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毒麵包”讓孩子沒了呼吸,暴躁父母養大的孩子,結局很戳心

孩子作為一個家長的核心成員,可以輕鬆的獲得所有人的疼愛,“捧在手上怕燙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讓不少成年人都心生羨慕,畢竟自己小時候可沒有這麼好的待遇。

一塊“毒麵包”讓孩子沒了呼吸,暴躁父母養大的孩子,結局很戳心

可是還是有很多孩子童年的生活不幸福,處於生物鏈的底端,他們沒有辦法去安排自己的生活。當父母因為生活層面遭受壓力的時候,還會把不好的情緒發洩到孩子的身上。

一塊“毒麵包”讓孩子沒了呼吸,暴躁父母養大的孩子,結局很戳心

小明是一名3年級的小豆包,每天早上都是吃媽媽做的早飯,然後爸爸送去學校。可是媽媽今天卻因為有事臨時出差,只好吃爸爸準備的牛奶麵包了。

小明吃慣了媽媽做的早飯,所以嘴裡面嚷嚷著“我不想吃麵包”。

一塊“毒麵包”讓孩子沒了呼吸,暴躁父母養大的孩子,結局很戳心

爸爸眼看著上學就要遲到,嚴厲的說到:你吃不吃,是不是3天不打,上房揭瓦?

小明看見爸爸生氣了,輕輕的咬了一口麵包,可是他真的不喜歡麵包,吃了一口立馬吐到了地上。

爸爸看見小明這個舉動徹底生氣了,走到小明身邊,抬手就是一巴掌。

沒反應過來的小明一下摔倒在地上,嘴裡有嘔吐物,神志不清。爸爸見此慌了神,可是最終小明還是失去了生命。

醫生表示:孩子腦袋裡面有充血,這就是導致這場悲劇的原因,直到現在,爸爸也不敢相信,因為一塊麵包要了孩子的命。

一塊“毒麵包”讓孩子沒了呼吸,暴躁父母養大的孩子,結局很戳心

表面上看起來是這塊麵包要了小強的命,所以人們稱它為“毒麵包”,可是在毒麵包的背後,卻是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

彼得·阿伯拉德說過:火氣甚大,輕易引發憤怒,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想著那些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衝動而沒有理性的行為。

“麵包沒有毒”,而是“暴躁的爸爸有毒”!

面對暴躁父母的暴力教育,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1. 造成孩子自卑的性格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巨大,當原生家庭出現不幸福或者不和諧局面的時候,尤其是當父母出現暴力行為的時候,會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留下陰影。

一塊“毒麵包”讓孩子沒了呼吸,暴躁父母養大的孩子,結局很戳心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他永遠都不會忘記當時那個可怕的場景,時間一長會讓他們的性格處於自卑的狀態。

2. 造成孩子身體的傷害

這是最顯而易見的影響,孩子身體本身就沒有發育完全,若是受到外力的襲擊,他們的身體非常容易傷痕累累,甚至影響到健康發育。

就像上文中的小明一樣,因為爸爸的一巴掌而沒了呼吸,也許父母是無心之過,但是造成的傷害卻是無法挽回的。

3. 造成孩子逆反的心理

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之下,孩子的性格會變得易怒、暴躁,變成第二個家長。

一塊“毒麵包”讓孩子沒了呼吸,暴躁父母養大的孩子,結局很戳心

而且會變得更加不聽家長的話,並對家長產生憎恨,嚴重一點,可能還會產生報復的心理。

英明的父母應該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1. 學會和孩子耐心溝通

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有技巧,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意識來要求孩子,把孩子放到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面,站在孩子的角度上面考慮問題。

2.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父母的情緒是會影響到他們對孩子的態度,所以如果父母無法控制的情緒,孩子就會變成發洩的工具、對象。

一塊“毒麵包”讓孩子沒了呼吸,暴躁父母養大的孩子,結局很戳心

所以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走進孩子內心。

3. 轉移注意力

當父母覺得自己的情緒無法控制的時候,可以暫時從孩子的身邊離開,或者是找到自己的其他感興趣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當自己的情緒穩定後,再與孩子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夠公平的對待孩子,讓他們免受傷害。

一塊“毒麵包”讓孩子沒了呼吸,暴躁父母養大的孩子,結局很戳心

很多都是家長都是初為人父人母,難免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力不從心,不知道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這個時候家長不妨藉助一下書籍的力量。

一套性價比超高的書籍:《好父母不吼不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正面管教》、《好性格讓孩子受用終生》、《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

一塊“毒麵包”讓孩子沒了呼吸,暴躁父母養大的孩子,結局很戳心

5本貼近生活案例的書籍,幫助你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解決孩子蠻橫、自私、厭學、自卑等一系列問題,讓你的孩子茁壯成長!

一塊“毒麵包”讓孩子沒了呼吸,暴躁父母養大的孩子,結局很戳心

一套5冊78元,換算下來每本還不到16元,也就是你一杯奶茶的錢,就能解決你在育兒路上所有的難題,簡直不要太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