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以购代捐” 群众致富有奔头


河南许昌:“以购代捐” 群众致富有奔头

“有社区和医院帮俺,俺家种的菜再也不愁卖了!”3月28日,在河南省许昌禹州市朱阁镇席庄社区的一间大棚蔬菜地里,贫困户朱彦利掰着指头,高兴地算着这棚菜的收入。

两年前,禹州市中心医院驻席庄社区第一书记石欣卫,带领工作队开展过小规模的农产品消费帮扶活动。当初,他看到贫困户朱彦利家种的蔬菜销路不好,就动员部分同事帮忙购买,并在微信里建立了一个“爱心帮扶群”。大家需要什么,在群里说一声,驻村工作队队员就充当快递员和收银员,负责把菜给同事带到城里。没几天,朱彦利家的300多公斤菠菜被订购一空。

“能不能扩大规模?”石欣卫鼓励尝到甜头的村民,让他们在品类和规模上下功夫。于是,随着大家购买需求的增长,石欣卫把村里葡萄、苹果、梨、杏等的种植户也拉进了这个帮扶群。

每到周末,石欣卫和工作队员赵河一的车里就堆满了同事需要的水果、蔬菜、嫩玉米、豆角、面粉、菜籽油、粉条等农产品。就这样,一个微信群,这头连着村里的农户,那头连着医院职工。“爱心帮扶群”成了连接医院和农户的桥梁。

疫情期间,村里一些农户的蔬菜卖不出去,石欣卫想到了医院的800多名同事。他一边着手联系同事想办法、定方案,一边向院领导建议在所帮扶的5个村(社区)同时开展农产品消费帮扶,为群众复工复产提供保障,助力贫困群众增收。

禹州市中心医院迅速成立爱心消费帮扶组织,在职工食堂设立农产品消费帮扶专柜,指定2名同志具体实施该项目。他们每天定时在微信群里发布农产品信息和价格,大家扫码付款订购。该院院长张同斌动员全院职工参与到脱贫攻坚和“消费扶贫”的行动中来,形成“驻村书记当先锋、领导干部做后盾、支部党员同发力、全体职工齐参与”的帮扶氛围。

3月24日上午,禹州市中心医院与朱阁镇席庄社区、马厂村、吓水河村、下宋村、姚堂村党支部书记签订了每村(社区)年消费不低于2万元农产品的消费扶贫协议。席庄社区党员王磊担任5个村(社区)的具体联络人,依托集体经济组织益农信息社作为消费帮扶项目的平台,指导农户进行种植、养殖,定时采摘或收购农产品,把好质量关,确保绿色无公害;对无劳动能力的或无种植、养殖技术的贫困户,建议他们采用代种、代养及借购转销等方式,参与农产品消费供应。益农信息社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医院职工提供产品。消费扶贫收益金用于农产品运输、包装及社区公益性支出。

禹州市中心医院充分发挥消费扶贫平台和派出单位的坚强后盾作用,采取“以购代捐”的方式购买帮扶村农产品,把消费潜力转化为贫困群众劳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消费扶贫既帮助群众增收,又为大家提供新鲜、无公害的时蔬,打通了供需通道,群众致富有了奔头!”席庄社区驻村第一书记石欣卫说。(许昌晨报记者 孙学涛)

(原载于2020年3月30日《许昌晨报》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