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 │ 诸葛孔明军营不防 孟获七擒心降西蜀

提到中国古代历史上善于布局、精于用兵之人,就不能不提诸葛亮。其实,诸葛亮不仅善于谋划,他还是一个善于抓住敌人弱点,进而拉拢人心的髙手。“七擒孟获”的故事正体现了他的这一特质。

三国故事 │ 诸葛孔明军营不防 孟获七擒心降西蜀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授命辅佐后主刘禅,主政迎国。这时,南方的一些小部落便想趁蜀国国丧之时挑起事端,以捞得一些利益。以孟获为首的一个部落首先向蜀国发了难。

当时诸葛亮正在筹划着北伐,得知孟获的动向后,为了避免后患,诸葛亮决定先下手为强。他认为对付孟获要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使其彻底臣服,以解除北伐之后患。

三国故事 │ 诸葛孔明军营不防 孟获七擒心降西蜀

孟获

诸葛亮知道孟获在当地颇有声望,很受百姓爱戴,于是就向全军下达了“活捉孟获”的命令。他命令王平等人分三路夹击孟获大军,很快生擒孟获。孟获当时心想,这下自己玩完了,性命不保了,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诸葛亮不但没杀他,还亲手为他松绑,然后带着他去军营里参观。

孟获也不是泛泛之辈,他趁机记下了蜀军的阵式布置,然后对诸葛亮说:“之前我不知道你军的虚实,现在我知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能打败你。”诸葛亮哈哈一笑,就放孟获回去再战。

孟获回去后,加紧备战,准备偷袭蜀军。可是等他到来时,又一次被活捉了。诸葛亮知道他还是不服,就又放了他,给他机会再战。就这样,诸葛亮一连活捉了孟获七次,可孟获每次都以失误为借口,拒不认输。当他第七次被活捉时,他以为这次诸葛亮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了,结果他再次被放了。这下孟获感动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丞相对我七擒七纵,真的做到了仁至义尽,我彻底服了,以后再也不会跟你做对了。”孟获不但保证不再有反心,而且还出面说服其他蠢蠢欲动的部落放弃反抗。那些部落首领都很佩服孟获,有他做说客,也都同意了。就这样,蜀国南中地区又安定太平了。

后来,诸葛亮开始率军北伐,他离开的时候,在南中地区没有设置一兵一卒、一官一府,把一切事务都交给南中当地的人处理。有人担心会出乱子,便劝说诸葛亮:“如今我们刚刚平定了南中地区,按理说应该安插一些朝廷官员去治理,你怎么让他们自己管理呢?如果有一天他们翅膀硬了,肯定会再起反叛之心的。”

诸葛亮听了,丝毫没在意,说:“无须担心,这里远离中原,生活条件很差,如今粮食短缺,又刚经历了大战,我如果在这里留下兵马,他们如何生活啊?再说了,留守官吏容易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现在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汉人和少数民族互不干涉,这不是两全齐美的事情吗?”

三国故事 │ 诸葛孔明军营不防 孟获七擒心降西蜀

诸葛亮

南中地区不再动荡不安,扰乱后方,诸葛亮没了后顾之忧,也就可以专心谋划北伐之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