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古代逆天的大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橋,是人類征服自然的產物,作為古代動不動,就來個愚公移山、精衛填海之類傳說。在【天塹變通途】這個問題上,從來不慌的中國人,修橋的技術自然是槓槓的。要知道號稱水都的威尼斯,二戰前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0.66座橋,而清朝時的紹興城平均每平方公里可是有7.4座橋,全國各類木橋,石橋,磚橋,藤橋,竹橋,鐵橋,土橋乃至蘆葦橋、獨木橋、冰橋應有盡有,不僅把能用的材料基本全給使了個遍,還搗騰出了無數牛掰的結構。


盤點中國古代逆天的大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比如,清明上河圖中汴梁城最引人注目的虹橋。大家也許很好奇,一座木橋,上面擠滿行人不說,還全是商鋪就不怕橋塌嗎?這就不得不說虹橋採用的貫木拱結構了。簡單幾根木頭串在一起,就能夠賦予超高的結構強度,乃至有老外非常痴迷這種結構,還在自家後院建了做迷你版虹橋。


盤點中國古代逆天的大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除了木頭,石頭也是玩出花來了。比如,北京盧溝橋,大家首先想到的也許是抗戰而忽略了這座橋本身。盧溝橋,可是華北最長的石造聯拱橋。關鍵部位要銀錠鐵榫連接,總長足有266米,始建於金代,後來受洪水影響,損毀嚴重。如今我們看到的盧溝橋,其實是康熙年間重新整修的。最大的特色,大家都懂,就是橋兩側望柱上的501只不重樣的手辦。


盤點中國古代逆天的大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不過這種總要弄點什麼東西,放橋上的執念還得看潮州廣濟橋。這是古代唯一一座集梁橋,浮橋拱橋,三位一體的橋。始建於南宋時,由東西兩段石樑橋,和中間一段由木橋連接的浮橋組和而成。全長約518米。這不單單是橋這麼簡單,歷代還加蓋了無數亭臺樓閣,這大概也是橋上建築最多的橋。


盤點中國古代逆天的大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而大家課本里都學過的河北趙州橋就更厲害了。作為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單孔敞肩石拱橋,隋朝時有李春設計修建,距今已經一千四百多年,雖然歷代都有整修,但主體結構,已經風吹日曬、雨雪風霜乃至8次地震依然挺立,被稱為天下第一橋。


盤點中國古代逆天的大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最狠的是,古代中國人甚至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跨海大橋,那就是泉州洛陽江入海口的洛陽橋全長1200米。


盤點中國古代逆天的大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大家也許會好奇。古代沒有水泥這種粘合劑,怎麼讓橋墩扛住入海口的水流衝擊呢?北宋時主持修橋的蔡襄想了個邪道的方法,就是以養殖海蠣的方式來加固橋墩,甚至還專門立法禁止盜挖海蠣,否則處以兩年徒刑。洛陽橋在古代臺不止作為橋使用,在明朝倭患猖獗的時候,橋上還建有兵營作為洛陽河的壁壘,防止倭寇順流而上,就問幾座橋,還能當城牆用?

喜歡的朋友訂個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