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区:“一减一加”助跑乡村经济

(刘昌盛 李明杜)4月2日,在南溪区刘家镇石塔村,爬到山丘高处后,谢钦杰在画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找到眼前的位置,标注上雷竹、花椒、玫瑰等。“现在地盘大了,发展的平台也就大了,可以更好地布局产业和集聚资源。”在村建制调整改革中,作为新合并村的第一任书记,谢钦杰对新村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在村建制调整改革中,南溪区围绕“调优、调强、调大”目标,对全区11个镇(街道)198个村进行了调整,调减了68个行政村,形成了5000人以上的一类村17个,3000到5000人的二类村25个。虽然调减了村的数量,但优化了发展布局,增强了发展后劲。

南溪区:“一减一加”助跑乡村经济

并村并心过“磨合期”

近日,拿着村干部送来的补办好的新农合医疗本,南溪街道桂花村村民王玉琼脸色微红,神情有些不自然。“村建制调整改革中,我投了反对票,就怕合村后办事不方便。”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原来的村委会办公点能办的事项一样不少。在得知她家需要补办新农合医疗本时,村干部还主动上门拿资料,全程代办,“早晓得这么安逸,哪个还会投反对票哦。”

而让当地群众更意想不到的是,通过村建制调整改革,还解决了大家出行的老大难问题。

连日来,一辆辆挂有便民小客牌子的面包车,穿梭在江南镇各村社,不仅招手即停,还能预约。

南溪区:“一减一加”助跑乡村经济

“并村后,能更好地规划运营路线和方式,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推行便民小客,打通群众的连心路。”南溪区公交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后期还将投入运营140辆农村便民小客、新增72个行政村通客车、新建1000个农村客运招呼站。到2020年底,全面实行行政村开通便民小客。

为做好便民服务,南溪区在村建制调整改革中,不仅在撤销村设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农民工服务站和综治信访中心,还将推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事项在村级办结;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规划建设村级农贸市场,让群众并村又并心。

并村为加快发展“联姻”

一笼笼肥大的小龙虾,让汪家镇原渠河村村民刘万权越捞越有劲,近百亩的池塘却满足不了他的“胃口”。早就想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他,面对土地流转的问题直挠头。

前不久,刘万权的问题解决了。原来,在村建制调整改革中,汪家镇新桥村、白杨村、渠河村合成了新桥村。通过统一规划,新村把水产养殖作为特色主导产业之一。

“村上帮我协调,通过流转、入股的形式把养殖规模扩大了70多亩。”刘万权满脸笑容地说,扩大规模后,他的养殖业不仅可以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南溪区:“一减一加”助跑乡村经济

在刘家镇石塔村,大家伙儿在扩建的玫瑰园里干得热火朝天。由富裕的四合村和戴着贫困帽的石塔村“结合”,四合村良好的发展思路、创业经验、发展模式,有了“复制”的空间。

“准备把400亩的玫瑰园发展到3000多亩,引进深加工企业,做好农旅融合发展,打好生态牌。”谢钦杰说,在村建制调整改革中,南溪区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设立了产业扶持金,“这些让我有了发展的底气。”

据了解,南溪区采取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富裕村带贫困村等多种整合方式,因地制宜打造了32个特色村,出台了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并预算安排1000万元区本级财政,统筹整合农业、畜牧等领域资金1亿元以上,打造一批农业、文旅、康养等产业强村。

并村优化村干部“组合”

作为养殖能手,“跨界”成为了村党支部书记,39岁的张乔美倍感压力,而让他感到欣喜的是,新村班子队伍的优化。

“我们村有10.6平方公里6600多人,村干部的选拔范围拓宽了,现在我们村干部平均年龄只有4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到了75%,比以前提高不少。”张乔美说,村建制调整改革带来的新气象,让大家干劲十足,“村上党员都有135名,这么多党员可以起到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

南溪区:“一减一加”助跑乡村经济

目前,该村结合实际和市场前景,已在水产、莲藕、竹产业上都制定了发展方案。“平台大了,施展拳脚的舞台也大了,大家都有发展的强烈愿望。”张乔美说。

据了解,在村建制调整改革中,南溪区坚持从优秀农民工、致富能手、回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中择优选拔、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严格标准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班子。调整后,村级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5.56岁,较调整前降低2.47岁;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占总数70.77%,较调整前增加17.66%。同时,南溪区还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村级党委5个,村级党总支16个,村级党支部109个。党建引领,有力促进了村建制调整改革,推动了村经济社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