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賺錢的數字貨幣投資者,都在用自己的“概率權”進行降維打擊

在區塊鏈投資這個高速變化永不停歇的市場裡,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很多的投資選擇。

所謂投資決策,就是要在比較接近的幾個投資選項中,選出相對更好的那個。

在幣圈的投資決策難度相對更大,因為大家往往都沒有非常充分的選擇依據和估值參考,所以決策過程常常是充滿糾結的。

在其中,相信每個人都錯失過不少機會,也踩到過不少坑,包括我自己在內。

所以,如何建立起高效可行的投資決策算法,提高成功率,是每個人都有必要花足夠精力去審視的話題。

決策方法這個話題很大,維度也比較多,希思兄弟的著作《決斷力》中就把科學決策的主要步驟分為三步:擴充選項;客觀的對待自己的選擇;考慮長遠價值。

今天的文章則更加實際一些,小姐姐會結合自己的投資經驗,重點和大家分享一些普通投資者更容易理解,操作性也更強的投資決策心得。

情緒是好決策的最大威脅

投資決策時的情緒狀態是個非常容易被人忽視的話題,而它卻又異常重要,極大地左右著你的投資選擇。

投資中的負面情緒包括很多,比如:過度的恐懼、過度的貪婪、從眾、自負、嫉妒,FOMO(擔心錯過)等等。

這些消極的心理狀態是我們在進行投資決策前首先最應該去正視的,遺憾的是,很少有投資者真正去審視自己的投資心態。

身而為人,不存在百分百的理性,儘管不可能完全避免,我們儘量把這些情緒控制在一個合理範圍之內。

我自己有個小技巧,在做一些比較重要的投資決策時,我會先給自己做個簡單的情緒評估,大概只用一分鐘就夠了,拋除一切雜念,使自己像部機器一樣客觀地去審視一下自己的情緒狀態,如果OK,才會開始後面的技術決策過程。

避免為自己的決策蒐集證據

德摩斯梯尼說:自欺欺人是最簡單的,因為人總是相信他所希望的。

很多人的投資決策過程是這樣的:在感覺和情緒的驅使下,自己的潛意識中已經做出了一個投資決策,然後,大腦開始習慣性地蒐集各種信息來支持自己設定的這個預測。而後,你必然會發現很多能夠支持自己判斷的論據,最後,你做出了這個所謂的判斷。至此,你自認為完成了一個理性分析的決策過程。

但這真的是一個理性的分析嗎?

實際上,你已經掉進了不良決策的第一個陷阱:先在潛意識的驅使下做好了一個判斷,然後無意間去收集與自己判斷相符的信息。

所有賺錢的數字貨幣投資者,都在用自己的“概率權”進行降維打擊

在這整個分析過程中,那些不支持你早期結論的信息被大腦極大地弱化,甚至屏蔽掉,結果也就在你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導致了決策的偏差。

為了避免這種偏差,我建議我們都養成這樣一種習慣:在沒有完成大量信息收集之前,先不要做任何感覺上的判斷。習慣性地提醒自己,我的信息還不夠多,現在還無法做出任何判斷。這樣你將極有可能順利繞過決策過程中的第一個陷阱。

保持極度開放性的思維

在投資上,虧損的人往往是那些有一點經驗、自認為聰明的人,就如同淹死的常常都是會游泳的人。

在某些風險投資機構裡,會在決策過程中故意設立一個“反對派小組”,他們的任務是專門給投資決策唱反調的,盡最大可能去設法列舉出反對的理由。

如果當大家聽過所有的反對理由,最終還是決定投資時,那麼這個投資的決定就很可能已經非常理性了。

所謂開放性思維,主要指的是不偏執,不狹隘,善於多視角、全方位看待問題。

幣圈的變化和更迭非常快,即使之前的一個方法讓你賺到數倍收益,而同樣的方法一轉眼可能又會讓你把所有利潤都輸了回去。

所有賺錢的數字貨幣投資者,都在用自己的“概率權”進行降維打擊

即便你此前取得過很大的成功,也必然存在認知盲點,所以,不必太過自信,去試著瞭解那些與你相反的投資觀點其實並沒壞處,反而能幫助你更全面地審視問題,並保持開放性的思維去看待世界,看待變化。

這對於一個優秀的投資者而言,保持極度開放性是非常必要的,甚至會極大地決定自身的思維高度。

參考有價值的判斷邏輯,但絕不能什麼都信

觀點很廉價,幾乎所有人都願意和你分享觀點,甚至很多人會習慣性地把觀點表述為事實。這時,你要做的是理性區分觀點和事實之間的區別。

《黑天鵝》的作者泰勒布說過,“那些比我成功的投資人從不給我任何建議,那些經常給我建議的投資人都不如我成功”。

所以,別人的觀點只是作為信息來參考,而不能當作結論來使用。

小姐姐建議,不要整天盯著那些資訊及群聊,那裡面更多的是片面的情緒和觀點,並不利於自己全面地分析局勢,至於帶節奏的喊單更是千萬別當真,如果把時間花在四處蒐集結論上面,反而容易成為被收割的對象。

為可能的失敗做足準備

在你接觸過的項目足夠多之後,會逐漸明白一個事實:在幣圈你所能得到的信息,往往並不是實質或者全部。

在這樣的大環境裡,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並不一定真的有多完美,而你看不上眼的也不一定有那麼不堪。

所以說,如果相信自己根據那些公開的信息就能看到未來的結果,實在有些天真了。

有人相信市場是可以“預測”的,而小姐姐則認為市場只可以去“假設”。我們能做的只是在迷霧中儘可能多一點接近事情的本質。

“敬畏人性,敬畏市場”,把時刻為決策失敗做好準備,作為自己首要的安全策略。

所有賺錢的數字貨幣投資者,都在用自己的“概率權”進行降維打擊

做決策的時候,一定問問自己,如果判斷失誤,如果出現難以預料的變化,最差的後果會是怎樣?自己能否承擔?

小姐姐常說的,永遠不梭哈,永遠不碰高槓杆,就是這個原因。

避免細節焦慮

任何決策中都會出現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通常是“點”狀的,分佈在重要性不等的各個層面之上。為了能做到高效,你就必須分清哪些“點”是至關重要的,哪些是不那麼重要的。

在一個新行業或者新賽道中,如果去苛求瞭解一個項目的所有細節,那你會發現自己幾乎找不到任何值得投資的完美項目。

所以,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去收集各種零零碎碎的觀點或信息,而更應該把注意力集中於真正重要的決定性信息上。

否則,你就可能患上“細節焦慮症”,因為過度關心那些並不太重要的點,而看不清全局,這樣的人通常是不善於做決策的。

投資過程中,真正考驗我們的是:清晰區分出哪些是真正重要的點。如果始終關注的是大局,你就有了更宏觀的視角,更能對真實的風險程度做出快速準確的判斷,而不是陷在細節中不可自拔。

知道什麼時候下注與知道如何下注同樣重要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其實指的就是小姐姐平時常說的“週期思維”。

比如房地產、債券等很多投資領域裡都有著非常明顯的投資週期,在區塊鏈領域也不例外。

小姐姐之所以在18年中的時候預言90%的區塊鏈新項目會破發,而在近期開始提醒大家有必要去關注早期項目的一級市場投資,其實就是站在週期視角來判斷的。

在幣圈做投資,如果不去考慮週期是否恰當,不去順勢而為的話,無論多麼嚴謹的分析,都可能會帶來非常嚴重的損失。

所以,我們必須清楚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去下注,這與如何去下注同樣重要。

用“期望價值”來評估投資選擇

我們可以把每個決策都視為一個押注。有一定的概率會押對,獲得相應的獎勵;同時也有一定概率可能會押錯,受到相應的懲罰。

假設現在你有1萬元來下注,有三個選擇擺在你的面前。

第一個選擇是:你只有5%的成功概率,但能獲得500%(5萬元)的高額獎金,相應地則是存在95%的失敗率,你將虧損90%(9千元)。

第二個選擇是:你有50%的成功概率,將能獲得200%(也就是2萬元的)的獎金。但同時你也有50%的失敗概率,你將會虧損掉50%(5千元)。

第三個選擇是:你穩賺不賠,100%的成功率,將獲得3%(也就是300元)的獎金。

你會選擇哪個呢?讓我們來一起簡單算算帳吧。

統計學上有“期望價值”的概念,根據期望值理論,我們在決定一個投資項目是否值得去投的時候同時要考慮到兩個變量:概率和收益。

投資期望值 = 概率 * 預期收益(盈虧相加)

成功的決策通常是具有正向投資期望值的決策,期望值越高則代表越好的投資選擇。

第一個選擇,對應的是ZJP類項目,特點是極高概率的虧損風險和小概率的高收益,經計算後,它的投資期望值大概是:5%*500%+(-95%*90%)=-0.605。

這麼一算下來你就知道為什麼不能去投資ZJP了吧,因為你很難贏得小概率事件,甚至比去澳門輸得一文不剩的概率還要高。

第二個選擇,對應的是安全邊際較高的那一類優質區塊鏈項目,經計算後,它的投資期望值大約是0.75。

可見,儘管我們給它假設了50%的虧損概率,但可能獲得收益明顯大於可能帶來的虧損,所以整體核算後,它的預期價值仍然是正向的,就值得我們去投資。

第三個選擇,對應的是幾乎無風險低收益的銀行儲蓄,計算後,它的投資期望值大約是0.03,儘管無風險,但預期收益卻非常低。

從這個簡單測算的結果來看,風險或者低風險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選擇,我們真正要選擇的,是投資期望值更高的投資策略。

投資期望值實際反應的是投資的盈利概率,是投資中概率思維的典型體現。

最好的選擇是收益大於風險的選擇,而不一定是毫無風險的選擇。

在我們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準確核算和比較的其實是“獲勝概率”。

失敗的投資者總是放棄自己的“概率權”,而成功的投資者則是充分使用自己的“概率權”對其他投資者進行降維打擊。

所有賺錢的數字貨幣投資者,都在用自己的“概率權”進行降維打擊

如果我們想要長期成為牌桌上那個最成功的玩家,就必須善於使用概率思維來計算投資的預期值。

所謂成功的最大秘密不過就是:“當面對每一次選擇時,都堅定按照最優的概率來做決策,而並非靠自己的感覺來選擇”

這是反人性的,卻真實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