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容易頭暈、氣虛、心慌氣短,周末了,如何養生補氣血?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自覺出汗特別多,容易頭暈、氣短、心慌,尤其作為女性的我,感覺特別明顯,我是否處於亞健康狀態?去年夏天就生了一次比較嚴重的感染,口腔、咽喉全都腫了,壓迫神經後特別疼痛,不能說話,不能吃飯,晚上疼得無法睡眠,弄得一天到晚特別難受。發了點低燒,去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週末排不上門診了),查了血常規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做了頸部B超提示多發淋巴結腫大。幸好沒有膿腫,不然感染跑我腦袋去,那就完了。當時醫生考慮細菌感染,開了頭孢曲松,還有藍芩口服液。當時覺得鹽水快點打進去,好消腫,因為晚上不睡覺白天特別難受,簡直像夢遊一樣。

還好打了四天消腫了,就吃抗生素,藍芩口服液很苦,每次都咽不下去,腫消下去了後吃藥就很敷衍了,哈哈。

為何夏天容易頭暈、氣虛、心慌氣短,而且容易感冒呢?

夏季容易頭暈、氣虛、心慌氣短,週末了,如何養生補氣血?

夏天出汗多,導致“血容量”的降低,因此需要及時補水,但僅僅是補水是不夠的。因為汗水裡有大量的生命必須電解質——鈉,因此夏季喝湯是很好的,不僅補充熱量,還補充帶有電解質的水,但夏天極容易上火,所以最好喝清淡的湯——如西紅柿雞蛋湯、紅棗銀耳湯、清燉雞湯、清燉排骨湯,綠豆湯可以清火降暑,夏天可以輔助食療。夏天喝粥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需要補充鹽分。

夏季容易頭暈、氣虛、心慌氣短,週末了,如何養生補氣血?

夏季容易頭暈、氣虛、心慌氣短,週末了,如何養生補氣血?

烏雞、黃芪、枸杞、當歸、紅棗補氣血,可以作為女性首選,尤其在月經期間。

夏季容易頭暈、氣虛、心慌氣短,週末了,如何養生補氣血?

夏季另一殺手是冷飲、冷食、冷水澡、空調冷氣導致氣血瘀滯,體內冷、體外熱,冷熱不能交替,氣血不能暢通,這時很容易生病,在冷飲、冷食後需要用自身的胃去暖,而且氣血瘀滯,導致傷胃又傷心、全身氣血不足、精力不足。夏天人容易犯困,睡眠淺,精力嚴重不足,所以需要補氣血。

儘量避免冰鎮飲料、冰鎮西瓜水果、涼水沖澡,如果自身臟器冷氣瘀滯,無法與外界氣體溝通,再加上抽菸、熬夜那就很容易生病了,表示很多上班的人壓力還是很大的,所以更需要懂得養生。

不得不說,人體是靠熱量推動新陳代謝的,過量冷飲、冷食,容易損傷臟器,導致氣血不暢,嚴重時邪氣侵入,容易患病。

所以需要吃熱的食物,多喝湯,洗熱水澡(我每次覺得洗完熱水澡,身體很舒服,疏散功能很好;冷水就沒有那麼舒服了),而且洗澡盆裡熱水浴比熱水淋浴效果好,洗澡盆裡熱水蒸汽從下往上散發,那種感覺很舒服,你們買個大盆可以試一下。多泡熱水洗腳,可以使血液熱量從腳到頭蒸發,疏散筋骨,打通全身的脈絡。

空調病,也是夏天容易生的一種病,空調太乾燥,導致體液環境失衡,容易上火。而且室內室外溫度差,導致自身機體反覆在不同溫度間調換,容易生病。因此空調適當開,不要過度依賴,也不要一天多次往返於室內室外,容易對溫度中樞造成損害,會出現頭暈症狀。開空調睡席子或地板,導致涼(邪)氣侵入,容易傷風感冒、關節痠痛。

因此,夏季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根據中醫“順應天然”的養生原則,此時應該養護陽氣,不少人用“涼”的方式對抗“熱”,是不可取的,因為陽氣是人體賴以生存的火力,可以推動人體新陳代謝。

1.原理寒邪:飲食上少吃生冷的食物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夏天應用生薑來溫中散寒。

夏季容易頭暈、氣虛、心慌氣短,週末了,如何養生補氣血?

2.用熱水泡腳: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熱水泡腳可以供給它能量增強新陳代謝,溫暖舒適為宜。

3.用熱水洗澡:調節全身氣血,熱氣蒸發可以促進全身血液的有效循環,打通任督二脈和全身脈絡。

4.空調要少開,流汗才健康。冬天由於氣血閉藏,儲藏營養,為明年的生髮做好準備。冬天不很好地儲藏陰精,春天時容易得熱性疾病。冬天冷的時候毛孔處於閉塞狀態,有助於氣血內收,夏天熱的時候毛孔開放,有助於氣血往外走,這時候如果經常開空調,代謝不暢,能不得病嗎?

5.多喝熱湯:清燉排骨湯、清燉雞湯、清燉魚湯、西紅柿雞蛋湯、紅棗銀耳湯。

夏季容易頭暈、氣虛、心慌氣短,週末了,如何養生補氣血?

6.五穀可養命,多喝小米粥,說到吃飯,大家覺得很簡單,其實一點不簡單。《黃帝內經》講得很清楚,“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要健康一定要吃五穀,五穀是養命的;五果是我們吃的水果、蔬菜,是幫助你消化的;五畜為益,肉類是起到補益作用的。

夏季容易頭暈、氣虛、心慌氣短,週末了,如何養生補氣血?

7.夏天,人的氣血由內向外走,外面的氣血越來越旺盛,而裡面的陽氣就相對不足了。這時候要用點西洋參輔助你的陽氣,夏天特別熱,出汗特別多的時候會覺得心慌氣短,因為汗液出去的同時,陽氣擴散了。中醫會讓你吃點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補中氣,五味子收心氣,麥冬清肺氣,起到了清肺氣、收斂心氣的作用。

8.吃好早午飯,睡好子午覺。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一年四季如此,一天也是如此。脾胃偏弱的人,早上、中午的飯一定要吃好,因為可以藉助自然界的陽氣幫助你促進消化吸收。晚飯切記少吃點,別早上、中午都湊合,晚上卻吃得過於豐盛。中國人特別強調老年人要睡子午覺,子、午就是子時和午時,這是兩個很重要的時辰,半夜11時~凌晨1時是子時,這是陰氣最盛、陽氣初生的時候;中午11~13時是午時,是陽氣最盛,陰氣初生的時候。陰陽兩氣只有生才有升,有了升才有化、收、藏,如果在生的時候你就轉化了它,那就找不到感覺了。所以,子、午兩時的睡眠對老年人尤其重要。

夏季容易頭暈、氣虛、心慌氣短,週末了,如何養生補氣血?

9.戒菸戒酒,不要熬夜,這對大老爺們很困難,但抽菸和熬夜對心臟、大腦和全身血管損傷和負荷很大,所以儘量避免。

夏季容易頭暈、氣虛、心慌氣短,週末了,如何養生補氣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