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魑魅魍魎等於妖魔鬼怪,這個解釋我想應該行得通,但真要深究起來,卻好像又不是這麼簡單。就像《邪櫻》中提到的種種妖魔鬼怪,從無定鄉八老到三山十八友和南宮飛燕,個個背後都有些故事。

那就先說說“魑魅魍魎”魑,同螭,也同彲。魅,同鬽。而“魍魎”,則有多種說法,比如“蝄蜽”、“罔兩”、“方良”和“蛧蜽”,還有一種說法是把“罔兩”中的“兩”換成三框中加一個“良”字,紫光拼音和微軟2003中都沒有那個字,而那個字卻赫然不能算是繁體異體,頂多是咱們平時不用它罷了。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魑魅”和“魍魎”是分開解的。而且,雖然“魍魎”是在一起,“魑”和“魅”卻各有各的意思。

魑魅:古代傳說中山澤的鬼怪。《左傳文公十八年》有“投諸四裔,以御魑魅”的記載,杜預注曰:魑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辭海》P211)換句話說,魑魅就是鬼怪——《邪櫻》中的妖精應該也算是“魑魅”了。但是,有朋友可能馬上會想到無定鄉八老中的“刀四”,這個傢伙雖然還沒怎麼露面,卻大約不會是山裡河裡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那刀四是什麼?或許應該說,刀四是“魅”,不是“魑魅”。因為《說文》中明明白白地寫著,“鬽,老物精也”。《周禮》又說,“以夏日至,致地示鬽”,鄭玄注:“百物之神曰鬽。”也就是說,“鬽”,是百物之精靈。而“魑”這種東西,則比“魅”要複雜一點。

《辭海》中解釋,魑,是一種無角的龍——這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騰蛟真人,但騰蛟真人是有翅膀的,恐怕不能算——可《說文》中又說,“魑,若龍而黃”。既然“若龍”,那就不是龍了。於是,又有人註解,魑是一種獸形的山神,鄭玄則乾脆說了這麼一句:“魑,猛獸也。”但魑是一種像龍的東西總不會有錯,在對“彲”的解釋中,有《史記》可以為證,《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龍非彲”。我私下裡估計,這“非龍非彲”的,肯定就是騰蛟真人了。說完了“魑魅”,那就該說說“魍魎”了。“魍魎”除了寫法多一點之外,含義也不算少。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層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無所依的樣子”,前者在《莊子》裡還有個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賦》中也有提及。(參照《王力古漢語字典》P1739)至於後者,《淮南子覽冥訓》中有個我很喜歡的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 當然,我更重視的應該是和神仙鬼怪牽扯著的東西。魍魎,嚴格地說,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國語魯語下》說,“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兩。”“夔”這種東西到底是怎麼回事再說,至少“罔兩”已經有了下落——罔兩——魍魎者,繡山萬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說到這裡,忽然想起來那一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好吧,接著該說“魑魅魍魎”了。到底是從什麼地方有的“魑魅魍魎”這個說法?我琢磨了好久,不得要領。直到有一天去亂翻那本為《邪櫻》預備下的“妖精大全”:《古本山海經圖說》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前言中馬昌儀引了《左傳》——這大約是我能找到的有關“魑魅魍魎”的最早出處了。

《左傳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人死為鬼,鬼死化為魑魅魍魎,永世不得超生,但也算是永生了吧.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約四千多年以前,炎黃二帝爭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後,做了黃帝的一名隨從,後來找機會逃了出來,回到炎帝的身邊去,力勸炎帝重起戰事,洗雪阪泉之恥。但是,炎帝已經年邁力弱,又不忍因自己發動戰爭而讓百姓遭殃,沒有聽從蚩尤的建議。蚩尤只好去發動他的兄弟們,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澤間的魑魅魍魎等鬼怪,率領大軍,打著炎帝的旗號,向黃帝發起了挑戰。黃帝聽到蚩尤發動大軍也不禁大吃一驚,他想施以仁義感化蚩尤,但蚩尤並未被感化,雙方在逐鹿展開了大戰。蚩尤使用魔法,擺出了毒霧陣,把黃帝的軍隊圍困起來。但是,黃帝駕著謀臣風后發明的指南車,指揮軍隊衝出了毒霧陣。蚩尤又派魑魅魍魎去作戰,黃帝則叫兵士們用牛角軍號吹出了龍的聲音,嚇跑了這些鬼怪們。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由此可見魑魅魍魎不管在古時還是現在都是指一些雜牌小妖,據說魑魅魍魎專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紅身、尖耳、頭長角為主要特徵,民間傳說在荒野無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長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魎,都是木、石、禽、獸變的。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靠邊。”

此對句想來應出自19世紀末,美 、英等八國聯軍入侵中華,一假洋鬼子狂妄地出了個上句:“張長弓,騎奇馬,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獨戰。”其時,一大臣拍案而起:“偽為人,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合手即拿!

導語:古往今來,關於中國古代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十分多,其中我們聽得最多的無非就是神仙和鬼怪這兩類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四小鬼這種說法呢?大家知不知道四小鬼代表哪四種鬼怪呢?那麼接下來就由探秘志小編為大家詳細講解四小鬼吧!感興趣的不妨往下一起看看~~

四小鬼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四小鬼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指的是魑魅魍魎這四種妖怪,早記載“魑魅魍魎”這個詞語的文獻是《左傳》。

《春秋左氏傳·宣公三年》有一段歷史是這麼說的:“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文中的“螭魅罔兩”就是如今的“魑魅魍魎”,雖然四個字中有三個不一樣,但是意思完全相同。並且,到了東漢時期,“罔兩”兩個字就增加了鬼邊偏旁了。

四小鬼魑魅魍魎的來歷說法

李鴻章,1823年生,安徽合肥人,世人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1900年秋,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攜光緒帝西逃,失蹤一段時間後出現,命洋務大臣李鴻章與列強代表議和。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談判結束後,雙方共同舉行記者會。忽然,日本欽差大臣小村壽太郎使出一個損招,用漢字來炫耀武力,意在羞辱清廷。這個欽差大臣得意洋洋地說:“日本一楹聯大師早就出了上聯,向公眾誠徵下聯,然而久久不得,今天只好求教於楹聯發祥國的大師了。”他隨即對李鴻章說:“大人乃當今國學名士,懇盼賜聯。”之後他亮出一張白絹,上面用漢字寫著:“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獨戰!”這是拆字聯,意思為:日本駕神馬,張滿弓,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光“大王”就有八個,且個個舉世無雙,單槍匹馬就能踏平中國!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李鴻章用餘光瞥了一眼這二十一個字,怒不可遏。他強壓怒火,思忖片刻就令人端出筆墨,又命這個日本欽差大臣研墨鋪絹,旋即帶著一副鄙夷的神態,大筆落素絹,一氣呵成,回敬道:“倭人委,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合手擒拿!”此下聯也是拆字聯,與上聯針鋒相對,接得嚴絲合縫:日本萎靡不振,卻欲搶我大清龍衣,其實不過是“魑魅魍魎”四種小鬼。這些東洋鬼子屢屢犯邊,如斗膽進犯我中原,即合手將其擒拿!李鴻章的文才、急才,及其愛國情懷躍然絹上。在場的中國人見此奇聯,無不拍手稱絕,深感中堂大人為他們出了一口惡氣!日本欽差大臣“偷雞不成蝕把米”,只好悻悻走開。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此聯另一種說法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這從內在字形結構看,似乎對得更工整,但在意義上,此聯的上聯則增添了帝國主義的氣焰,而下聯減弱了中國人民憤懣情緒和反抗侵略的堅強決心,似不可取。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還有一種說法是:“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但,這不為八國聯軍侵華時對聯,據說是明代狀元唐皋出使某國時,答對某國君的出聯而成的,從對聯的對法上看,大同小異。但含義各有側重。有興趣者,可一併存留,比照鑑賞。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魑魅魍魎(chī mèi wǎng liǎng)

1、魑,傳說中指山林裡能害人的怪物;

一種恐怖的猛獸,有時候會將獵物挖坑藏起來,有的地方管這叫虎請客,請的就是魑。聊齋中的《黑獸》指的就是魑。據說就是日本的鵺。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2、魅,外貌討人喜歡的鬼;

木魅,即老樹/藤/草(總之是植物)成精幻化的女子,除此外什麼說法都有,大體分為三類:

1:靠美色誘惑男性然後吃掉他們的女妖。

2:非常痴情的女妖怪。

3:跟你上輩子有交集,具體分情況(紅樓的林妹妹就是),我記得山海經裡有個很非主流的說法木魅是山中出現的頭髮上結果子的老太太,喜歡跟行人嘮嗑,她的果子能治病。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3、魍,水怪,赤黑色;

4、魎,山川木石之怪;

魍魎是指:在山中行走時有時會看到有一道黑影刷地一下消失了,這就是魍魎。同時這個詞也用於形容一群行蹤渺茫飄忽不定充滿神秘感的人,尤其是那種“唰唰幾道黑影”的情況。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魑魅魍魎的傳說故事

大約四千多年以前,炎黃二帝爭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後,做了黃帝的一名隨從,後來找機會逃了出來,回到炎帝的身邊去,力勸炎帝重起戰事,洗雪阪泉之恥。但是,炎帝已經年邁力弱,又不忍因自己發動戰爭而讓百姓遭殃,沒有聽從蚩尤的建議。蚩尤只好去發動他的兄弟們,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澤間的魑魅魍魎等鬼怪,率領大軍,打著炎帝的旗號,向黃帝發起了挑戰。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黃帝聽到蚩尤發動大軍也不禁大吃一驚,他想施以仁義感化蚩尤,但蚩尤並未被感化,雙方在逐鹿展開了大戰。蚩尤使用魔法,擺出了毒霧陣,把黃帝的軍隊圍困起來。但是,黃帝駕著謀臣風后發明的指南車,指揮軍隊衝出了毒霧陣。蚩尤又派魑魅魍魎去作戰,黃帝則叫兵士們用牛角軍號吹出了龍的聲音,嚇跑了這些鬼怪們。 魑魅魍魎不管在古時還是現在都是指一些雜牌小妖。但傳到日本反而變有名了,據說魑魅魍魎專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紅身、尖耳、頭長角為主要特徵,日本民間傳說在荒野無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長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魎,都是木、石、禽、獸變的。

野史:魑魅魍魎是指那些鬼怪?


魑魅魍魎的文獻舉例

1、魍魎是孤魂野鬼——《史記正義》引裴矩《西域記》雲:【(鹽水)在西州高昌縣東,東南去瓜州一千三百里,並沙磧之地,水草難行,四面危,道路不可準記,行人唯以人畜骸骨及駝馬糞為標驗。以其地道路惡,人畜即不約行,曾有人於磧內時聞人喚聲,不見形,亦有歌哭聲,數失人,瞬息之間不知所在,由此數有死亡。蓋魑魅魍魎也。】

2、魍魎是鬼魂邪物——《三國志·魏書·方技傳》載:“基大驚,問其吉凶。輅曰:‘直官舍久遠魑魅魍魎為怪耳。”;《晉書·葛洪傳》載:“臣愚以為陰陽陶烝,變化萬端,亦是狐狸魍魎憑假作慝。願陛下采臣愚懷,特遣谷出。”;《南史·嗣伯傳》載:“夫邪氣入肝,故使眼痛,而見魍魎,應須邪物以鉤之,故用死人枕也。

結語:看完上述小編為大家講解的四小鬼是哪四種鬼怪,相信大家應該都對魑魅魍魎有所瞭解了吧!不知道大家對它們的讀音及寫法有沒有記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