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權相權鬥爭史:君教臣死,臣覺得還可以搶救一下

在古代,皇帝是什麼?皇帝就是天子,代表著上天的旨意,是至高無上的權威。

宣揚君權天授,這是中國封建皇權的理論基礎,跟皇帝唱反調,就是跟老天爺作對,一般人都不會冒這個風險,正所謂伴君如伴虎。不過皇帝也是人,精力畢竟有限,他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自己做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找一些信得過的大臣來幫他,賦予他們處理大小事務的權力。這種下放的權力,就是相權,相權的本質,是皇權的延伸,都是維護階級統治的工具。

明朝皇權相權鬥爭史:君教臣死,臣覺得還可以搶救一下

中國古代政府機構設置圖

在這種權力的移交和執行過程中,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大臣報上來的方案,皇帝不同意,或者皇帝交代的事,大臣辦砸了等,怎麼辦,總不能來場皇城PK吧?在相權誕生初期,這種情況,皇帝處理起來很簡單—把宰相干掉。不僅事辦砸了要殺頭,出餿主意也要殺頭,隨著文官體制的形成和中央機構的不斷完善,自秦漢到唐宋,皇權逐漸式微

明朝皇權相權鬥爭史:君教臣死,臣覺得還可以搶救一下

到了明朝,文官在朝廷中佔據主導地位。雖然設內閣名義分散了相權,實質上是對皇權的一次嚴重削弱。當內閣開始抱團的時候,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明朝相權的巔峰,首推東林黨。

東林黨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階級政治集團。由明朝吏部郎中顧憲成創立,直到明朝滅亡。東林黨人在明朝末年的政治活動,經歷了神宗萬曆、熹宗天啟和思宗崇禎三朝,長達半個世紀。而標誌性的事件,就是明神宗時期的國本之爭。

明朝皇權相權鬥爭史:君教臣死,臣覺得還可以搶救一下

爭國本事件的本質是中國封建王朝中皇權與相權的一次集中對抗,我們先看看雙方選手都有誰。皇權派:神宗皇帝、福王朱常洵、鄭貴妃,相權派:王錫爵、申時行、葉向高等。

朱常洵是神宗的第三個孩子,萬曆十四年出生,他母親是明神宗最寵愛的妃子鄭貴妃。此前的萬曆十年八月(1582年),恭妃生下長子朱常洛。神宗寵愛鄭貴妃,想廢長立幼,被眾大臣極力反對,立長子為儲君,這是幾千年來的禮儀傳統。

明朝皇權相權鬥爭史:君教臣死,臣覺得還可以搶救一下

這場萬曆年間最激烈複雜的皇儲爭議政治事件,持續長達15年,直到1601年,內閣擁護的朱常洛終於被封為太子,而他們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神宗共逼退內閣首輔四人(申時行、王家屏、趙志皋、王錫爵),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達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充軍。為了達到目的,可以說是前赴後繼,奮不顧身。

明朝皇權相權鬥爭史:君教臣死,臣覺得還可以搶救一下

這是中國歷史上相權的頂峰。從最開始的依附,到對抗,最終獲勝。

我堅持自己的原則,哪怕你是天王老子也不行。他們以群體性的行動在維護正統的皇位繼承原則,穩定統治秩序,制衡皇權以及弘揚官僚正氣等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就是士大夫的精神。剛直忠正,不是忠於皇上,而是忠於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忠於心中的道義!

明朝皇權相權鬥爭史:君教臣死,臣覺得還可以搶救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