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袍佛國,為何戾氣深重?有三大原因,經濟衰退是硬傷

泰國是在中國以外最早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的國家,截止到當地時間4月16日上午,泰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671例,其中死亡病例達46例。而1月份以來多次發生的槍擊案無疑給泰國社會雪上加霜。


最早是1月9日,中部華富里府一名學校校長搶劫金店,槍殺3人,其中包括1名兩歲孩子。


2月8日佛誕日當天,東北部呵叻府一名陸軍上士,因購地建房被營長一家欺詐,申訴無門之際,直接開槍擊斃營長及其岳母,還在市中心一座商場內瘋狂屠殺,共造成30人死亡、58人受傷。


黃袍佛國,為何戾氣深重?有三大原因,經濟衰退是硬傷

泰國軍警準備進入兇手控制的商場


10天后,曼谷市中心一家商場四樓的美容院內,一名男子持槍當眾擊斃前妻,後揚長而去。


這幾起惡性槍擊案發生得如此頻繁,其間還夾雜著其他多起小型槍擊事件,導致一時間泰國上下人人自危,平時人頭攢動的繁華商場成為“高危場所”代名詞。


一向以性情溫和、民風樸實形象示人的黃袍佛國,為何變成了這般暴戾模樣?


槍支氾濫難辭其咎


根據Gunpolicy.org網站的統計,泰國民眾共持有超過1000萬支各類槍械,在全球高居第11名。在這大量的槍支中,合法註冊的槍支數量僅佔六成,而黑槍數量竟高達四成。正是這些殺戮工具的泛濫,導致泰國社會出現“一言不合,拔槍相向”的暴力場景。


與美國不同,禁槍問題幾乎沒有成為過泰國政黨競選的議題,也沒有成為政府力圖解決的矛盾。從2019年泰國大選來看,幾乎所有參選黨派,在宣傳競選綱領時,很少提及槍支管控問題。


即使史上傷亡最慘重的“呵叻上士虐殺案”發生後,國會辯論的更多是如何進行軍隊改革,而非控槍。不僅是本屆政府,泰國曆史上幾乎沒有哪一屆政府認真考慮過槍支管控問題。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一方面是因為許多泰國人的觀念中,持有槍支是自保的良方,是安全的保證。


筆者的好幾位泰國朋友都是“合法持槍一族”,有一位朋友告訴我,禁槍只會讓世界變得更加混亂,因為壞人可以非常容易獲得槍支,一旦用槍施暴,手無寸鐵的好人只能是坐以待斃。


黃袍佛國,為何戾氣深重?有三大原因,經濟衰退是硬傷


另一方面,泰國社會有一種由來已久的“槍支崇拜文化”,槍支是社會地位與權勢的象徵。所以,許多人對擁有槍支趨之若鶩。不少人收入微薄,但依然不惜重金,購買槍支,收藏槍支,迷戀槍支。


即便如此,這也不是槍支氾濫的根本原因。歸根結底,泰國政府在槍支問題上監管不力,管控不嚴,才是其根源所在。


“呵叻槍擊案”的兇手是一名軍人,儘管他有“槍殺戰友、劫奪軍用武器彈藥”的情節,但據披露,他一人竟然持有5支槍,這遠遠超過了“自衛”的需求,可由於他是軍隊公務人員,申請購槍僅需校官一級的軍官簽字批准。


黃袍佛國,為何戾氣深重?有三大原因,經濟衰退是硬傷

2019年1月12日,泰國慶祝兒童節,兒童上軍營參觀,體驗槍械


而一些申請持槍者明明資質不夠,卻只要支付1萬~3萬銖(摺合人民幣約為2200~6500元)不等的好處費,負責審批的註冊官便大筆一揮,大開方便之門。泰國購槍門檻之低,可見一斑!


尤為嚴重的是,泰國政府明知黑槍交易盛行,卻從不花大力氣去打擊治理。不少黑槍製售商直接通過社交媒體打廣告,有恃無恐地進行交易。更有甚者,華富里府某警署看管槍支的警員竟然監守自盜,將配發的49支手槍拿去典當,結果大多流入黑市。


正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槍支文化,加上鬆散的管理體系,以及見怪不怪的地下槍支市場,導致購槍在泰國較為容易,從而為頻發的槍擊案提供了殺戮的工具。


媒體報道推波助瀾


媒介倫理作為調節、規範新聞實踐中道德標準的重要問題,近年來被廣泛討論。泰國媒體眾多,十分活躍,且競爭激烈。


尤其是進入網絡時代以後,為了博人眼球,一些媒體放棄了本應堅守的新聞報道準則,過分追求暴力犯罪、桃色事件等獵奇新聞,無形中帶偏了社會價值觀。可以說,泰國頻發槍擊案,除了槍支氾濫這一原因之外,與新聞媒體推波助瀾不無關係。


最明顯的例證,是製造“呵叻槍擊案”的陸軍上士。從他個人社交賬號轉載的內容不難看出,他非常關注媒體報道的重大惡性殺人事件。在他的臉書記錄裡,可以看到他多次轉發1月發生在泰國中部華富里府的“校長劫金殺人案”的相關報道。


黃袍佛國,為何戾氣深重?有三大原因,經濟衰退是硬傷

2月9日,泰國民眾在呵叻府悼念槍擊案遇難者


警方破案之後,媒體發現兇手竟然是一名校長,是“千載難逢”的“流量擔當”。於是乎,它們沒有去探討案件本身的警示意義,而是一味專注於這名兇手的私生活,連篇累牘地報道一些本不應占版面的細節。


那段時間,兇手的姓名反覆被報道,一張張生活照出現在電視屏幕上,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這不是對兇殺案的報道,而是對一位當紅明星生活的報道!


犯罪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作“模仿犯”(copy cat),是指當某個兇手犯下殘暴罪行後,會有崇拜者效仿他的舉動。


而有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處於社會邊緣,平時默默無聞,無人關注,當看到有人因為犯罪而像明星那般成為大眾關注對象後,便也會產生類似的犯罪衝動,以達到出名的目的。可以推斷,這名上士正是在媒體的不當報道中,走上了一條畸形的“成名之路”。


黃袍佛國,為何戾氣深重?有三大原因,經濟衰退是硬傷

泰國軍警撤離商場平民


他不僅模仿那名校長在商場殺人,而且模仿國外的槍擊案罪犯。


行兇過程中,他持續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臉書賬號,不僅發一些詛咒性、挑釁性的文字,而且上傳自拍視頻,神情淡然地表示“扣扳機扣到手抽筋”,直到泰國政府聯繫臉書公司關閉了他的賬號。


很明顯,他是在模仿2019年3月新西蘭基督城清真寺慘案和2019年10月德國猶太教堂慘案,這兩起案件的兇手在行兇過程中,均在網上直播。


黃袍佛國,為何戾氣深重?有三大原因,經濟衰退是硬傷

泰國官方發佈的兇手通緝令

上士視校長為偶像,不僅模仿校長在商場殺人,還“超越”偶像,成為散落在泰國社會各個陰暗角落的邊緣群體的集體偶像。犯罪學家傑弗裡·羅斯認為:“當下發生的事情具有暗示的力量。對於有某種挫折感或是想要算什麼賬的人來說,當他們聽說別的地方發生了什麼事,這會讓他們變得大膽。”


“模仿犯”理論加上這一理論,恰好可以解釋,為什麼“呵叻槍擊案”發生後幾天之內,芭堤雅等地都有人在網上揚言,要學習槍殺了29人的上士,“幹一票大的”。而且,在曼谷出現了多起槍擊事件,美容院槍殺前妻案便是其中之一。


經濟停滯激化矛盾


2月17日,泰國公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的經濟發展數據。第四季度GDP增長率僅為1.6%,而第三季度這一指標為2.6%,全年GDP增長率為2.4%。2019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在過去5年中處於谷底。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情況,主要有四大因素:全球經濟放緩;泰銖持續升值;新財年預算遲遲未獲批准;正在擴大的旱災。泰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早前預測,2020年泰國經濟增長率在1.5%~2%,泰國經濟步履蹣跚。4月份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接連調低對泰國全年經濟增長率預測,最低竟然低至-6.8%​。​


經濟發展的停滯與退步,是社會動盪最為深刻的根源。2006年被泰國軍方發動政變趕下臺的前總理他信,前不久發文稱泰國經濟已經到了“令人絕望的境地”。


他說:“泰國經濟,曾經為本地區其他國家所羨慕,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原先強勁的經濟發展正逐步減緩,以至於今天泰國經濟已經被地區其他國家甩在身後。泰國經濟發展原本是東盟十國經濟發展的引擎,而今卻成為十國中經濟發展最差的國家之一,而且這種趨勢將持續下去,短期內沒有好轉的跡象。”


黃袍佛國,為何戾氣深重?有三大原因,經濟衰退是硬傷


他信所言,大體上反映了泰國的現狀——泰銖走強,但經濟下行,人民購買力持續減弱,各種影響社會安定的負面因素在上升。而這正是泰國槍擊案頻發的最關鍵原因。


筆者不止一次聽到泰國出租車司機、路邊商販抱怨收入低下、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旅遊行業和出口貿易行業從業者,則更是難上加難。


整個社會除了少部分人越來越富有之外,大多數人都處於“賺錢難”的焦慮狀態。如果泰國經濟持續停滯,可以想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中產階級跌落到貧苦階級,貧富差距將進一步擴大。


一些群體被邊緣化,缺乏機會的人們生髮出對未來的迷茫、對現狀的不滿乃至絕望,導致一些人心理失落走向極端,進而令矛盾激化,引發社會動盪不安。


黃袍佛國,為何戾氣深重?有三大原因,經濟衰退是硬傷

曼谷街頭,下車休息的tutu車司機


槍支氾濫為罪犯們提供了殺戮工具,媒體報道在為他們提供模仿“樣板”的同時,也激發他們“成為大明星”的“雄心壯志”。


但這些都只是外在因素,真正觸發罪犯們“推倒心中的佛”、走上犯罪道路的是,因為經濟形勢每況愈下,他們本身所處的社會關係中那些無法解決的矛盾,導致他們緊張、委屈、鬱悶、憤恨,乃至絕望,只能將無處排遣的情緒,付諸現實生活中的快意恩仇、痛快淋漓的射殺,甚至罔顧無辜民眾的生命,但求快感與刺激。


享樂主義引發的債務問題、男女關係混亂引發的感情矛盾、軍官霸凌下級引發的階層對立,這些都還只是泰國諸多社會矛盾的冰山一角。如何在經濟下行時期,儘可能將扭曲的社會價值觀撥正,是泰國各階層都需要考慮的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