籍居民與社工們的溝通橋樑。還有2000餘名東城區機關單位黨員志願者下沉防疫一線,集聚到“東城社工”周圍,共同築起一道戰疫防線。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他們紛紛和“東城社工”一起,擰成一股繩,凝聚為社區一線的戰疫共同體,寫下最美逆行人的華彩詩篇。

獻智獻策形成共治機制

是什麼讓人們主動集聚到“東城社工”的身邊?採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答案是:“社工為我們辛勤守護,很感動,我想和他們一樣,為防疫做點貢獻。”

做貢獻,簡單三字,是心眼兒裡的話,是最樸素無華的願望。人人盡其力,便能聚沙成塔。貢獻的不只是力,更有智與愛。在戰疫中,“東城社工”們大開腦洞、發揮能量,推動基層一線形成許多獨特的工作機制與辦法。

一張民情圖,將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區600多家樓房居民信息盡收其中,社區管控、服務不必四處奔走找信息,直通每一家方便又快捷。通過戰疫民情圖,福祥社區按照紅、橘、綠等不同顏色區分管理等級,織起了一張疫情防控立體網,疫情發生以來,沒有一例疑似或確診病例,1336戶居民安心在家“陽光宅”。——這是“高手在民間”的治理智慧。

東花市街道南里社區的黨員志願者們,利用下班後的碎片時間組建了“鄰里燭光隊”,每晚七點到九點在職黨員們在社區裡“遛彎兒”,尋找白天上門找不著的住戶,在“亮燈”的第一時間聯繫住戶登記情況,與社工們共同編織起一張無盲點的防疫網。——這是戰疫有我的堅守和擔當。

東四街道東四二條社區的居民志願者們自發成立垃圾分類小組,挨家挨戶收集口罩等有害垃圾,他們說,“不光現在,將來也要做下去,引領街坊們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這是以身作則的主人翁精神。

“這些發端自基層的機制和辦法,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將不斷推動各方共治,啟發我們不斷探索先進的基層治理經驗。”東城區社工委相關負責人說。

探索社會協同治理模式

在這場疫情防控的總體戰中,任何人都不是局外人。“東城社工”一呼而百應,帶動的是社會協同參與治理的力量不斷加強,是建立多元主體參與、運行有效治理體系的有益探索。

“活兒多了、擔子重了,但同時也感覺手和腳多了,常常轉身一看,哦,有這麼多人和我們一起並肩戰鬥,一下子更有力量了。”談起那些站在“東城社工”身邊的居民、志願者、下沉機關幹部,東花市街道南里社區黨委書記楊立新有說不完的感動。

楊立新的感觸並非個例。社工們坦言,疫情暴發,擺在社工面前的工作量陡然加倍,這與疫情發生前的常態化工作全然不同。非常態化下,各項工作千頭萬緒、林林總總,大家肩上的擔子一下子加重了。

作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最有效防線,社區防疫必須做好。然而,這並非社區工作者這一單一主體就能有效應對。如何串聯起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協同配合?“東城社工”給出了答案。

在東花市街道,以“東城社工”為主體的一場總體戰打響了:楊立新和同事們串街巷、訪萬家下戶摸排,建臺賬織密防疫網;“鄰里燭光隊”的在職黨員們下班後接棒,查缺補漏防疫盲點;退休老黨員們戴上紅袖標,爭先恐後值守檢查崗;大學生王施潔和居民志願者們自發加入“暖心驛站”,為居家觀察戶送菜送快遞;轄區老字號免費將新鮮的果蔬送到孤寡老人家,把愛和關懷送給他們……

在這個小小街道,人人跳出“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協同作戰、形成串聯,凝聚起群防群控的強大力量。

疫情是一場大考,考驗著基層治理整體的能力水平。“東城社工”這個閃亮的品牌,正在嘗試推動基層治理向多元、自主、協同轉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