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推介】5年骨折9次,骨頭咋成“豆腐渣”?

近日,65歲的王女士參加同學聚會時,發現好幾個老友缺席了。原來,有的是骨質疏鬆腰疼腿疼出不了門,有的甚至骨折住院了。據瞭解,目前,每3秒就有1例骨質疏鬆骨折發生,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會在50歲後遭遇一次骨折。多年前,60歲的沈女士在外出時不小心摔傷,腰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走路,到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腰椎骨折。然而,讓醫生驚訝的是,由於她的骨質嚴重疏鬆,鋼板根本無法固定在骨頭上,一打上,骨頭就出現裂紋。據她回憶,自己五六年裡,已經出現9次骨折。有時用手拄一下地,橈骨骨折,送孫子上學的路上,不小心踩到石子,腳就骨折了。經骨密度檢查發現,正常值應該在-1以上,她則小於-2.5,為骨質疏鬆。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提醒 !40歲就應檢查骨密度

骨質疏鬆病房主任於萌介紹,骨質疏鬆和糖尿病一樣,是代謝性疾病。隨著年紀增長,骨量不“扛丟”,骨頭變脆。這種情況下,不需要多大的力量,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都可能發生骨折。於萌介紹,黃種人、老齡、激素水平變化、母系遺傳、部分慢性疾病、服用某些藥物、不良生活習慣等,都是骨質疏鬆的高危因素。“一般,原發性骨質疏鬆包括絕經後骨質疏鬆、老年骨質疏鬆和特發性骨質疏鬆。其中,女性絕經後5~10年內,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患骨質疏鬆的可能性是男性的4倍。而繼發性骨質疏鬆則是由影響骨代謝的疾病或藥物等明確病因導致的,如甲亢、糖尿病、類風溼性關節炎、腎病、腫瘤,或服用激素等。”所以建議,40歲起就應常規檢查骨密度,T值小於等於-2.5即為骨質疏鬆;若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遠端發生脆性骨折,即使為骨量減少(-2.5~-1)也可診斷為骨質疏鬆;若椎體和髖部脆性骨折,無需依賴骨密度結果就可診斷。


鈣和維生素D不能亂補

記者跟隨於萌出診發現,不少患者在最初並不當回事。嘗試過運動、喝牛奶、吃鈣片、吃保健品等各種補鈣方法,甚至還代購好幾萬元的補鈣劑,但仍然骨折不斷。於萌表示,大家在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上存在很多誤區,最常見的就是認為補鈣就能治好骨質疏鬆。絕大多數患者單靠食補和鍛鍊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到醫院進行綜合治療。總的來說包括基礎治療和藥物干預。基礎治療為改善生活方式、補鈣和維生素D。如避免吸菸和過量飲酒、濃茶、濃咖啡。保證每天攝入300毫升的奶製品,暴露皮膚於陽光下曬15~30分鐘,進行規律的負重及肌肉力量練習。每天補充鈣500~600毫克,成人補充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65歲以上老人及維生素D缺乏者,補充6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藥物干預規範治療,一般需要間斷應用抗骨質疏鬆藥物,分為抑骨吸收和促骨形成兩種。需要注意的是,鈣、D不能亂吃,要根據化驗結果,定期隨訪,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補充,過多可能會導致腎結石、心臟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