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國家樓市有點涼

這兩個國家樓市有點涼

長期以來,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房地產市場一直受到購房者的青睞。雖然這些地區的房地產市場沒有出現劇烈波動,但也經歷了一段“痛苦時期”。

房地產數據分析公司Corelogic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澳大利亞3月份房價下跌0.6%,州府和地區首府下跌0.7%,去年同期下跌8.2%。其中,悉尼3月份房價下跌0.9%,較2017年年中峰值下跌13.9%。墨爾本房價下跌0.8%,較峰值下跌10.3%。

在過去的17個月裡,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的關鍵詞一直在下降。儘管澳大利亞3月份房價下跌放緩,但房價下跌的範圍在地理上已變得更為廣泛。此外,澳大利亞高端住宅市場受到的衝擊更大,因為銀行在向債務水平較高的借款人放貸方面變得更加謹慎。此外,澳大利亞的住房建築業以近6年半來最快的速度收縮。可以看出,在房地產市場的寒冬,不僅房地產開發商在裁員減支,相關行業也在大幅減支。

新加坡城市重建局(Urban Renewal Authority)週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私人住宅價格連續第二個季度下跌0.6%,創下近兩年來的最大跌幅。其中,豪華住宅價格每年下跌2.9%,創下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大跌幅。高威物業資訊研究總監Kristen表示,多項降溫措施,再加上宏觀經濟低迷,已開始抑制住房需求,但新加坡房價今年整體將保持穩定。

出於對房地產市場過熱的擔憂,新加坡政府從2009年開始對住宅房地產實施限制,包括政府規定借款人每月的按揭還款不應超過其收入的60%,並對房屋交易徵收高額印花稅。在調控措施出臺後,房價在2013年見頂,隨後開始連續幾年下跌。新加坡政府多次表示,不會放鬆自2009年以來實施的管制措施。他們擔心,一旦放鬆,房地產泡沫就會復甦。然而,直到2017年第三季度,新加坡的房價才開始回升。

去年7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Singapore Monetary Authority)、國家發展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和財政部聯合宣佈,新加坡將提高購房印花稅,並收緊貸款上限。據報道,額外的購房印花稅是新加坡政府在2011年推出的為住宅物業降溫的措施之一。除了固定的印花稅外,還需要支付額外的買方印花稅。其目的是減輕本地及外國買家對住宅物業的強烈投資需求,並確保新加坡人仍能負擔得起本地住宅。

新加坡領先的房地產公司凱特集團(Kate Group)早些時候宣佈,將通過現金加股票的方式,以70.4億新元(合44.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淡馬錫控股(Temasek)旗下的房地產公司方興未安(as- singbridge Pte),由此誕生亞洲最大的房地產公司,總資產達860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