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霄山脈百年風雲人物錄》之紅一方面軍八大元帥(三)


《羅霄山脈百年風雲人物錄》之紅一方面軍八大元帥(三)

劉伯承(1892~1986),原名劉明昭,字伯承。1892年12月4日出生於四川省開縣趙家場。5歲讀私塾,12歲開始接受新式教育。15歲時因父病故被迫輟學務農。1911年,當辛亥革命的風暴席捲神州大地時,毅然選擇了從軍之路。1912年2月考入重慶蜀軍政府開辦的將校學堂,學習各門近代軍事課程並熟讀古代兵書而出口能誦。1912年底畢業後被分派到川軍第五師熊克武部,先後任司務長、排長、連長。1913年參加四川討袁之役,失敗後於1914年在上海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1915年底奉命返川,拉起400餘人的隊伍,組成川東護國軍第4支隊。1916年3月在指揮攻打豐都縣城時右眼中彈致殘。在療傷過程中,他為了不損傷腦神經,強忍鑽心的疼痛,堅持不施麻藥,被為其主刀的德國醫生讚歎為“軍神”。

1917年參加護法戰爭,任川軍第5師第9旅參謀長、四川督軍署警衛團長。1923年參加討伐北洋軍閥吳佩孚的戰爭,任東路討賊軍第1路指揮官,取得馳援龍泉驛等戰鬥的勝利。8月在作戰中右腿負重傷,在成都治療期間,結識川籍共產主義者楊闇公、吳玉章,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6年5月,經他們介紹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任中共重慶地委軍事委員會委員,奉命與楊闇公、朱德等發動瀘(州)順(義)起義。

1927年4月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暫編第15軍軍長,這是中共黨員在國民革命軍中被任命的第一個軍長職務。7月下旬秘密轉赴南昌,與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同年底奉派赴蘇聯學習軍事,先入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後轉入伏龍芝軍事學院。1930年夏學成回國,先後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謀長、長江局軍委書記兼參謀長等職,協助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處理軍委日常工作,舉辦短期軍事培訓班。

1932年1月前往中央蘇區首府瑞金,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10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協助朱德、周恩來在前方指揮作戰,取得第四次反“圍剿”作戰的勝利。

1934年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因反對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的作戰教條主義和專橫作風而被撤銷總參謀長職務,降任第5軍團參謀長。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年底復任紅軍總參謀長,兼任中央縱隊司令員。遵義會議上,他堅定地擁護毛澤東同志的主張,會後,協助毛澤東等組織指揮了四渡赤水、二進遵義等戰役。1935年5月,兼任紅軍先遣隊司令,同政治委員聶榮臻率部進入大涼山,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使全軍順利通過彝族聚居區。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後,堅決執行北上抗日的方針,在逆境中和朱德一起同張國燾的分裂活動進行了鬥爭,被張國燾撤銷總參謀長職務,降為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校長。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任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紅軍總參謀長、援西軍司令員等職。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129師師長,和政治委員鄧小平一起率部奮戰在太行山上,指揮部隊先後進行了夜襲陽陽堡、設伏七亙村以及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晉東南反“九路圍攻”、冀南反十一路“掃蕩”、百團大戰中的正太榆遼等一系列著名戰役戰鬥,給侵華日軍以沉重打擊,創建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1945年6月當選為第七屆中央委員。日本投降後就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

1947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毛主席關於“大舉出擊,經略中原”的戰略決策,在取得魯西南戰役殲敵4個整編師6萬餘人的重大勝利後,兵分三路揮師南下,開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並取得輝煌戰績,毛澤東同志把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為起點的戰略進攻稱作中國革命“歷史的轉折點”!

1948年5月起任中原軍區、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員。11月,根據中央軍委決定,與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統一指揮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進行淮海戰役,以殲敵55萬餘人的巨大勝利而告終,大大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

1950年11月建議並受命在南京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任院長兼政治委員,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中高級軍官。

1954年起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7年9月調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1959年任中央軍委戰略小組組長。1962年參與指揮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1966年起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