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一起來盤福建歷史上的“學霸”

東南網4月23日訊 今日是世界讀書日,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的最新調查結果,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略低於2018年的4.67本。今天,小編為你盤點福建歷史上熱愛學習的幾位“學霸”,希望他們的故事能夠觸動你的心靈,讓熱愛讀書、勤於學習成為一生的習慣。

南宋儒學大師——朱熹

世界读书日,一起来盘福建历史上的“学霸”

朱熹(1130.10.18-1200.4.23)出生於福建尤溪。在他71年的生命歷程中,有60多年是在閩北求學著述和講學中度過的。

朱熹是是中國南宋思想家、理學的集大成者、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導的“讀書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的家教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成為家教庭訓的典範,並廣泛傳播到東亞國家,影響深遠。人們習慣上稱朱熹為“朱子”,他對後世影響的言行詩文的文化稱為朱子文化。

朱熹從事教育50多年,在宋代儒學中最為博學,廣注典籍,對經、史、天文、地理、音樂樂律和自然科學都有研究。主張道德修養以居敬為主,主張“存大理,滅人慾”;“知先後行”。在教育方法上採取啟發式,主張自己讀書,探索道理,提出疑問,解決疑問。朱熹的理學被中國封建統治者定為思想。學術上著有《四書集註》、《詩集傳》、《楚辭集註》、《四書章句集註》、《周易本義》及後人編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語類》、《朱子大全》等。

著名學者、文獻學家——陳夢雷

世界读书日,一起来盘福建历史上的“学霸”

陳夢雷 (1650-1741年),清朝大臣,字則震,號省齋,號天一道人,晚號松鶴老人,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

陳夢雷資質聰敏,少有才名。12歲中秀才,13歲中舉人。康熙九年(1670)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在瀋陽10餘年間,培養不少當地人才;並編撰《奉天通志》、《盛京通志》、《承德縣誌》、《海城縣誌》,著成《周易淺述》一書。

一生最大成就是主持編纂了中國現存最大、蒐集最博的大型類書《古今圖書集成》。全書共1萬卷,目錄40卷,分歷緣、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6編;每編分若干典,全書共32典;每典又分若干部,全書共有6109部。該書內容繁富,區分詳晰,刊印後,即受各方好評。清人張廷玉稱:"自有書契以來,以一書貫串古今,包羅萬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圖書集成》者。"外國學者讚譽該書為“康熙百科全書”。

近代著名翻譯家、教育家——嚴復

世界读书日,一起来盘福建历史上的“学霸”

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縣人。先後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和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範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

世界读书日,一起来盘福建历史上的“学霸”

在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期間,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並翻譯了《天演論》、創辦了《國聞報》,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提出了“信、達、雅”的翻譯標準,是清末極具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辜鴻銘

世界读书日,一起来盘福建历史上的“学霸”

辜鴻銘(1857.7.18-1928.4.30),字湯生,號立誠,祖籍福建省惠安縣,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

作為翻譯家,辜鴻銘的貢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中國經典古籍《論語》、《中庸》、《大學》等譯成英文,在清末民初的中書英譯中最享盛譽;另一方面是將外國詩歌等翻譯成中文,主要有威廉·柯伯的《痴漢騎馬歌》和柯勒律治的《古舟子詠》,成為近代中國向國內譯介西方詩歌的先驅。

為了讓西方人瞭解中國的孔孟哲學,精神道義,辜鴻銘勤於寫作。辜氏一生著述頗豐,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寫成,其目的即在於使西方人瞭解,並通過了解進而尊重中國文化。

以英文著作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林語堂

世界读书日,一起来盘福建历史上的“学霸”

林語堂(1895.10.10-1976.3.26),福建龍溪(今漳州)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回國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1954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林語堂於1940年和1950年先後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曾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雲》《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主持編撰《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

林語堂一生著述頗豐,同時,他也是第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

世界读书日,一起来盘福建历史上的“学霸”

陳景潤(1933.5.22-1996.3.19)年生,福建福州人,是著名的數學家,也是20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人物。陳景潤早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曾從師於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1956年,在華羅庚先生的推薦下,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

陳景潤對數學論有濃厚的興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系統地閱讀了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關數學的專著。陳景潤為了能直接閱讀外國資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繼續學習英語的同時,又攻讀了俄語、德語、法語、日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

為了使自己夢想成真,陳景潤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裡,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潛心鑽研。經過10多年的推算,1965年5月,發表了他的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受到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稱讚。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把陳景潤的論文寫進數學書中,稱為“陳氏定理”。其後,他對上述定理又作了改進,完成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他的研究成果至今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領域還保持著領先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