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統治時期為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一個在後世中聲威赫赫的偉大帝王。他鐵血統治,抵禦了匈奴入侵,兵不血刃分減了諸侯權勢,將漢朝從一個窮困破敗的王朝改造成了國庫充足,君王權力集中的強有力的帝國。

在漢武帝的一系列操作中,有一項思想主張起了主導的作用,那就是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為什麼要實行這一主張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漢武帝統治時期為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董仲舒及其主要思想

漢初的黃老之治已經不適合武帝時期的國情

從漢高祖劉邦建立之初,漢朝一直以黃老之學作為統治思想。黃老之治的特點就是順應自然,無為而治,再加上國家從中調控,這一思想適合初建的漢朝。

初立國的漢朝貧窮破敗,窮到什麼地步呢?國君出行都沒有馬車,需要使用牛車出行。百姓更不必說,最基本的吃穿都無法滿足。這個時候國家最需要的就是百姓自然生產力的恢復,靠國家加強中央集權肯定是無法實現這一目標。所以漢初的統治者對國家一般都是"放任"治理,讓國家得以休養生息。

漢武帝時期,顯然已經不是漢初的國情了。首先,國家經過文景之治,國富民強。這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封建貴族勢力崛起,他們是新一代的地主階級。

國家這時候不能放任地主階級的發展,需要加強中央的控制權,而且防止大地主兼併土地,保證民生,維持國家的穩定。這一點是漢武帝急需解決的主要矛盾,顯然黃老之學已經不能解決這一矛盾了。

再者,儒學雖然在秦朝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改良,儒學的一些主張更適合漢武帝時期的國情。漢武帝時期,黃老之學慢慢走下政治舞臺,以儒學作為思想指導的時期開始了。

漢武帝統治時期為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黃老之學的主要主張

經過改良的儒學主張迎合了武帝的統治需要

漢武帝時期的儒學與孔孟時期的儒學是有很大區別的,漢武帝時期的儒家學說融合了法家、黃老之學,形成了一種更加符合漢武帝需要的一種統治學說,準確的來說,這時期的儒學不單單是學術,更是治國之策。

首先,這時期的儒學解決了漢武帝統治的合法性問題。先秦時期的君王都是通過分封等手段成為君王。但是漢高祖劉邦是通過暴力起義而成為皇帝。儒家學說中的"君權神授"就解決了漢朝統治的合法性問題,賦予了君王神性,不可侵犯性。

二者,這時期的儒學柔和了法家思想,對於諸侯貴族集團實施法治,防止他們過分兼併土地,以此來調和與農民階層之間的矛盾,維護國家穩定。這一點也加強了君王對諸侯的控制權,加強集權。

再者,此時的漢朝不再是食不果腹的初級階段,此時的民眾生活富足,他們需要倫理制度的約束。儒學針對這一點提出了"三綱五常",約束人們的行為規範,大到國家,小到家庭,都在這一理論的約束下。

漢武帝時期的儒學是披著儒學外衣的統治寶典,它以儒學理論為基礎,從各方面鞏固了君王的權力,為封建統治服務。這是"獨尊儒術"能被推行的最重要的一點。

漢武帝統治時期為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推行儒學

漢武帝藉此思想完成對舊集團官僚體系的清洗

漢武帝也不是一開始就是一位偉大的君王,他憑藉著外戚集團登上了帝位。初時的漢武帝連親政的資格都沒有,國家權力是把握在以竇太后為中心的舊集團手中。

竇太后是堅定的黃老之學的擁護者,在漢武帝初期的官僚體系中,將黃老之學奉為圭臬的官僚是統治集團的主要力量。他們擁護的也是以竇太后為中心的統治,此時的漢武帝沒有實現自己雄心抱負的力量。

漢武帝親政後,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來實現對現有官僚集團的大清洗。不能支持自己統治的舊勢力慢慢被支持自己的新勢力來取代。漢武帝通過統治思想的改變,重新掌握了官僚體系中的絕對話語權。

革除舊勢力,培植自己的新力量,使得漢武帝能真正的自上而下推行自己的獨裁統治,不管是對匈奴的作戰,還是對諸侯力量的削減,都能靠著擁護君王權力的新興力量來推行。想要擁有新的擁護力量,就必須要用儒術來替代黃老之學。

漢武帝統治時期為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問政儒生

獨尊儒術從思想上實現專治統治,達到愚民的目的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中華文化璀璨的代表,那時候人們思想活躍,有能之士也效力於各諸侯國,這與當時分散的政治形態也是有關係的。但是漢武帝時期想要實現的是大統一,他需要從思想上實現專治,對百姓實行愚民政策。

獨尊儒術,使得漢武帝的官僚體系由儒生把持,從上而下的文化專治,使得百姓思想也會發生改變。底層百姓若想擺脫自己固有的階層,就需要精通這一學說,從思想到行動上為統治階級服務。漢武帝改變統治學說,極大的加強了皇權統治。

而且此時的儒術是為專治制度服務的,它靠著倫理、仁政、君權神授的外衣,對各種並列的文化進行閹割,限制百姓的思想,以此來達到愚民的目的,維護自身統治的穩定。

漢武帝時期的漢朝推行的獨尊儒術政策加強了漢武帝自身的皇權統治,削弱了當時諸侯的權力,使得整個國家政治體系都在為君王的獨裁統治服務。

而且儒術中仁政的一面,緩解了地主階層與農民階層的矛盾,百姓被儒術仁政的外衣矇蔽,即使漢武帝在位期間窮兵黷武,也沒有發生百姓起義、民不聊生的狀況,這點是儒學的力量,也是漢武帝推行儒術的一個原因。

漢武帝統治時期為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雄才大略漢武帝

漢武帝在當時的國情下,敢於接受董仲舒的思想,在國家範圍內實行改良版的儒術,使得皇權得以集中,百姓仍然可以安穩的在地主階級的壓迫下生存,這為中國後世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正統思想借鑑,對後世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