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周王朝(春秋時期) 周定王年間(二)

1、秦攻晉輔氏之戰

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乘晉霸業中衰之際,領兵東進,攻入晉國,進抵輔氏。二十七日,攻滅赤狄潞氏 不久的晉景公在稷(今山西稷山南)集結、演練軍隊。隨後,景公令晉軍向東北挺進,勘定原潞氏之狄的疆界,並使滅亡於潞氏的黎國(今山西黎城東北)復國。待景公聞悉秦軍入晉後,又急令晉軍回師西進,抗擊來犯之敵。晉軍進駐距輔氏不遠的雒(今陝西大荔東南)。不久,晉將魏顆領兵對駐於輔氏的秦軍發起攻擊,大敗敵軍,俘獲秦大力士杜回。 秦桓公被迫率軍撤走。

36、周王朝(春秋時期) 周定王年間(二)


2、齊、晉鞍之戰

晉之宿敵江漢流域強國楚國不斷髮兵北犯,從晉手中奪取了對中原中、南部地區的控制權,使晉的中原霸權跌落。周定王十六年春,晉景公會同衛國加兵於齊,迫使齊頃公向晉求和,晉、齊復重歸於好。魯國鑑於晉、齊媾和,懼怕齊國出兵攻魯,而晉會袖手旁觀,遂於同年夏遣使赴楚,建議其發兵攻齊。當時,楚國正試圖拉攏齊國,並無攻齊之意。不久,楚莊王病故,楚遂以其有喪事為由回絕了魯國的請求。魯遭楚拒絕後,深恐受到齊國的報復,遂於十七年春制定丘甲制度,以增加軍賦。冬,魯成公授權大夫藏孫許(即藏宣叔)負責訓練軍隊,修繕城郭,以加強戰備。十八年春,齊頃公果然率大軍南下攻佔魯北部的龍邑,繼而南進至巢丘。當時,魯與其西方鄰國衛國關係友善。衛穆公聞悉齊軍攻魯,急遣大夫孫良夫、石稷、寧向、向禽領兵東進攻齊救魯。齊頃公得知衛軍攻齊,遂領兵西進迎擊。進入齊境不久的衛軍懾於齊軍實力強大,倉促回撤。齊軍尾追衛軍至衛東部邊地新築(今河北魏縣南),擊敗衛軍。魯、衛兩國被迫向晉國求援。晉景公命新任主政卿卻克領兵會同魯、衛等國軍隊攻齊,導致晉、齊鞍之戰。

36、周王朝(春秋時期) 周定王年間(二)


晉景公派遣郤(xì)克、範燮、韓厥、欒書等統帥八百輛戰車救援魯衛。晉軍會合魯衛兩軍,6月16日在衛國的莘地(山東莘縣)與齊軍相遇。齊將高固首先向聯軍攻擊,取勝後在齊軍營壘中誇耀說,需要勇氣的來買我餘下的。次日兩軍在齊國的鞌地(濟南東北)再次列陣交鋒,從雙方軍隊運動情況看,晉軍在莘地採用了故意示弱,主力迅速東移,最終把齊軍引誘到了鞌地,兩地相距數百里,齊軍在一天內趕到,17日清晨,齊頃公在戰前還鼓勵要消滅了聯軍再吃早飯,這種狀態倒更像經過一夜的急行軍,部隊連吃早飯的時間都沒有,就面對晉魯衛聯軍的攻打,戰鬥進行的非常激烈,郤克受傷了,他的部下解張說要忍耐,不能因為小的傷痛損害君主的大事。齊軍戰敗,韓厥追趕上齊頃公戰車,逄醜父冒充齊頃公,假意讓他取水,藉機讓齊頃公逃離。齊頃公回到軍中帶兵回來尋找逄醜父,三入三出。逄醜父被俘後,郤克要殺他,但聽他說“以後就沒有替君主承擔禍患的人了!”就釋放了他。戰後雙方議和,齊國歸還了侵佔的魯衛領土,同晉國議和。

36、周王朝(春秋時期) 周定王年間(二)


3、晉、鄭丘輿之戰

周定王十九年(前588年)春,晉國聯同魯國、宋國、衛國及曹國討伐鄭國,以其在鞌之戰中對晉國不忠,使晉國蒙受損失。諸侯之軍先至伯牛,繼而又向東攻打鄭國。鄭公子偃率師迎戰,在東部設埋伏於鄤,又在丘輿(今河南開封縣西南的吹臺)大敗晉國與諸侯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