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时代的宋夏好水川大战,说说范仲淹、韩琦的得失

景祐五年(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此前,西夏已经是独立的国家,只是在名义上还属于大宋。李元昊称帝就意味着在名义上西夏和宋朝也要撕破脸皮。李元昊此举激怒了大宋,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争由此展开。

宋仁宗时代的宋夏好水川大战,说说范仲淹、韩琦的得失

宋仁宗

  康定元年(1040年),李元昊率10万大军在三川口击败宋军,取得三川口之战的胜利。此战使得宋仁宗明白西夏已经成为宋朝大患,如不采取措施,势必会威胁到宋朝的统治。宋仁宗任命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和范仲淹为副使,其中韩琦主持泾原路,范仲淹主持鄜延路。夏竦、韩琦、范仲淹都是当时朝廷重臣,由此可见宋仁宗对西夏的重视程度。不过,夏竦、韩琦、范仲淹虽都曾治理一方,却都是文臣,且对西夏可能了解不足。

  韩琦和范仲淹虽是好友,但在西夏问题上的看法却不一致。韩琦主战,认为应主动攻击西夏,一战解决问题。范仲淹主守,认为应与西夏和谈,争取时间,待时机成熟,再出击消灭西夏。夏竦把韩琦和范仲淹的看法上奏给宋仁宗,宋仁宗考虑之后,采取了韩琦的策略,即主动出击。

宋仁宗时代的宋夏好水川大战,说说范仲淹、韩琦的得失

宋仁宗

  次年,宋朝还没出击,就传来西夏李元昊率军10万攻打渭州的消息。韩琦一面派人联系范仲淹出兵,另一面让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数万大军迎战。西夏势大,韩琦的策略是让任福率军经怀远城、得胜寨,驻扎到羊牧隆城,如有机会就攻打李元昊,没有机会就断李元昊后路。任福在行军的过程中,遇到西路都巡检常鼎正与西夏军战于张义堡,就违反韩琦的命令,改道驰援常鼎。李元昊把10万大军驻扎在好水川一带,却让几千士兵故意战败于任福手下,引诱任福追击到好水川。任福的军队孤军深入,疲惫不堪,李元昊大军倾巢而出,全歼任福的军队。宋军遭到惨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好水川之战。

  在宋朝方面,导致好水川之战战败的直接原因是任福违抗韩琦的命令。出兵之前,韩琦曾对任福千叮咛万嘱咐,要任福千万不要违抗命令,否则就算有功,也要治其违抗命令之罪。韩琦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可惜任福却没把韩琦的话放在心上。他把军队分成三部,他自己和桑怿为先锋,朱观、武英部率主力随其后,王珪负责随时支援。任福和桑怿看到友军与西夏军交点,违反命令前去支援,中了李元昊的埋伏。朱观、武英部和王珪部为救任福和桑怿,也落入埋伏,最终导致宋军全军覆没。

宋仁宗时代的宋夏好水川大战,说说范仲淹、韩琦的得失

韩琦

《宋史》:琦悉兵付大将任福,令自怀远城趋德胜砦出贼后,如未可战,即据险置伏,要其归。及行,戒之至再。又移檄申约,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不过,我认为大宋战败的主要原因是韩琦和范仲淹政见不同,导致他们在军事上缺乏配合。韩琦之所以主战,是因为西夏兵力本来很有限,应趁其羽翼未丰之时,全力击败李元昊,以免西夏坐大,且避免耗费过多的钱粮。范仲淹主守的原因是宋朝刚刚战败,士气衰落,军心涣散,他认为宋朝应该在西北边境修筑防御工事,选拔良将,训练士兵,等兵强马壮之时再出兵击败李元昊。后人普遍认为范仲淹是对的,韩琦是错的,是因为好水川之战中宋军战败,这是典型的英雄成败论。韩琦和范仲淹是当事人,他们只是根据实情情况和自己的想法提出建议而已,他们也不可能会预测到自己的建议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事实上,宋朝在好水川战败之后反过来采纳了范仲淹的策略,虽取得一定的成就,也仅仅只是保住了大宋边境平安,对西夏仍然没有任何办法。换句话来讲,范仲淹的策略也只是让大宋有自保的能力而已,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宋朝和西夏最后签订了庆历和议,西夏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向大宋称臣,李无昊达到了建立国家、实现党项人独立的目的,宋朝挣得了一个面子而已。

宋仁宗时代的宋夏好水川大战,说说范仲淹、韩琦的得失

韩琦

  所以,从结果来看,韩琦的主攻策略是失败的,范仲淹的主守策略也没有成功。

《宋史》:琦言:“元昊虽倾国入寇,众不过四五万人,吾逐路重兵自为守,势分力弱,遇敌辄不支。若并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贼骄惰,破之必矣。”乃诏鄜延、泾原同出征。

  宋仁宗采纳了韩琦的建议,就表明朝廷对西夏的主要方针是主攻。既然朝廷已经定下大方向,那么夏竦、韩琦、范仲淹三人都应该按照朝廷的方针办事。在韩琦的策略中,泾原路和鄜延路应该同时出兵攻夏,两路并进,一则兵力充足,二则相互配合。韩琦让任福率军出征时,韩琦深知李元昊兵力强盛,任福兵力较少,难以抵抗,于是嘱咐任福绕道行军到羊牧隆城。韩琦的目的就是让任福避免和李元昊短兵相接,而是寻找机会突袭,如没有机会,则断其后路并拒守。

宋仁宗时代的宋夏好水川大战,说说范仲淹、韩琦的得失

韩琦

  韩琦既然已经出兵,自然希望负责鄜延路的范仲淹也出兵配合。在此之前,朝廷已让经略安抚判官尹洙前往面见范仲淹,请求范仲淹出兵。尹洙是正月十三日到时延州见到范仲淹,反复劝说了将近20天时间,结果范仲淹还是不肯出兵。等到尹洙于二月十八日回来之时,得到了好水川战败的消息。

《宋史》:始,朝廷既从攻策,经略安抚判官尹洙,以正月丙子至延州,与范仲淹谋出兵。越三日,仲淹徐言已得旨,听兵勿出。洙留延州几两旬,仲淹坚持不可。辛丑,洙还至庆州,乃知任福等败绩,贼侵刘璠堡未退,因遣权环庆路都监刘政将锐卒数千往援;未至,贼引去。夏竦等劾奏洙擅发兵,降通判濠州。

宋仁宗时代的宋夏好水川大战,说说范仲淹、韩琦的得失

韩琦

  范仲淹不出兵至少造成两个后果:1.造成韩琦的军队孤立,且军力不足,面对西夏的军队处于明显的劣势;2.没有范仲淹鄜延路兵马的牵制,李元昊可以一心一意的对付韩琦。所以我认为范仲淹不出兵的这个决策是错误的。诚然,范仲淹对西夏是主守,但朝廷已经定下大方向,不管范仲淹是否愿意,也理应放下政见上的不同,与韩琦配合,出兵牵制李元昊,减轻韩琦的压力。一旦范仲淹出兵,李元昊主力必定首尾不能相顾,到时鹿死谁死就很难预料了。

  这里还有个问题是任福出兵的时间应该是二月十日,兵败于二月十四月。延州到原州的距离约1000里路,以宋朝军情传送的速度来看,一般2到3天时间可送达。如果韩琦在出兵前派人通知范仲淹的话,范仲淹还是来得及出兵的。这也表明韩琦和范仲淹在合作上还是有些问题的。

宋仁宗时代的宋夏好水川大战,说说范仲淹、韩琦的得失

范仲淹

  不过范仲淹之所以得到后人的尊敬,就是因为他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不大可能会因为与韩琦政见不同,并坚持自己的策略而拒绝配合韩琦。我认为范仲淹是上了李元昊的当了。李元昊在出兵之前,曾经分别给韩琦和范仲淹写信要求讲和。韩琦收到李元昊的信后,认为这只是李元昊的计策,想让宋朝放松警惕。韩琦并不理会李元昊,反倒加强戒备。

《宋史·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既还营,元昊来求盟。琦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命诸将戒严,贼果犯山外。

宋仁宗时代的宋夏好水川大战,说说范仲淹、韩琦的得失

范仲淹

  范仲淹本是主守派,认为现在时机不成熟,既然李元昊想讲和,那就暂时和吧,等时机成熟再出兵。李元昊的信正中范仲淹下怀,范仲淹洋洋洒洒地写了封回信给李元昊,名为《答赵元昊书》(宋赐赵姓)。在这封信中,范仲淹讲述党项人的历史,引经据典,分析政局,劝李元昊放弃称帝,双方和谈。范仲淹却不知道,李元昊已出兵攻打泾原路渭州一带,肯定无暇给范仲淹写回信了。

  其实,李元昊已经称帝,触犯了宋朝的底线,双方已经撕破脸皮打仗,哪能那么轻易讲和呢?韩琦加强戒备之后,西夏人果然犯境,如果说韩琦识破了李元昊的计策,那么反过来,范仲淹不就是中了李元昊的计策吗?恐怕李元昊本就有出兵犯宋的想法,只是兵力有限,担心韩琦和范仲淹联合出兵,所以才假意求和。看到韩琦和范仲淹的反应,李元昊就知道该怎么做了:稳住范仲淹,攻打韩琦。从结果来看,李元昊得逞了,他把韩琦和范仲淹耍于股掌之间。

宋仁宗时代的宋夏好水川大战,说说范仲淹、韩琦的得失

范仲淹

  所以,韩琦和范仲淹不管是主战还是主守,在当时的情况来看都是合理的建议。只是在朝廷定下大方针后,韩琦和范仲淹在配合却不怎么协调,致使宋朝遭受大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