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霄山脈百年風雲人物錄》之第一方面軍八大元帥(五)


《羅霄山脈百年風雲人物錄》之第一方面軍八大元帥(五)

羅榮桓(1902~1963),1902年11月26日出生於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今屬衡東縣榮桓鎮)。

1927年4月到武昌中山大學讀書,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隨即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被派往鄂南通城從事農民運動,參與組織通城、崇陽農民武裝,同年參加鄂南暴動,任黨代表。隨後這支武裝在江西修水編入武昌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他任特務連黨代表,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經三灣改編,隨毛澤東進入井崗山,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初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一團特務連黨代表、第四軍第十一師三十一團營黨代表、第二縱隊黨代表。積極建立軍隊基層的黨組織,實行民主制度,尊重愛護士兵,反對軍閥作風。

1929年底參加中共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被選為第四軍前敵委員會委員。

1930年8月任第4軍軍委書記兼政治委員。

1932年3月任第一軍團政治部主任。在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中,領導部隊的政治工作,同時組織部隊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籌糧款,擴大紅軍隊伍。後改任江西軍區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巡視員、動員部部長。曾兼任擴大紅軍突擊隊總隊長,領導擴紅工作成績卓著。

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獲紅星獎章。同年9月任第8軍團政治部主任。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長征中第8軍團撤銷,他先後任總政治部巡視員、第1軍團政治部副主任。到陝北後,參加了東征戰役。

1936年6月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學習,併兼任培訓高級幹部的第一科政治委員。

1937年1月任軍委後方政治部主任,7月任第1軍團政治部主任。

抗日戰爭初期,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主任。1937年9月,率師政治部和少數部隊,在晉冀邊界的阜平、曲陽、靈壽一帶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

1938年到呂梁山地區,與代師長陳光指揮午城、井溝和薛公嶺等戰鬥,保衛了黃河河防。同年秋,參加了擴大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隨後任115師政治委員。

1939年3月初與陳光率115師進入山東,參入指揮樊壩、梁山等戰鬥,重創日偽軍,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

1941年8月任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同年冬,面對日偽軍5萬餘人對魯中抗日根據地的瘋狂“掃蕩”,率部成功挫敗了日軍在山東進行的規模最大的這一次“掃蕩”。

1943年3月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115師政委、代師長,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統一領導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黨政軍工作。他重視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領導了整風運動。1944年組織了一系列戰役,實行局部反攻,鞏固和發展了山東抗日根據地。1945年指揮部隊在山東進行大反攻,控制了山東大部份地區,發展和擁有了27萬正規軍的、共產黨在全國最強大的軍事集團,正規軍人數佔共產黨軍隊的三分之一。

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從1945年10月底開始,根據中央要求進軍東北,向東北輸送了9萬多的幹部和戰士。進軍東北後,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1946年後,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東北人民解放軍副政治委員、東北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1947年在部隊中推廣第3縱隊訴苦教育經驗,增強指戰員的戰鬥意識,提高部隊戰鬥力。這一經驗被毛主席批示在全軍推廣。他主持組建二線兵團,將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由11萬餘人發展到150萬人,成為各大野戰軍中實力最強的,佔中共全國軍隊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他參入指揮遼瀋戰役,堅決執行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先打錦州把國民黨軍封閉在東北予以全殲的戰略決策,對奪取遼瀋戰役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戰軍政治委員。他作為中共平津前線總前委委員和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政治委員,參與指揮了平津戰役,主持和平解放東北的談判工作。

1945年5月任第四野戰軍第一政治委員,6月以後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華中局(後為中南局)第二書記,華中軍區(後為中南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1949年9月,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同月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委員。

1950年4月任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兼任總幹部管理部部長,開始研究軍銜實施的準備工作,並於1953年開始主持上將以下、少將以上將銜評定。

1954年11月任中共中國人民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主持制定《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

1955年9月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後相繼擔任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武裝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第一任院長等黨、國家和軍隊重要職務。

從1942年起帶病指揮作戰,1946年曾切除一側腎臟,以後長期抱病工作,不幸於1963年12月16日病逝於北京。毛主席為此作詩《吊羅榮桓》:

“記得當年草上飛,

紅軍隊裡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

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鸚每聞欺大鳥,

鯤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

國有疑難可問誰?”

給予高度評價。這是毛主席眾多詩詞中唯一悼念戰友的七律詩,足以體現毛主席對羅榮桓同志的深厚友情和非凡器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