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陽虛、陰虛、血虛 你是哪種虛又該怎麼補

“虛證在中醫裡是比較大的概念,包括氣虛、陽虛、陰虛和血虛,同時又對應臟腑,例如肺氣虛、脾陽虛、腎陰虛等。”不同證型有不同表現。

氣虛、陽虛、陰虛、血虛 你是哪種虛又該怎麼補

常見的氣虛有肺氣虛、脾氣虛。張主任表示,聲音低微、少氣懶言是肺氣虛的主要表現。在中醫上,肺主一身之氣,肺主氣,司呼吸。所以這次新冠肺炎中,一些患者表現為呼吸困難,稍微喘兩口氣就出汗,人說話沒有力氣等,都是肺氣虛的表現。

脾主運化,所以有的人表現為神疲乏力,臉色也顯得蒼白,吃完東西肚子脹,或者大便比較稀,摸摸脈搏表現為一點力都沒有,即脈無力,這些都是脾虛證表現。

而說到陽虛,張主任解釋到,中醫講陽虛則寒,所以陽虛一定有寒象表現。以脾為例,在脾氣虛的基礎上出現了寒象,那就叫脾陽虛。具體表現為在氣虛的基礎上出現手足不溫,胃怕涼,吃點涼的就拉肚子,或者拉肚子加重。脾腎陽虛則是在脾陽虛表現的基礎上,還會出現腰膝冷痛等現象,有的病人會覺得腰好像有冷風吹似的。此外男性還會表現為陽痿,女性宮寒不孕,白帶多等等。

陰虛,最常見肺陰虛、腎陰虛。肺陰虛主要表現為咽乾,鼻子幹、聲音嘶啞,有時候乾咳沒有痰,或者痰非常黏,咯出來也非常的困難,還會出現盜汗,沒有舌苔或者舌苔非常少。腎陰虛表現為腰膝痠軟,但不怕冷,會表現為手足心熱,此外還會有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甚至遺精等表現。

血虛則大部分都出現在失血或久病之後,比如婦女產後,有的可出現一系列的血虛表現,頭暈、心慌,唇發白,眼瞼發白等血虛證表現。

現在很多人感覺自己虛,總想著怎麼補補?但是不明白中藥材作用,該如何對證進補?張主任表示,人參、太子參、黃芪是常見的補氣虛藥材,肺氣虛、脾氣虛都可以用,但是也有所區別,人參有生曬參、紅參、高麗參等,生曬參、高麗參、紅參相對偏溫,容易上火,西洋參相對滋補,不容易上火。太子參也不容易上火,但是太子參跟人參比較,作用比較弱。

肉蓯蓉、益智仁、鎖陽、沙苑子這樣的藥物,有很好的壯陽補虛作用。百合、黃精、蘆根、銀耳等藥食同源的藥物,能夠起到潤肺、補肺虛的作用。冬蟲夏草是補肺補腎的藥物,一般可以燉點瘦肉,或者用水反覆的泡也可以。血虛,可以用點阿膠、當歸、紅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