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區:“一減一加”助跑鄉村經濟

(劉昌盛 李明杜)4月2日,在南溪區劉家鎮石塔村,爬到山丘高處後,謝欽傑在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上,找到眼前的位置,標註上雷竹、花椒、玫瑰等。“現在地盤大了,發展的平臺也就大了,可以更好地佈局產業和集聚資源。”在村建制調整改革中,作為新合併村的第一任書記,謝欽傑對新村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

在村建制調整改革中,南溪區圍繞“調優、調強、調大”目標,對全區11個鎮(街道)198個村進行了調整,調減了68個行政村,形成了5000人以上的一類村17個,3000到5000人的二類村25個。雖然調減了村的數量,但優化了發展佈局,增強了發展後勁。

南溪區:“一減一加”助跑鄉村經濟

並村並心過“磨合期”

近日,拿著村幹部送來的補辦好的新農合醫療本,南溪街道桂花村村民王玉瓊臉色微紅,神情有些不自然。“村建制調整改革中,我投了反對票,就怕合村後辦事不方便。”讓她沒想到的是,在原來的村委會辦公點能辦的事項一樣不少。在得知她家需要補辦新農合醫療本時,村幹部還主動上門拿資料,全程代辦,“早曉得這麼安逸,哪個還會投反對票哦。”

而讓當地群眾更意想不到的是,通過村建制調整改革,還解決了大家出行的老大難問題。

連日來,一輛輛掛有便民小客牌子的麵包車,穿梭在江南鎮各村社,不僅招手即停,還能預約。

南溪區:“一減一加”助跑鄉村經濟

“並村後,能更好地規劃運營路線和方式,才能根據實際情況來推行便民小客,打通群眾的連心路。”南溪區公交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後期還將投入運營140輛農村便民小客、新增72個行政村通客車、新建1000個農村客運招呼站。到2020年底,全面實行行政村開通便民小客。

為做好便民服務,南溪區在村建制調整改革中,不僅在撤銷村設立了便民服務代辦點、農民工服務站和綜治信訪中心,還將推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就業失業登記等服務事項在村級辦結;同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規劃建設村級農貿市場,讓群眾並村又並心。

並村為加快發展“聯姻”

一籠籠肥大的小龍蝦,讓汪家鎮原渠河村村民劉萬權越撈越有勁,近百畝的池塘卻滿足不了他的“胃口”。早就想進一步擴大規模的他,面對土地流轉的問題直撓頭。

前不久,劉萬權的問題解決了。原來,在村建制調整改革中,汪家鎮新橋村、白楊村、渠河村合成了新橋村。通過統一規劃,新村把水產養殖作為特色主導產業之一。

“村上幫我協調,通過流轉、入股的形式把養殖規模擴大了70多畝。”劉萬權滿臉笑容地說,擴大規模後,他的養殖業不僅可以進一步發展,還可以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南溪區:“一減一加”助跑鄉村經濟

在劉家鎮石塔村,大家夥兒在擴建的玫瑰園裡幹得熱火朝天。由富裕的四合村和戴著貧困帽的石塔村“結合”,四合村良好的發展思路、創業經驗、發展模式,有了“複製”的空間。

“準備把400畝的玫瑰園發展到3000多畝,引進深加工企業,做好農旅融合發展,打好生態牌。”謝欽傑說,在村建制調整改革中,南溪區出臺了一系列產業發展政策,設立了產業扶持金,“這些讓我有了發展的底氣。”

據瞭解,南溪區採取強村帶弱村、大村帶小村、富裕村帶貧困村等多種整合方式,因地制宜打造了32個特色村,出臺了多項產業扶持政策,並預算安排1000萬元區本級財政,統籌整合農業、畜牧等領域資金1億元以上,打造一批農業、文旅、康養等產業強村。

並村優化村幹部“組合”

作為養殖能手,“跨界”成為了村黨支部書記,39歲的張喬美倍感壓力,而讓他感到欣喜的是,新村班子隊伍的優化。

“我們村有10.6平方公里6600多人,村幹部的選拔範圍拓寬了,現在我們村幹部平均年齡只有42歲,大專以上學歷佔到了75%,比以前提高不少。”張喬美說,村建制調整改革帶來的新氣象,讓大家幹勁十足,“村上黨員都有135名,這麼多黨員可以起到很好的先鋒模範作用。”

南溪區:“一減一加”助跑鄉村經濟

目前,該村結合實際和市場前景,已在水產、蓮藕、竹產業上都制定了發展方案。“平臺大了,施展拳腳的舞臺也大了,大家都有發展的強烈願望。”張喬美說。

據瞭解,在村建制調整改革中,南溪區堅持從優秀農民工、致富能手、回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等群體中擇優選拔、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嚴格標準選優配強村級黨組織班子。調整後,村級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45.56歲,較調整前降低2.47歲;大專以上學歷村幹部佔總數70.77%,較調整前增加17.66%。同時,南溪區還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村級黨委5個,村級黨總支16個,村級黨支部109個。黨建引領,有力促進了村建制調整改革,推動了村經濟社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