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4·17”

又見“4·17”

疫情之下的“4·17”

2020年的4月17日,有些熟悉,又有些不同。

往年這一天,哈爾濱市消防救援支隊都會在各大廣場組織一場場宣傳教育活動,為市民們講解防火知識,開展消防演練。

又见“4·17”
又见“4·17”又见“4·17”
又见“4·17”

今年受疫情影響,沒有了廣場宣傳,沒有了現場觀眾,被一場場消防宣傳教育的線上直播取而代之。

又见“4·17”
又见“4·17”又见“4·17”
又见“4·17”

無論形式怎樣變化,但4月17日,對於哈爾濱而言,卻是一個永遠需要銘記的日子。

如果問及“歷史上的4月17日發生過什麼嗎?”

年輕的哈爾濱人都會一頭霧水地反問“4月17日發生過什麼嗎?”

很少有人給出確定的答案,偶爾會有人不確定的說,“聽家裡人說過,好像是因為那天發生了一場大火吧?”

大火,沒錯,準確地說是嚴重灼傷過哈爾濱的一次大火。

一座城的火災之殤

又见“4·17”

1983年,4月17日,哈爾濱市道里區河圖街,也就是現在的哈藥路,當時那一帶分佈著木材加工廠的車間,臨近此地的居民收集了加工廠的刨花,用於引火,點燃了最初的“星星之火”。

又见“4·17”

而在5分鐘後,哈爾濱木器廠消防隊趕到時,已經是他們犧牲一條水龍帶和一架兩節梯也無法撼動的局勢了。

又见“4·17”

那一點的火花,首先點燃了木板棚,又在8級以上大風裡,吞噬了附近工廠堆放的1380立方米,有如小山高的木材,火勢被迅速助長,接著順著風勢蔓延到東北方向,接連燃爆了附近房屋內的石油液化氣罐。

而處於大火下風向的哈爾濱車輛工廠內,貯有3600噸原油的油罐,表面溫度已升溫至64攝氏度,在它們的身後,便是哈爾濱市煤氣公司。

又见“4·17”

15時15分,全市的消防隊員都飛速趕到火場,16時50分後,大慶、賓縣、蘭西、呼蘭、阿城、肇東等市縣消防隊也趕來支援。為了彌補水運力不足,哈市還緊急調集了市內的灑水車和油糞車。

最終,次日6時,這場燃燒了15個小時大火,熄滅了。

又见“4·17”

9人死亡,10人受傷,經濟損失780萬元,燒燬房屋215棟等數字,記入了哈爾濱的城市史,這場大火是至今為止哈爾濱市有史以來最大火災。《人民日報》在火災過後發表了長篇通訊《一場特大火災的思考》,並發表了《防患於未然》的社論,意在警醒各大城市,建成有效的防火系統。

大火發生的一週年,也就是1984年4月17日,哈爾濱市政府將每年4月17日所在的星期定為防火宣傳週,至今,已有36年。

親歷者的“4·17”記憶

“那是我這輩子見過最大的火,永遠忘不了。”葉為福(時任正陽河木材加工廠車間主任)閉上眼,當年的一幕幕浮現出來……

又见“4·17”

“不好啦,著大火啦!”“4·17”的那個下午,葉為福正在廠裡上班,被同事的嘶喊“嚇了一跳”。他跑出工廠,一眼看見緊挨著家屬區的那片板棚區冒出濃濃的黑煙,立刻拼命往家跑。葉清楚記得,那天風特別大,他正頂風奔跑,“火ー下就撲到眼前,那一片幾十棟房子眨眼全著了……”事實上,人們當時並不知道:就在幾分鐘之前,距此不遠的河圖街33號居民宗萬喜家,在用刨花引火時,幾點火星突然引燃了木板棚,哈市當天又正值8級大風,幾乎在眨眼間,風與火便席捲了全院……

又见“4·17”

衝進火場裡看到的一切,葉為福說輩子都忘不了。四周火光沖天,大風吹著濃煙幾乎睜不開眼,幾乎辨不清面目的人們從燒著的房子裡逃出來。有的又拼命衝進去搶自家的東西,有的慌不擇路地逃跑、跌倒,亂作一團。混亂中有嘶啞的呼喊聲,孩子的哭聲,最清晰的是火借風勢兇猛燃燒的“呼呼”聲以及房子、板棚被點燃後的啪啪作響。葉為福衝進家裡,眼前的場景令他當場落淚:房子是兒子的新房,鐵床燒塌了,櫃子、桌椅早已付之一炬。

當晚,一無所有的葉為福一家被安置到附近一單位食堂裡,不足300平方米的地方,40幾戶人家靠簡單鋪蓋席地而睡。那一夜,葉家幾乎徹夜無眠。次日6時,大火終於被撲滅,葉清楚記得,直到9時多,人們才從逐漸散去的濃煙中看到太陽。

又见“4·17”

當年三十出頭,如今已年過六旬的徐景林(時任道里消防中隊中隊長)回憶,接到火警後,全隊7輛消防車全部出動。他負責帶著3輛消防車朝起火點(原河圖街34號)的下風口開去,希望能堵住不斷蔓延的火勢。濃煙滾滾,根本分不清街路,也看不清腳下的路,3輛消防車摸索著朝公路大橋方向緩緩開去。剛剛行駛了3分鐘,徐景林隱約看到一幢居民樓的窗前有人影在不停地動。“是不是有人,快去看看。”當救火車駛到樓下時徐景林才看清,原來是一名身披棉被的男子正站在4樓窗前不停地搖晃雙手。

又见“4·17”

4名消防員下車衝進樓道。樓道里瀰漫著黑煙,漆黑一片。樓梯扶手被燒塌了架,就連水泥地面都被燒酥了,每上一階臺階,都感覺樓板在顫動。“我們在這裡”。消防員爬上4樓,順著聲音來到樓梯右面的房門前,用斧頭破開大門。只見一對40多歲的中年男女正披著棉被護著懷裡的2個孩子站在臥室的窗前。消防員踢開橫在屋中燒塌的傢俱,抱起孩子、拉著大人成功跑出了樓房。

又见“4·17”

救援者王祥峰(時任道里消防中隊一班班長)回憶,僅僅五六分鐘,大火就從河圖街34號的起火點擴散到四五百米開外的木材加工廠及附近居民住宅。民宅內來不及搶救出的液化氣罐更加劇了火勢的蔓延。如此下去,位於下風口處的煤氣公司必被殃及。煤氣公司院內的十餘個大型燃氣罐爆炸,整個道里區就可能被夷為平地。

又见“4·17”

危急之時,消防指揮中心發出指令:要求全市消防中隊立即去兩處下風口“攔截”大火,務必保證大火不波及煤氣公司。15分鐘後,30多輛消防車排成一字,架起水槍,築一堵“水牆”,攔截不斷飛來的火球。兩個多小時的死守,數十支水槍齊射水柱,消防車的水都用盡了。指揮中心又調集了哈市周邊所有的消防力量,就連環衛部門的油糞車、灑水車都被緊急徵用上了前線。終於,朝煤氣公司竄來的大火被成功攔截。

許多當年親歷者的人生被大火永遠地改變。至今,當年的一切都在影響著他們的生活……

邵金桂36年來一直有一個習慣——一每天出門前,她都會反覆檢查家裡的煤氣有沒有關好。“忘不了,多少年也忘不了。”

又见“4·17”

關於自己的這一習慣,當年住在河清街一間平房裡的邵金桂說,自從親眼目看見了那一切之後,她對火就產生了特別大的恐懼。這些年無論家裡的溫度多低,她從不使用電褥子,因為"總擔心萬ー著火了怎麼辦。”與邵金桂相似,當年住在河圖街34號的張鳳霞,36年來一直不敢住高層。她說,時至今日,她不僅家裡總備著滅火器,甚至床頭櫃裡也放著消防救生包。“平時多注意點,心裡也能踏實點。”

又见“4·17”

“4·17”是哈爾濱的傷疤,

是每個經歷過它的哈爾濱人心裡的痛。

因為痛,所以不能遺忘,

因為痛,所以需要傳承,

讓每一代人都牢牢記住,

更因為痛,所以做出改變,

讓城市未來更美。

生命重於泰山!

維護消防安全,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又见“4·17”

來源:哈爾濱消防救援支隊、黑龍江省消防救援總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