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别焦虑,解药来了!

前段时间,朋友宝儿感觉有些焦虑,说她3岁半的儿子被上课,乐高课的老师和全脑课的老师都向宝儿告状,儿子上课的时候容易走神。老师讲课他有一搭没一搭的听。教具拿一会就不想玩了。两位老师都断定: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耐力不足。似乎在告诉妈妈:这是病,得治!新手妈妈宝儿感到很挫败,这么小就开始注意力不集中了,以后上学可怎么办呀?

我听了宝儿的吐槽,心里有些纳闷:这个判断为时过早吧?两位早教老师的做法好像不是注意力的打开方式呀?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有没有解决的方法呢?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金.约翰.培恩,超过30年的学校咨询师和治疗师。多年来专注研究注意力缺失和行为缺失。总结多年的儿童注意力研究经验。培恩写下了这本书《简单父母经》。告诉我们注意缺失的成因,和解决注意力不集中的方法。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别焦虑,解药来了!


注意力缺失的成因

作者研究发现:注意力缺失的孩子的大脑处于“杏仁体操控”的状态。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杏仁体操控”。杏仁体是人类大脑中远古以来就存在的部位。在人类的进化时期,每当面临威胁、灾害的时候,大脑内的杏仁体就会快速做出反应:我要逃跑?还是攻击?

杏仁体操控大脑时的反应非常快速,超越了正常思考速度。必须得这样,否则,人类怎么在野兽满山跑的远古时代生存至今呀?但是这个超快速反应的杏仁体操控同时也让人高度的紧张。

试想一下,把一个孩子丢到可能会出现野狼的森林里,他怎么可能安静祥和,专注投入的做事情呢?他要么就是吓坏了,要么就得想办法逃跑和反击。

所以处于杏仁体操控之下的孩子不仅会注意力不集中,还有可能会出现攻击、对环境和他人不信任、挑战权威等状况。

杏仁体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除了战争、疾病、饥饿这些明显的生存威胁会直接导致杏仁体操控外,有一些因素也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杏仁体。

那就是现代社会的紧张和压力。就像水煮青蛙,滚烫的开水可以一下子把青蛙烫死,温水慢慢煮也能把青蛙煮熟。现代压力和紧张,看似危害不那么大,却一样能把人压垮。

孩子虽然不像成人那样需要直接面对社会,但是,现代社会的紧张和压力通过各种渠道悄无声息的渗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孩子的童年。这些紧张和压力成为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失调、挑衅叛逆等现代病症的根源。

《简单父母经》指出紧张和压力大致来自生活中的四个方向,只有简化和清除这四个方向的紧张和压力,才能保护孩子的童年,让他们的自我和个性得到真正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向着手行动,根本解除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源。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别焦虑,解药来了!


一、环境改造

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人们生活富余,所以也给孩子添置了不少东西。你走进一个家庭,会不难发现,孩子的生活环境被各种物品堆满。玩具、零食、书籍、学习用品……只是,疼爱孩子的父母可能没有想到,这些物品会对孩子造成潜在的伤害。

太多的东西让孩子挑花了眼。哪一个更好呢?似乎哪一个都很好,又似乎哪一个都不够好,总有更好的下一个。一旦孩子把过多的精力放在“选择”上,他们就无法静下心来体会某一个东西。

就拿玩具来说,如果一大堆玩具摆在孩子面前,他一定会玩一会这个,又玩一会那个。无法专心玩某一个玩具。不难发现,孩子其实不是注意力缺陷,而是太多东西引起他们的关注,他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只要有太多的玩具提供给他们,孩子们就无法真正专注,因为总是有下一个新的在等着他们。注意力,就这样被破坏了。

孩子周围的环境里,什么东西最有可能“超载”,需要简化的?除了玩具,还有书。

不要以为书多就是好处。流水账式的读书,会让他们养成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坏习惯。就算看起来他们在认真读书,专注力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的专心思考。再加上市面上还众多品质低劣的书,对孩子的危害就更大了。

所以,简化环境,可以提高孩子专注力,有益身心健康。

根据作者的建议,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书和玩具应该精简。哪些该留下,哪些该摒弃呢?作者也给出了详实的建议,比如这些玩具应该清理:做得过于逼真的玩具(尤其是电影角色玩具)不利于发展想象力、为了攀比而买的玩具、具有攻击性和高刺激的玩具。

清理书籍的时候可以注意两个原则:1、是否适合孩子年龄2、书本是否为了商业宣传(比如电影的翻版书籍)3、书本内容是否高品质。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别焦虑,解药来了!


二、节奏调整

节奏是什么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重复的仪式感和规律。比如一年有四个季节、一天有24个小时。婴儿的节奏是妈妈规律的心跳。传统家庭的节奏包括:每天共进晚餐、睡前念故事、每周一起看一场电影、过生日的时候会全家庆祝等等。这些或长或短的节奏对孩子有非凡的意义。会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和稳定感。稳定和放松的孩子专注力会更高。

没有节奏感,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孩子的注意力会被突如其来的事情所打断。我们是不是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正在全神贯注的搭积木,爸爸或妈妈突然冲进来,火急火燎的告诉孩子:“宝贝,快!我们要出门啦!”孩子死活不肯离开现场,爸妈催个不停,最后顾不上孩子哇哇大哭,只好把他一把抱起走人。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明显被人为打断了,孩子在沉浸在某件事情里面时,是大脑内神经突触连接的过程,一旦中断,很容易会中断连接。长期以往,孩子的注意力就容易不集中。

对未来无法预期,担心和害怕,也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在忙碌的生活中,如何增加节奏?作者给出好几个方法,比如下面这两个:

第一、提前告知。比如上面那个例子,家长要出门,可以提前20分钟告知孩子:“我们一会要出门,十分钟后咱们就得收玩具了。”这样让孩子有一个缓冲的时间,把控好注意力的收放。

又比如,你明天很忙,可能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至少你可以提前告知孩子:“爸爸明天会很忙,所以不能去学校接你,但是周末我们可以一起吃自助餐。”

第二、让孩子歇一会甚至什么也不做。如果我们的节奏一直非常快,孩子的大脑会始终初处于高压状态。紧绷的神经无利于孩子几种注意力。应该给孩子安排张弛有度的节奏,比如紧张的课程后可以爬爬树、跑一跑。每天留一个什么也不做的发呆、聊天的时间。

这对松弛孩子的神经很有好处。大脑得到放松,当需要再次集中注意力时才会有弹性和能力。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别焦虑,解药来了!


三、自由玩耍的时间

为什么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刚开始喜欢的才艺课练到后面都变成没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了呢?

他们对才艺的兴趣被成人的压迫和过多的训练消磨殆尽。

不是说不应该经过艰苦的训练。任何一个技能掌握都需要付出努力。关键是要在对的时间和机遇。当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不够时,为这件事情付出时,只会越做越腻烦。越做越心不在焉。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头,我朋友三岁半的宝宝上乐高课会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他对乐高的喜爱还不够多,不足以支持他认真的听课。

怎样才能让孩子足够喜爱一个东西呢?那需要长期的自由玩耍。在自由玩耍中孩子自由选择他喜爱的东西,决定使用和玩耍的方法。自由意志发展出来的探索,才有足够的注意力和耐心。这种热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再接受系统的训练,这时候孩子才是自愿的,有能力承受训练的强度。不过,这种系统的训练通常需要到十二岁以后。

当然有人会说:譬如郎朗,不久是从小就经过了艰苦的童子功训练。然后卓有成效吗?

我们不可否认小的时候高强度的训练能够出成绩,不过一万个练琴的孩子里面也不一定有一个郎朗。你能保证你的孩子在经历了魔鬼式的训练后,依旧保持对练琴的专注和热爱吗?就算经受了这层考验,你是否就能确定他不会性格扭曲?

如果可以,那么不妨试试。

如果你能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功利,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洞见,对保持孩子高度的注意力有极大的帮助。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别焦虑,解药来了!


四、成人的信息

成人信息中对儿童注意力破坏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电子媒体。电子屏幕快速高度的闪动会让孩子的大脑处于快速紧张

的状态。虽然在看电视的时候,他们看起来很专注,一旦离开电子屏幕,他们就无法安静下来。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和探索。

成人过多的干涉和控制也会让孩子感到紧张。不安的孩子很难让注意力集中。

所以,少看电视,少干涉孩子,多给孩子一些轻松和愉悦,能让他们安静专注的做自己的事情。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别焦虑,解药来了!


《简单父母经》给我们带来的简化法其实并不简单。作者从揭示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源。市面上很多治疗孩子注意力缺陷的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去除孩子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压力,不仅对注意力有好处,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孩子各种行为失调问题。

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还因为它可行接地气。简化的四个层次由浅至深,如果无法做到某一点,我们可以先从最简单的一些步骤开始:减少玩具、提前告知、让孩子自由玩耍、少干涉孩子。保护孩子的童年,让他自由和轻松,就能最大程度的唤回孩子的注意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