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林雨峰給丁元英設陷阱,沒想到那是丁元英給他設的陷阱


《天道》林雨峰給丁元英設陷阱,沒想到那是丁元英給他設的陷阱

在丁元英設計的格律詩事件中,林雨峰做的第一次決定就是一次性賣給格律詩1000件套件,從而跳進了丁元英給他設計的陷阱裡。為什麼這一步就跳進了陷阱裡,在前面的文章已經說過了,這裡就不囉嗦了。

現在分析林雨峰是出於一種什麼理由做出了這一步重大的舉措呢?

一、格律詩是新公司,新品牌,卻在國際上舞臺上舞槍弄棒,其意圖是想在國內打開市場,所謂外來的和尚好唸經。而這樣的操作方式早已不新鮮,如果不是意圖國內市場,那就是意圖國際市場,而中國的音響想要打進歐美市場沒有過硬的牌子是很難做到的。於是丁元英的意圖就是想用國外的作秀撬動國內的市場,這點很明顯。

《天道》林雨峰給丁元英設陷阱,沒想到那是丁元英給他設的陷阱

二、格律詩的音響零售標價是11600元,萬元級的音響在國內市場是玩不轉的,通過這種操作目的是撬動國內市場,國內市場的情況林雨峰非常清楚。所以格律詩的結果只能是低價甩賣,但是不管怎麼甩賣,他不能低於他的成本,即是他低於他的成本,也不可能低於樂聖公司音響的銷售價3900元左右,格律詩的兩件套件做成一件光套件成本就達到了2200元,後來在是否起訴時也做了詳細的評估,估價在4200-4500之間,不管怎麼估計,7600是拿貨價,這個是事實。因此就算是低價甩賣,也沒市場,到最後只能退貨。要麼搞不正當競爭,這是違法的。


《天道》林雨峰給丁元英設陷阱,沒想到那是丁元英給他設的陷阱

以上兩點很重要。也是盲點,一是丁元英的意圖,二是格律詩音響價格。

林雨峰判斷丁元英的意圖的依據是什麼呢?林雨峰沒有判斷丁元英的意圖,不管丁元英的意圖是什麼,有一個意圖是明確的,那就是國外市場是託,國內市場才是本意,所以核心的東西就落在了價格上。這個問題到起訴格律詩時還沒搞明白。其緣由是什麼呢?林雨峰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呢?

《天道》林雨峰給丁元英設陷阱,沒想到那是丁元英給他設的陷阱

依據就是格律詩公司的背景,丁元英,商界大佬韓楚風,於是將格律詩公司往現代化的生產方式上靠,再根據格律詩生產出來的音響質量來加強這種判斷,進而坐實了這種判斷。

林雨峰排除了這筆生意對自身的風險,反觀這筆生意對格律詩的風險,為了加大這種風險,要一次性賣給格律詩1000件,丁元英難道不知道音像市場是什麼樣的嗎?不知道這裡的風險嗎?難道會購買1000件嗎?林雨峰是怎麼判斷的?讓丁元英上他鉤的依據是什麼呢?

林雨峰認為丁元英不知道音像市場是什麼樣的。

因為他只提出一個月100件套,分次12個,如果賣不出去,後面的套件就不要了,用這100件套試試市場的深淺。這是他判斷丁元英不懂音響市場的第一個理由。

《天道》林雨峰給丁元英設陷阱,沒想到那是丁元英給他設的陷阱

第二個理由丁元英是玩資本市場的,對實業市場估計是不懂得的,丁元英的這種手法不是實業的手法,而是屬於資本市場虛的手法,玩虛的證券市場或許可以,玩實的音像市場就不行了。實的市場靠的是產品質量和價格,而不是花拳繡腿。

最後給丁元英下結論了:“這位丁先生還當真了。”

《天道》林雨峰給丁元英設陷阱,沒想到那是丁元英給他設的陷阱

至於丁元英上他鉤的依據,這個不是重要的,重要的他已經判斷出格律詩是一家現代化的公司,並且丁元英是不懂音響市場的。既然丁元英對樂聖套件有這個需要,(因為樂聖的套件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品牌。)那就給他優惠,誘使格律詩一次性購買1000件,110萬,格律詩註冊資本100萬,這一筆生意對格律詩來說風險很大,到時候吃掉格律詩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天道》林雨峰給丁元英設陷阱,沒想到那是丁元英給他設的陷阱

綜上分析,林雨峰做這個決策做了兩個重要判斷:

一、格律詩是一家現代化音響生產公司。

二、丁元英不懂音像市場。

基於第一個判斷,可以給格律詩提供大量的樂聖套件,而不必擔心樂聖的市場分額。

基於第二個判斷,要給丁元英設個陷阱,給他優惠讓他一次性購買1000套,要吃掉格律詩。

如果林雨峰知道丁元英是懂音響市場的,就不會給丁元英設陷阱,因為設了也白設。如果林雨峰知道丁元英是懂音響市場的,就會疑惑丁元英為什麼會掉到他林雨峰的陷阱裡,進而會對格律詩音響的價格及其生產方式產生疑問。但是這樣的事情沒有發生,丁元英用他的行動告訴他,他是不懂音響市場的,丁元英投石問路,籤一個每月100件套的合同。同時丁元英用商業手法和自己的背景告訴林雨峰格律詩是一家現代化音響生產公司。

《天道》林雨峰給丁元英設陷阱,沒想到那是丁元英給他設的陷阱

林雨峰為什麼會做出那樣的判斷呢,深層的原因是什麼?

林雨峰不能從現象看到本質,不能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從這些現象深入不到格律詩的本質——經營方式。

為什麼沒有深入?因為將注意力轉到人上去了,轉到人的背景上和人的招式上去了,沒有將注意力轉到公司的本質上。

為什麼會將注意力轉到人身上,因為文化屬性,與人鬥,內耗。無奈林雨峰皮薄心黑,最後直至於死亡而朽腐。

之後他的一些列動作都可以用文化屬性來做解釋,拒絕和解,明知要敗還要上訴,拜訪黑老大,設計意外死亡,置丁元英於輿論的漩渦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