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直播,何談品牌?


導語:

企業高管們開直播已經不是稀罕事,

LV、星巴克開直播,開始日常化,

花60w元搶一個羅永浩、李佳琦的直播坑位,品牌只是為了賣貨嗎?


直播,除了帶貨,還能為企業帶來什麼?


01 品牌直播新常態


NIKE開直播帶粉絲健身、星巴克把多年的線下會員之夜活動搬到線上做起了直播;


2月13日,雷軍戴著口罩,在B站直播“賣小米”;


不開直播,何談品牌?


3月底,LV在小紅書首播帶貨,天貓“雲上時裝週”上線,吸引150個服裝品牌;


4月1日,搜狗CEO、極米董事長走進直播間,宣傳產品,介紹研發理念和企業使命;


4月3日,攜程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穿漢服直播,預售湖州高星酒店,1小時內達成2691w成交額......


不開直播,何談品牌?


越來越多的大牌們加入直播大軍,並逐漸日常化。


02 直播意識覺醒


在疫情衝擊之下,依靠線下銷售的許多企業,如教育、健身、實體店鋪等開始嚐到直播的甜頭。


“隔離經濟”讓品牌的直播意識覺醒——直播,是一場帶貨+營銷的雙重收益。


2019年是電商直播元年,高達4500億的體量,讓品牌方不得不關注到直播的力量。


薇婭李佳琦以低價把持了淘寶主要客流量,羅永浩直播間裡,小米生態鏈多個產品與京東售價相差無幾平價銷售。


不開直播,何談品牌?


羅永浩首播帶貨數據


難道不是賣得越多,賠得越多?


再加上動輒30w-60w的坑位費,品牌們依舊擠破了頭,似乎“醉翁之意不在酒”。


與其說品牌們是在賠本賺吆喝,不如說他們是花錢買個平臺,為自家產品“混個臉熟”。


一邊,互聯網讓消費者離開電視,離開紙媒;會員付費讓消費者遠離傳統廣告。


一邊,直播、短視頻開始佔據消費者碎片時間,品牌們開始把目光投向直播間。


03 媒體生態正在改變


這幾天,什麼刷屏了你的朋友圈?


是朱廣權+李佳琦的直播?還是羅永浩的帶貨?


回想,我們有多久沒有談論網易的H5?除了招聘,你有多久沒看過一支H5?


不開直播,何談品牌?


網易很火的H5之一


誰還記得百雀羚曾依靠長圖重返年輕人的消費戰場?


不開直播,何談品牌?


名噪一時的百雀羚長圖の一部分


從什麼時候起,我們不再討論哪個品牌拍了什麼優秀的廣告,而是開始討論哪個品牌做了一場怎樣轟動的直播活動?


廣告,在品牌宣傳的世界中,聲音越來越小。


從傳統媒體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再到直播+時代,直播正在改變企業品牌宣傳的方式。


傳統的媒體時代,電視機和紙媒佔據著消費者的碎片時間,品牌宣傳依靠平面廣告和電視廣告。


找到一個靠譜的廣告公司,拍一支讓人過目不忘的宣傳片,是企業宣傳的標配。


不開直播,何談品牌?


以創意取勝的m&m巧克力豆TVC


隨著“互聯網+”到來,自媒體崛起,微博、微信公眾號成為品牌推廣的新領地,爆文、爆款H5開始為品牌們競相追逐。


企業開始搞”人設“,有性格有個性的品牌成為消費者新寵。


今天,我們站在“直播+萬物”的門口,相比上一代圖文內容,這次有內容的視頻粉墨登場,成為傳遞品牌價值的主要載體。


04 品牌聲音放大器


直播除了娛樂功能,開始承擔價值傳播的作用,成為一種全新的商業載體。


直播,給企業品牌宣傳能帶來什麼?


1. 強大的帶貨能力


從2019年走過來,我們都見證了電商直播的威力。


白家方便粉絲,疫情期間通過直播銷售量暴增了500%


某母嬰用品品牌,每次直播的銷售額都在快速增長,從最初的單場10w交易額漲到單次銷售額100w+。


2. 引流能力


2019年,戛納電影節期間,歐萊雅、ELLE、太平洋時尚聯合開了一場#零時差追戛納#直播,吸引粉絲從4000飆升到28.1萬,同一時段5w在線互動。


不開直播,何談品牌?


不開直播,何談品牌?


歐萊雅戛納直播宣傳圖


其中,在介紹歐萊雅紅毯裸妝@明星同款產品時,粉絲在互動中要求增加10分鐘廣告,以便於跳轉到旗艦店下單。


3. 帶貨+品牌營銷的雙重收益


直播帶貨是一次帶貨+品牌營銷,一次投入雙重收穫,無論是主播帶貨、總裁帶貨還是活動直播,都在直播過程中完成了對產品品牌力的放大,不僅完成了銷量上漲,還擴大了品牌認知。


直播間,是品牌口碑的孵化基地,實現了帶貨效果和品牌建設的結合。


4. 雙向溝通,現場轉化


在上一個自媒體宣傳階段,企業做品牌推廣,可能離不開發佈會、訂貨會、參加各種展會......


不僅成本高、週期長、用戶精準度低,只能收集一部分用戶聲音,而且購買行為安排在活動之後,極易造成宣傳與銷售脫節。


不開直播,何談品牌?


蘋果發佈會現場


而如今,一場設計到位的直播便可以實現吸粉和轉化二者的有機統一。


直播聚焦特定消費人群,更有時效,成本更低,曝光度更大,更能“邊看邊買”。


一場直播能快速聚粉、沉澱和互動,實現二次營銷。


5. 建立品牌信任


直播和微信公號、小紅書、微博一樣,是一種建立個人影響力和信任度的方式。


當你擁有了一定的觀眾,他們對你產生了信任,自然就會對你推薦的商品有興趣。


企業直播未必一上來就賣貨,先講一講企業故事、展示你的企業文化,建立與消費者的價值聯繫,都是為未來的轉化打下基礎。


一旦品牌認知打出去,直播的商業轉化時機就到了。


6. 進軍直播的議價能力


有些企業說:我不需要直播,不需要宣傳品牌,我只賣貨就好。


既然賣產品,那你還是繞不開電商直播吧?要打進電商直播渠道,品牌知名度是必要的。


試想,一個國際一線化妝品和一個十八線微商化妝品同時進駐薇婭直播間,誰更有話語權?議價能力一樣嗎?


在電商直播資源依然稀缺的當下,要爭取更大的利潤空間,就要求產品自身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


7. 公域流量私域化


直播正展現出越來越顯著的商業價值,直播對於品牌做口碑建設有著正導向作用。


以抖音為例,直播和短視頻、商品櫥窗結合,有助於幫助品牌完成從公域到私域的信息流變,打造完整的營銷閉環。


直播不再只是簡單的信息傳播方式,更是新的生產經營載體。


05 預見未來


不是所有的品牌都適合直播來帶貨;但幾乎所有的品牌,都可以通過直播來直接和消費者交流。


消費者有觀看直播的習慣


從2016年直播興起、2018年短視頻興起,互聯網網民們已經被培養出了觀看直播、短視頻的習慣。


不開直播,何談品牌?


越來越離不開的APP們


平臺需要品牌內容


秀場千篇一律,知識傳播不夠輕鬆,直播平臺呼籲多元化、有趣又有用的內容。


企業級品牌直播,既能滿足關注的獵奇心理,瞭解日常品牌背後的故事,又能滿足平臺內容差異化的要求,企業直播進駐深受平臺歡迎。


大牌做商業直播,大量中小品牌打造豐富的原生直播生態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為抖音直播間的主流。


不同種類的品牌都匹配到品效合一推廣渠道。


未來,主播/MCN或將擔負起4A廣告們的職責,成為企業宣傳品牌的標配,屆時也將誕生更多垂類紅人。


H5刷屏廣告的時代已經過去,直播成了最新的商業+娛樂營銷方式,成為吸粉利器 。


一支破圈的爆款廣告,不如一場轟動的直播。


在變化的商業世界裡,只有那些適應變化的企業和品牌才能生存下來。


先入局者,才能有更多經驗,更多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