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英国,究竟埋了多少“雷”?

英国近日新闻不断,先是首相出院,后又要求向中国索赔。

历史上的英国,究竟埋了多少“雷”?


历史上的英国,究竟埋了多少“雷”?


历史上的英国,究竟埋了多少“雷”?

作为曾经的大帝国,英国给历史留下了多少难以抹灭的痕迹?不谈时政,就谈谈“大英帝国”的历史。

历史上的英国,究竟埋了多少“雷”?


在1763年,英国正式取代西班牙成为了世界头号殖民强国。历史上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所以对于英国历史上给殖民地国家埋的坑,可能十篇文章都写不完。大英帝国曾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历史上面积最大的殖民帝国,领土面积一度达3400万平方公里。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国力的日渐衰落,大英帝国逐渐瓦解。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后,英国和一部分前殖民地国家组成英联邦。但与大英帝国时期不同,英国对英联邦的其他成员在政治、经济及外交等各方面影响越来越小。


大英帝国的日渐式微是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大背景,各民族自身的历史文化是其民族运动发展的根基,而现实的政治、经济等利益是引导民族运动发展的导火索,独立则是最终反殖民统治的高潮。历史上英国殖民地种类繁多,管理手段和政策也纷繁复杂,这些为殖民地后来的独立埋下了种种冲突问题的“地雷”。


分而治之是英国殖民政策的基本战略,用分别治理和各种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亚洲和非洲殖民地往往只是工业所需原材料的供应者,为了确保其统治的稳定,同时因为各殖民地民族内部的复杂性,英国曾用“分而治之”、“精英制度”、“以夷制夷”等政策统治,甚至直接放弃对当地民族问题的解决而离开,使得很多殖民地在独立后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民族冲突。


在印度和非洲,英国保留了一些原有的土邦国、部落、乡村等行政机构,并任用当地人为次级地方官员,当地部分语言和文化得以保留。1600年英国商人建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随后开始了在印度的扩张。1947年“印巴分治”,英国把统一的南亚次大陆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地,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遗留了不少问题,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外,相比其他国家,英国是掠夺非洲的最大受益者,1885年至1914年之间英国将大约30%的非洲人口置于其统治之下。


自治领是大英帝国殖民地制度下一个特殊的国家体制,是殖民地迈向独立的最后阶段。它们是由殖民地或自治殖民地进化而来的。


1686年,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为了加大英国在北美洲的影响力,把新英格兰同盟变成了新英格兰自治领。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通过了《独立宣言》,之后新英格兰各殖民地陆续加入联盟。英国从北美殖民地独立这一事件中学到的经验是,即使是在不拥有殖民统治权的情况下进行的贸易依然能够带来经济繁荣。所以19世纪中叶英国授予诸如英属加拿大和英属澳大利亚等白人殖民地自治领地位,因为这些国家的白人被视为是居住在殖民地的“本国”人民。只要海外市场政局稳定,即使没有实施正式的殖民统治,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依然能够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随着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相继取得了自治领地位,大英帝国已经开始了从帝国到英联邦的转变。各自治领在外交政策上享有很大的自由度,前提是其政策不明显违反英国利益。爱尔兰自由邦在一场反抗英国统治的血腥战争后于1921年取得了自治领地位;1937年爱尔兰与英国断绝了正式的宪法关系,并在1949年正式成为完全独立于英联邦之外的爱尔兰共和国,但是留下一个长期流血冲突的北爱尔兰问题,迄今难以圆满解决。


租借地是指根据条约一国将部分领土出租或抵押给另一国。租借只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效,在租借期内租方取得对领土的使用权。出租国保留对租借地的主权,租借期满后予以收回。历史上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租借地,都是强迫这些国家订立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是列强对弱小国家领土主权的非法限制,违反现代国际法原则,因此遗留了不少难题。

现在还是有英国官员做着“日不落帝国”的幻梦,与其“异想天开”,不如先着手解决人民的生命健康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