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完全失語的馮小剛

木衛二

賀歲檔一來,電影號也跟著變熱鬧起來。

這可能不是獨一篇討論馮小剛的推送。如今的馮小剛變得小心翼翼,猛然一看,甚至會讓人覺得,是不是在賠償黃軒在《芳華》的精神損失。作者是文森特,三年前,他寫過《羅曼蒂克消亡史》。

已经完全失语的冯小刚

首先說,馮導把朋友的經歷拍成一部電影,來作為紀念,這樣的動機確實真誠並且讓人動容。

以上是我看明白的地方。

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特別有意思,看的時候完全知道在演什麼,已經不能再明白了,非常明白。但是看完之後回想,發現好像什麼都不明白。

片名叫《只有芸知道》,說實話,到最後我才隱約反應過來只有芸知道什麼,但是知道這些沒有用,除了拍出來的東西,其他我什麼都不知道。

一般來說,觀看電影的過程就是觀眾不斷的去發現的過程。

哪位大師說過,黑澤明吧,說,電最終影形成於觀眾的觀念中。

什麼意思呢,就是,導演給你看的是A,然後你自然會想到B,這個B不用拍出來,觀眾就應該能看明白,而且不斷的認識到B的過程,就是看電影的過程。

如果導演把B也拍了,那這部片子就是囉嗦,節奏不好,對觀眾沒信心,電影語言不過關,總之在技術上有缺陷。

如果一部電影拍出了A,觀眾自然明白B,之後又感悟到了C,那這片子就牛逼了,有意思多了。

如果一部電影拍出了A,觀眾自然明白B,之後有的人感悟到了C,有的人感悟到了D或者別的,那這片子就是並且富有爭議的牛逼片子,有很多解讀的空間。

如果一部電影拍出了A,觀眾自然明白B,之後又感悟到了C,然後專業大牛們總結出來了X,已經超越了電影本身的領域,這片子就是影史經典。

以上是很粗淺的示例,為了說明這部電影。

已经完全失语的冯小刚

這部電影有意思在哪呢,導演拍了A,我們明白了A,但是,B的部分是空白!最後也沒有C可以感悟。也就是說,你看到的就是全部!!

沒關係,真情實感嘛,電影感差一些,真實就好。

可是,我回過頭來想,不明白的恰恰是真實的部分,所以,這種感覺很怪,就是我完全知道我看了什麼,但我完全不明白我看了什麼!!

下面是舉例。

隋東風,窮小子,考上了新西蘭的音樂學院但是交不起學費,於是送外賣賺錢。然後呢?就遇見了芸,在賭場贏了錢,結了婚,然後到偏僻小鎮兌下來一個餐館,開始開餐館15年。

他來新西蘭是為什麼呢?是為了進修嗎?學費錢賺夠了嗎?不去上學了嗎?什麼東西在驅使他,或者說這個角色的動機在哪裡?不知道,隨著命運瞎出溜,看不懂。

羅芸,家庭不錯,身體不好,先天性心臟病,可能活不過成年,然後到了新西蘭,在海鮮市場打工,然後遇見東風,嫁了,跟著東風到小鎮開飯館,15年。

已经完全失语的冯小刚

芸為什麼去新西蘭?為了打工賺錢?她家庭不是不錯嘛,而且先天性心臟病在這個歲數隨時就死了,她父母怎麼讓她出來的?先天性心臟病,可能活不到成年心臟就炸了,根本不能要孩子,她媽怎麼還催著東風趕緊要孩子?不想要閨女了?芸心裡是有事,除了自己有病這個事以外,還有別的什麼隱秘的願望嗎?沒看出來,到最後也沒有。所以這個人的動機是什麼呢?更奇怪。

然後片子裡的事基本都是日常的事,就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那麼日常,所有人物和事情的出現,都是這個人物和事情本身,對情節其實沒有什麼推動,對主人公也沒有什麼影響。

比如女服務員,這個人物很重要啊,基本是他倆去小鎮開飯館能成功的重要因素,和這兩人人的關係其實也最近,芸最後還託夢囑咐東風去看她。

這麼重要的角色,起什麼作用了?如果是個小夥子呢,是個大媽,跟他倆不親近但是服務員工作做的可以,或者這姑娘就是個宅女,沒全世界跑,也沒領養非洲小孩,對他倆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嗎?對故事情節有什麼改變和推動嗎?沒有啊,這姑娘怎麼寫都行,可以是每個人,做好服務員就行了。所以搞那麼多設定,上天入地的,是為什麼呢?

比如飯館裡的惡漢,這傢伙是片子裡少有的打破平靜的點,甚至可以說是最高點,因為觀眾知道芸最後死了,也看到這傢伙有槍,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芸是死於這次槍殺。你看,我們可以自然想到芸的死因就是B這個層面的,觀眾自然會想到的。

結果呢,虛晃一槍,啥事沒有,人走了,而且飯館接著開。這個驚心動魄的事件產生的唯一結果就是,他們跟這個姑娘的關係更好了,僅此而已。那搞這麼一下幹嘛呢?就是讓大家誤會一下,你們是不是以為芸被槍殺了?哈哈,不是!猜錯了吧!是這個意思嗎……

已经完全失语的冯小刚

類似的情況不止出現這一次。他們三個去看極光,極光出現的時候好美啊,全場都在驚歎,儘管是在看電影都驚歎了一下,你說美不美。然後開始許願。東風很認真的許願,我當時想,是想再要個孩子,這是B的層面,結果沒想到是想再養一條狗。。然後是芸的,沒說,哦,明白了,只有芸知道,埋下了。

後來知道芸是許願飯店毀了,她好逃離這種生活。你想逃離這種生活就跟東風商量啊,那是你老公啊,不行就吵架啊,這才是真的活著啊。另外,你想逃離這種小鎮平靜生活想要去哪呢,有什麼願望呢?不知道,可能只有芸知道,誰也不知道,隋也不知道。

這裡再說一句隋東風,也真夠過分的,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15年了大哥!!無間道里當臥底九年就受不了了,你這小飯館一干就是15年,到底賺了多少錢了,賺錢你要幹什麼,你有什麼夢想沒有?!是什麼驅使著你一直做大廚?不明白啊,不知道芸知不知道啊!

好了,飯店著火了,可以離開了,是不是要像那個外國姑娘一樣周遊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呢?不是,是找個地方住下來,然後當社區警察!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社區警察什麼意思,是在某一個片區一直要做下去的那種工作,像電影裡拍的,抄抄亂停車的罰單啊,誰家貓丟了幫著找啊,老太太不認路了給送回去啊,這種。

已经完全失语的冯小刚

芸在這個生活階段直接沒露面就給確診了,確實是憋得不行了,這日子再過下去,誰受得了啊。

比如小狗狗,突然的來了,養得好好的,救過芸的命,是他倆的好夥伴,然後沒什麼徵兆的,癌症了,然後就病的要死了,最後安樂死了,很人道,也很難過。這個不用任何情節連接,就單拍一家人養狗,狗特別可愛懂事,最後要死了,就這種情節誰看了都難過,尤其養過狗的人根本受不了,能哭死。

可是,除了讓人哭以外,又對人物有什麼影響嗎,什麼作用都沒起啊。如果他們沒養狗,除了那次芸暈倒了可能更危險以外,其他沒了。但是片子用大量篇幅展現狗的臨終階段,那麼細緻,那麼全面,用了五個部分——去醫院檢查確診,在家喂香腸,在床上跟他們一起睡覺,送去安樂死,給狗下葬。一般來講,拍確診和下葬,觀眾就都明白了,夠讓人難受了,但是小剛導演全拍出來了,可能還覺得沒拍完呢,其實去了好幾回醫院看病呢。

狗臨終階段用了五個段落,比芸臨終還多。芸是洗澡,然後床上聊天,這兩部分。然後怎麼做的手術,怎麼多少天沒醒,怎麼最後撒手人寰,怎麼分了好幾罐骨灰,都沒拍。而且狗有一個特別別緻的墓碑,帶著自己的爪印和名字,太暖了。芸只有一束花,對了,狗也有花。看出馮導確實愛狗多一些,真是暖男。

已经完全失语的冯小刚

終於說到林太了,徐帆演的林太真是好,表演純熟到位,開合有度,一口武漢話說得倍兒有感覺,身段、臺詞都好極了。而且,重點是,林太這個人物對他倆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所有的重大影響都來自於林太。兩人都租林太的房子,所以他倆能相識、相戀,最後結婚。注意,隋東風咱們不知道,羅芸是有爹媽的,但倆人是在林太家裡辦的婚禮,就他們三個,很有可能是回國辦了婚禮了還是怎麼的,都沒拍。

然後結了婚正沒出路呢,林太又給找了個合適的小鎮,還有個合適的飯店正好能盤下來過日子,真是好啊。他倆也真聽話,馬上就去了,按著林太指的路幹了15年。他們生活上的大主意,都是林太給拿的。

後來倆人回去了,看林太,林太已經過世了,真讓人難過。可是她的孫女是從哪冒出來的,一直都以為她是孤寡老人,沒想到還是有子孫的。

有意思就在這,導演給咱們看了很多,甚至很瑣碎的東西,然後其他的什麼都不說,然後突然又說了點,但都不挨著。作為觀眾,你能看明白導演給你看的,然後其他的你什麼都想不出來,自以為是想出來的全都不對,過程當中有些觸動甚至感動,回頭看都不知道有啥意義。就大概這麼個觀影體驗吧,挺另類的。

本來還想再整體覆盤一下,芸到底都知道些什麼,最後怎麼一層層的讓大家都知道了的,想想算了,沒必要了。

已经完全失语的冯小刚

其實看到最後小剛導演和朋友的老照片時,才真的感動了。對馮導對朋友的這種感情,佩服,很動人。這也是觀影中一個懸著的點,我一直以為是根據馮導自己哪段經歷改編的呢,心裡想馮導一定養過狗,最後還死了什麼的,最後又是想錯了,意外了。

演員的表演不多說了,主要看導演怎麼指導,跟演員關係不大。但是黃軒是個好演員,執行力強,這麼大時間跨度,這麼多造型的變化,這麼多心態轉變,這麼多情感流露,都紮紮實實完成了,而且大段的英文臺詞,騎車、做飯、開車、坐船,一通折騰,撐下來不容易。真心說,他可能很適合話劇舞臺。

已经完全失语的冯小刚

好吧,就是這樣一部電影,我知道我為什麼去看,馮導的片子基本都是第一時間到影院支持;但我不知道看了什麼,可能像片名說的,只有芸知道。少有的觀影體驗,值得記錄下來。

已经完全失语的冯小刚

作 者

文森特

一個熱愛電影的人

《浪跡:電影與旅行》簽名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